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兩位天后楊麗花和陳亞蘭,攜手復出八點檔電視歌仔戲《忠孝節義》,而且師徒二人帥氣模樣依舊不減!

楊麗花繼 1994 年的八點檔電視歌仔戲《洛神》後即引退小螢幕,直至四分之一世紀後的 2019 年才又帶著《忠孝節義》回到八點檔與觀眾見面,主要希望「傳承本土戲曲藝術」與培育人才的楊麗花,已經高齡 74 歲仍然在第一線演出主角,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歌仔戲,她的使命感和毅力都讓人深感能被稱為「台灣國寶」著實並非虛名。


圖片|《忠孝節義》劇照

楊麗花自 1946 年開始登台演出,從野台戲唱到電視歌仔戲,以一人之力發明了「電視歌仔戲」這個流行近半世紀的名詞,自編、自導、自唱,還培育訓練了無數戲班成員。

受限於語言與文化政策,楊麗花的電視歌仔戲即使因為劇情編排與楊麗花的魅力而創造長年的收視與討論熱潮,但多半只能在當時的六點半檔製作半小時長的帶狀歌仔戲,當年楊麗花為何會在《洛神》後引退,就是因為她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把電視歌仔戲帶到黃金八點檔,得以用更完整優質的規格與預算來打造電視歌仔戲,當時《洛神》除了同樣集結她與陳亞蘭這對黃金組合,還請到知名港星馮寶寶來飾演甄宓(洛神)這個關鍵角色,可見她的用心,而她完美圓夢之後也就無憾引退了。

時移事往,就在本土文化政策風起雲湧的時刻,作為代表本土文化的台灣歌仔戲卻一直不見新的轉機,楊麗花挾其名聲與經驗傳承給新世代,是讓《忠孝節義》台下甚至比台上更值得令人關注的焦點,究竟《忠孝節義》能否靠著重回八點檔再度讓歌仔戲有新的能見度、觸及新世代觀眾,乃至產生後續效益,實是值得觀察的重點。

而作為一個七年級電視兒童,我很想從幾個角度來告訴新世代的觀眾,可以怎麼來看待楊麗花與《忠孝節義》,「國寶」之所以是「國寶」,記憶與榮光也是需要傳承給台前的觀眾的。

首要看點:台灣銀幕不敗傳奇楊麗花

生於日治時代最後一年的 1944 年,楊麗花歷經了台灣近代史從日治到光復、從國民黨獨尊國語政策又挺到台語本土運動捲土重來,只說台語的楊麗花挾高人氣縱橫大小銀幕,絕對是唯一一個能與豬哥亮相提並論的台灣天后,真正庶民文化的魅力核心與代表人物。

1950 年、年僅六歲就隨母親開始登上野台戲演出歌仔戲的楊麗花,在 13 歲時(1957 年)就已成為劇團台柱,隨著野台戲走紅全台,奠定台灣歌仔戲第一小生的名號。

但麗花姐姐不只在歌仔戲中的帥氣男性扮相迷死台下一票觀眾而已,在6、70 年代台片盛行之時,她亦曾以女裝扮相主演了《張帝找阿珠》和《回來安平港》,後者她還戴著金色假髮演出台荷混血正妹,觀眾一樣買單,都成為台語片的經典(現在還看得到喔)。

所以當侯孝賢在拍《悲情城市》的時候,最初的想法是因為拍年代戲需要有票房巨星,當時曾經考慮周潤發和楊麗花的搭檔,雖然這個想法和後來的故事已無關聯,但從這件軼事可見得這位天后的銀幕魅力著實了得,演技魅力無遠弗屆。

隨著電視的崛起,楊麗花 1965 年首次參演電視歌仔戲,在 1969 年正式成為台視歌仔戲團的團長,身兼製作、編劇、主演等職務,開啟了7、80 年代將近二十年的黃金時期,楊麗花這三個字幾乎就要等同於電視歌仔戲,這個名號的影響力大約只有瓊瑤可堪比擬。

