透過慈善家陳佳莉親身經歷的故事,或許你會發現,起身做公益,從來都不是難事

陳佳莉,一個在美語補習班工作十年的女人,因緣際會下啟發她前往落後國家服務的念頭。曾在柬埔寨服務一年,又去馬紹爾擔任兩年的英語老師。毅然決然放棄在新加坡高薪的外派工作,而前往資源缺乏的地區,希望能貢獻一己之力讓世界更美好。

採訪當天,佳莉穿著輕便的服裝出現,充滿活力和熱情的她,朋友般的親切態度,有著比年輕人還年輕的一顆心。

就讀新聞系的佳莉,對英語一直有濃厚的興趣,畢業後進入台灣知名的美語補習班,從人事部開始做起。那時補習班剛開始大量聘用外籍老師,希望能讓外國人覺得來台灣不是只有工作,而是能夠發現台灣的有趣和美好,願意留下來,所以佳莉工作時接觸到許多外國人,處理外國人相關事務,也因此發現到與不同國家的人相處的樂趣。

隨著工作量大及年紀稍長,她希望可以轉為業務工作,而要求調到新成立的分校成為主管。「我們是個什麼都做的全分校,包含幼稚園、兒童美語、安親班等,那時的業績壓力很大,每天從一大早開始工作到深夜,沒有生活可言,我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

佳莉回想起那時的工作這麼說著:「後來有個機會被調回總公司,做國際服務的工作,主要負責兒童海外留遊學。我們當時也在新加坡成立海外分校,我心想,自己國內很多體系都已經經驗過了,因此自願要求到新加坡工作。那是第一次在國外工作,當時覺得適應非常不良。新加坡中西文化夾雜,跟台灣人比較起來,又比較冷淡,因此在那邊工作的很不開心,所以和朋友有了出國旅遊的念頭。」

推薦你讀:法拉雅說職場|與其問自己該轉職嗎,不如問選擇權有哪些

不一樣的世界

常常在一個不經意的決定下,因為一幕觸動到內心深處的畫面,而影響了我們的想法,改變我們的一生。

問起佳莉如何開始有想成為志工這個念頭時,佳莉告訴了我們這一段故事:「我們決定去柬埔寨旅遊,我事前並沒有先做功課,只知道柬埔寨有個吳哥窟就去了。到了那裡,才發現原來我們的世界也可以不一樣。柬埔寨的洞里薩湖,是遊客坐船去看鱷魚的景點。我們一下車就看到一個四五歲的姊姊,抱著一兩歲的弟弟,跟我們要錢。

「當時覺得怎麼會有這麼小的小孩,應該還是父母照顧的年紀,卻已經要出來乞討要錢。坐船的當中,又看到更多小孩,坐在鋁桶中用寶特瓶當槳划過來跟你要錢。當時的我很驚訝,心想怎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國家怎麼能容忍國民過這樣的生活,卻沒有出來幫助他們。」

延伸閱讀:弱勢兒童要脫貧,為何需要二十年?


圖片|訪者提供

離台灣坐飛機才三小時的距離,一個離我們這麼近的國家,和我們的生活是如此不同。我們常常都因為吃太多而喊著要減肥,在那邊的居民卻是連三餐都有問題。旅遊中,導遊告訴他們,現在有些 NGO、NPO 非營利組織在幫助柬埔寨的人民,像是有教會在那邊蓋的學校,給湖區的小朋友去做禮拜上學。

「那時我突然覺得,這種工作我應該可以做得來,也是我想要做的工作,利用我的所學來服務這些人。」因為這次的旅遊,開啟了佳莉想要為別人服務的念頭。

回到新加坡的佳莉,並沒有因為休假旅遊的結束而再投身於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心中不斷有個聲音告訴她:「像是柬埔寨的這群孩子和人民才是真正需要幫助的。」

在台灣或是新加坡,家長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而讓孩子到處補習學才藝。柬埔寨的孩子根本沒有起跑點,應該上學的年紀實際上是流落街頭,反差很大。

如果人生可以不一樣,就從這開始

當你有了一個念頭,彷彿就有了磁場去吸引很多資源。

「那時我看了一本書,《35 歲前該做的 35 件事情》,其中一條就是做志工。這本書在當時對我的啟發很大。」

因此確立自己往後的目標的佳莉,眼神中透露出不一樣的光芒。「以前付出都是為了工作為了薪水,但還沒有真正自發性的為了服務而付出。我覺得人生應該要有些不一樣,我的人生如果可以不一樣,就從這開始。」

