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愷玹專文,一篇新手媽媽的教養日記。很多時候,我們是一起成長的。

文|曾愷玹

我很認真地把女兒當朋友,和她商量討論,讓她學習,長大後自己喜歡做什麼,要自己決定!

我跟我媽相處起來像姐妹,關係很親密,到現在我還會直接叫她的綽號,大剌剌地取笑她的台灣國語,被她鬧著打。我在家也一直像個男生,東西打不開、電燈壞掉了,甚至水管塞住了……等等雜事,她都是找我處理,我就像個水電工一樣,結婚後也都是自己修東修西。

工作後賺到的第一個一百萬,我送給媽媽,讓自己存款歸零。媽媽很愛哭,收下一百萬時感動得掉眼淚,但還是數落我花錢太浮誇,只好幫我打理財務,逼我不要再買包、買車,去買房。

我老公成長的背景則是家教甚嚴,他不是很適應聽我直呼我媽的全名。不過,以後我會期待女兒跟我之間,就像我跟我媽一樣地親密,所以我也常提醒老公,你娶的老婆是一九八四年後出生的,女兒則是二○一四年生,世代差異愈來愈大啦,要跟上時代的,是他自己呀!

我很認真地把女兒當朋友,連從小的對話,我都不會用「吃飯飯」或是「喝水水」這種疊字的兒童用語。我的成長過程中,獨立是我自認的優點,所以我也希望她很早就能培養不依賴的個性。三歲時,我讓她像玩耍一樣地學著拖地,把自己滑行過的地板擦乾淨,或是陪我澆花;四歲時,她學會拿兒童用刀,自己試著切水果、摺衣服、洗碗;現在五歲了,她可以自己洗澡,還很愛問什麼時候可以幫媽媽做飯?雖然我全心投入地陪伴她,但也隨著她逐漸長大,有意識地小小放手,讓她減少依賴。

我們家通常在下午五點半吃晚餐,女兒七點半上床睡覺。這樣的生活規律,可以讓她有生長時需要的大量睡眠時間,也能養成規律的作息,逐步讓她培養生活的好習慣。

學校有校車,雖然她有時不想坐校車,希望由我接送,在路上聊聊天,但我還是硬著心腸,堅持要她搭校車上下學,這樣既可以趕快地交到新朋友,也可以不要再依賴我的陪伴。她也不能隨便請假,以免讓她存著予取予求的僥倖心態。當然,我偶爾會接送一下,讓她感到像收到小禮物般開心。

我設下的這些學習與生活上的規範,都會像跟朋友商量一樣,詳細地解釋給她聽,即使她一知半解。但好在我們已經建立起:「把原因說明白」的模式,所以她挺好溝通的,常常點頭說好,沒有吵鬧。

  

溝通、約定、獎勵,設計一個互相的 SOP

在三歲半前,她不知道什麼是零食;滿四歲的時候,我讓她吃了甜甜圈。現在我有「特別開放的時間」,偶爾可以吃糖果和巧克力。有特別的日子,例如過生日,可以得到一顆糖,或者我們出去玩的時候,有朋友送她點心,她可以收下,當作獎勵。

這些限制,也是從小我就清楚解釋過的:有些東西媽媽不給妳吃,是因為媽媽覺得不健康,並且我也會教她,怎麼應對別人的好意。例如到幼稚園,班上發糖果,我就告訴她,餅乾妳可以吃,但糖果和巧克力請妳拒絕;如果老師發給妳糖果,妳可以放在口袋,回來媽媽跟妳換妳可以吃的,像是兩顆核桃,或是一小盒葡萄乾。

女兒第一次吃到速食,是我跟朋友約在速食店。朋友請她吃,我也就讓她吃。我知道自己很龜毛,但在外面不能讓別人覺得我們很難相處,而且量少少的也無妨。也許是因為這些過程,已經讓我女兒能全盤接收,不過有趣的是,第一次解禁的速食美味,竟然沒特別引起她的懷念,這只能說我調教得太成功了,哈哈!

女兒更小的時候,連她想買玩具,我也會跟她約定,表現好才有,不能不勞而獲。她也從來沒有在店裡嚎啕大哭著要買玩具,真是個天使。

雖然我盡全力地希望她從小能養成自律的生活方式,但我和老公更期待她能有快樂的自我,沒有非學不可的事,沒有非得要有的成就,只要她能了解自己,快樂就會有自信,就能照顧自己。

老實說,女兒有時候太乖了,我一想到就覺得自己快要哭了。她改變我最多的是,讓我多了耐心。我以前個性滿火爆的,不爽就走人,也很容易不爽。養小孩後,我的脾氣變得很好,要是有脾氣就發在老公身上,哈哈!因為我老公脾氣很好呀。我發洩的時候當然不會在女兒面前,只有在睡前跟老公齜牙咧嘴地說:「你女兒今天喔……」

有天女兒告訴我,爸爸說:不可以讓別的男生牽手。我覺得好笑,原來他已經開始對女兒洗腦了。他常常看似不經意地說,長大以後不要結婚沒關係,爸爸養妳。雖然我不會在孩子面前否定爸爸這個「權威人士的看法」,但我仗著母女相處時間比較多的優勢,慢慢地讓女兒了解,以後長大了,可以好好地選擇合適的男朋友,也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長大後,自己喜歡做什麼,要自己決定。

老公常說:女兒盲目地崇拜我,在她心中,媽媽說什麼都是對的!其實女兒也會問我比較愛她,還是比較愛爸爸?我會有點狡猾地回答:愛是不能比較的啊!

女兒想了想,說:「那我比較愛自己。」

我立刻讚美她太棒了,有自己的想法,忍不住感動得又想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