作為七年級前段班,我在幼時曾親身目睹楊麗花最後的榮光,發現只要電視上播的是楊麗花歌仔戲,母親就會停留下來,她總告訴我:「看來看去還是楊麗花歌仔戲最好看,最瞎趴!(情節緊湊)」而果真,同樣搬演著傳統戲曲劇目,我們可能都知道劇情走向和角色設定,但她編來演來就是特別能緊緊抓住觀眾的心,在她的純熟唱腔之外,她的編劇才華和舞台魅力才更讓她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這樣一個傳奇,可以從 1950 年唱到 2019 年,將近 70 年的不老國寶,你來不及參與她的過去,但在《忠孝節義》裡,也許還有機會看到她的最後風采。

第二看點:陳亞蘭再次以帥氣小生扮相示人


圖片|《忠孝節義》劇照

在台灣歌仔戲中有著女相小生的傳統,楊麗花的扮相帥氣自不待言,但她的弟子陳亞蘭更是從小就以男裝扮相讓我迷戀,至今我都記得初見時他的英挺俠客之姿,讓我很久時間都很難相信她是女兒身(事實上後來她也向媒體透露,她當時的粉絲確實清一色都是女粉絲)。

在電視歌仔戲落沒之後,陳亞蘭轉戰戲劇與綜藝節目,為了職業生涯的轉型與形象的重塑,她開出來的工作條件就是不再反串,重回女兒身。她的努力有目共睹,繳出漂亮的演員成績單,包括與張國立合作的《一品夫人芝麻官》以及與廖竣搭檔的經典八點檔《土地公傳奇》等等,她的古裝女角形象和主持台前時尚新女性的形象都逐漸地建立了起來,以致於年輕些的觀眾應該甚至不曉得她是歌仔戲小生出身。

而在《忠孝節義》裡,為了相挺師父楊麗花,她終於久違地反串再度出演小生角色,令人驚奇地仍然帥氣不減當年,她一人分飾的父子兩角更是牽動著觀眾的心弦,光看她再次反串以及與楊麗花的再次合體,就讓人非常感動啊。

第三看點:宮鬥劇也可以很忠孝節義?

傳統戲曲劇目許多脫胎自歷史宮廷故事,過去戲曲因為要教忠教孝,所以自然君臣與家庭倫理皆不可缺,即使電視歌仔戲被認為不如傳統野台歌仔戲那麼具有教育意義、更多是娛樂價值,但這次楊麗花直接以「忠孝節義」為名,正展現出她想重新突顯傳統戲曲的教忠教孝。

以情節與衝突精彩聞名的楊麗花歌仔戲,這回又加上了忠孝節義的元素,讓人發覺原來宮鬥劇也可以同時突顯當時人的忠孝倫理觀念,和時下以現代人鬥爭邏輯去寫古代人的中國宮鬥劇模式相當不同,在《忠孝節義》裡試圖去捕捉在當時歷史與儒家道德觀下,作為士大夫及臣子所遵從的禮節為何,這著實是一般古裝劇已然看不到的地方。

第四看點:居家孝親必備良藥

如同前面所說,楊麗花真的是縱橫半世紀的傳奇中的傳奇,也許容顏會老、聲音會衰,但螢幕魅力和演技只會更加洗鍊成熟,不管是母親甚至祖母一輩,楊麗花都是從年輕看到老的珍貴面孔。

在台灣邁入老年社會,但銀髮族市場甚少人照顧的狀況下,教忠教孝的劇情、懷念的歌仔曲調和永不褪色的大明星,想來可以很好地撫慰長輩們的心靈,這年頭要找到如此適合孝親、可以安心帶爺奶們收看的節目,真的是不多了,《忠孝節義》再次讓陪著長輩坐在電視前守候的情懷得以再次復甦,確實是很特別的體驗。(或許也正因如此,本劇只在電視播出,完全沒有網路平台呢。)

第五看點:現代化的華麗戲服

似乎礙於棚拍與特效技術所限,《忠孝節義》在拍攝上其實與 1994 年的《洛神》沒有太大差異,楊麗花劇團成員的唱腔和動作也還同樣紮實,整體顯得頗為老派。

但是非常特別的是,為求現代化及傳承培育新一代的人才,這次《忠孝節義》邀請了台灣劇場界最知名的服裝設計師邱聖峰來設計所有的戲服,邱聖峰的功力也完全展現在最後的成品上,設計兼具戲曲特色與現代美學,一套比一套華麗大方,成為《忠孝節義》另一看點,在看戲的時候也別忘了注意一下衣服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