她鎖定柬埔寨為踏出志工服務的第一個對象,因為這是啟發她有這念頭的國家,所以有機會的話希望回饋給這個地方。當時也剛好有個機會,一個在柬埔寨服務的基金會要在波貝辦學校,而她有豐富的補習班管理經驗,因此正好可以提供自己的經驗管理經營這個學校,就前往柬埔寨開始為期一年的服務。


圖片|訪者提供

「其實以前在新加坡工作時的待遇不錯,很多人會覺得為什麼我願意做這樣的犧牲去柬埔寨?但我不覺得這是犧牲。」雖然柬埔寨的生活環境和條件遠遠不如新加坡及台灣,但想起在那邊的日子,佳莉總是面帶笑容的述說著。

「以前在新加坡我每天起床想到要工作就愁眉苦臉,但在柬埔寨我每天都是很開心要去學校,每天都精力旺盛。心態上也不一樣,在柬埔寨的時候,每天都會想要跟孩子們多分享。我覺得工作態度比薪水更重要,在這邊會讓我覺得自己是有用的。」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佳莉表示她早已過了滿足生理層面需求的時候,而是在追求對自己生命的交代,才不枉來這世上走一回。

延伸閱讀:如果堅持自己可能傷害別人,我們該如何自我實現?

不是每件事都是我們以為的理所當然

當問到佳莉在海外服務時最難忘的經驗,她告訴我們一個可口可樂的故事。

「可口可樂在台灣是隨手可得的飲料,但在柬埔寨喝可口可樂是件大事情。在那裏便當只要 5 塊,可口可樂卻要 17 塊。有一次學校考試,我心想老師出題改考卷很辛苦,想慰勞他們一下。他們告訴我想要冰的可口可樂。一開始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只要可口可樂就好。到了市場我才知道,可口可樂在當地價錢這麼貴,再加上他們說要冰的,而學校沒水沒電沒辦法製造冰塊,所以得去買一大塊冰塊,然後再用鋸子鋸小塊。要喝到冰的可口可樂原來是一件這麼大費周章的事情。在柬埔寨很多生活經驗,對我來說是重新經歷一次,感覺好像重新活了一遍,我們以為稀鬆平常的事, 對他們來說是很不容易的,也因此更懂得珍惜。」

幫助人的智慧

一直覺得,在看到太多太多沉重和心疼的畫面後,要能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是很不容易的。但樂觀的佳莉,總是看到事情美好的一面,對於做服務也總是樂在其中。

唯有一次,一心想幫助人的她卻被人騙。「在柬埔寨有個女孩腳被蟲咬,因為拖了一段時間沒有看醫生,必須要住院七天治療。一開始我們給媽媽足夠兩人的車錢和七天的生活費,讓媽媽帶小孩去醫院看病。媽媽要求帶小女孩的妹妹一起去,不然妹妹在家中沒有人照顧。所以我又幫她爭取到多一人的津貼。那時我還心想,能夠幫助到他們我很快樂。直到第五天的時候,我們理事長剛好從台灣來,坐車經過醫院,想去了解關心一下小朋友的情況,才發現媽媽把小孩送到醫院後就離開了,只塞了一些錢在小孩口袋,讓小孩可以有錢買東西吃,直到第七天才又來接小孩回家。」

經過這例子,她才了解到窮困的人有時因為太窮困,而會想盡辦法去滿足他們的需求。幫助人雖然是單純的心,但不是一件想像中容易的事情,怎麼樣把有限的資源用在最好的地方才是更重要的。


圖片|訪者提供

佳莉是個「停不下來」的人,有什麼想法就想辦法實踐,身體力行。她覺得能夠認識到弱勢的國家或是人,是需要機緣的。

既然她已經有機會認識並接觸到他們,就應該努力將她所感受到的感動宣傳出去,也因此積極的策畫著接下來的暑期服務營隊,不僅僅服務當地居民,讓不同國家的學生做文化交流,也希望讓台灣的年輕人學 會多關懷別人。在看過窮困國家的生活後,對自己的內心有更大的成長,會更懂得珍惜感恩,善用自己的每分每秒累積能量。

最後,佳莉要和我們分享的一句話:「做公益,很容易,也很有意義。」相信你我一定都有想要為這社會做點什麼的想法,其實不需要太多的準備,不需要太多的顧慮,只要開始去實現,哪怕是看似微小的幫助,也都是充滿意義的。

同場加映:11 歲開始做公益!沈芯菱:「人生就是一場溫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