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離婚後,我還剩下什麼」寫給每對父母,一個孩子的自白
當婚姻關係走進盡頭,該如何和孩子說爸爸媽媽將要分開?對孩子而言離婚究竟代表什麼?
當婚姻關係走進盡頭,該如何和孩子說爸爸媽媽將要分開?對孩子而言離婚究竟代表什麼?
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該怎麼走?每天與自己對話五分鐘,就能幫助自己思考,找出自我價值。
蕾菈身為單親媽媽,再一次步入婚姻的她相信,每一個人都有愛人與被愛的權利。
同婚走到盡頭怎麼訴請離婚?桃園地方法院司以釋字第 748 號解釋施行法第 2 條之關係應予終止。
從結婚到分開,是寶貴的人生經歷,但我們常常學習已來不及⋯⋯如果再來一次,你會怎麼好好走過「離婚」?
這個月,女人迷與你聊聊「結婚」同時,我們也想分享「離婚」。當這兩者放置在一起就像一種二元對立,但這個相對關係不應該有優劣,離別、分手,不是一個難看的「結果」,而是邁向更好生活的「過程」。七個離婚心理學,與持有嶄新生活的你分享。(推薦閱讀:每個離婚者背後,都有兩個故事)
文章提出20個離婚的原因以及提供了兩個婚姻有效溝通的簡單法則、三個值得思索的問題。不過,本文實在太長,強烈建議搭配表一服用,並分成五次看完,一天看一段。
媽媽,能不能有夢想?曾在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企業 Google 工作,張瑜珊沒有選擇安逸,反倒背起行囊,出發環遊世界!現在回到台灣的她,是一個可愛女孩的媽媽,更是兩家新創公司的創辦人。誰說媽媽不能有夢想?她想告訴所有人「Be a mom, and also be yourself!」,讓自己過得好,才能對孩子好。525我愛我自在節,來和瑜珊見面!(同場加映:「我害怕我過得太舒服,再也學不到東西了」專訪世紀奧美創辦人丁菱娟)
專訪筋肉媽媽,原以為奇蹟般的幸福婚姻,其實沒有那麼簡單?這個家,在有了第一個孩子後,一切問題就開始浮現了。
如果決定要做,不多,不少,為自己而做,這是你的決定。
專訪鄧惠文,給現代人的關係課,與另一半觀念不同?對婚姻總是好焦慮?對於這題她想說,自我察覺是很重要的,先看懂,不是他做不好,而是你對他有所期待。
「很多人是因為愛而選擇和對方走一輩子,但卻無法因為『不愛』而和對方分開。我常常遇到一些朋友,在婚姻裡面很痛苦卻走不掉,但他們明明已經沒有愛了不是嗎?可是他們常常給我的答案是『我又沒有做錯,為什麼要離婚?』
從一開始的線上聊天,到線下約會的尷尬期,主動牽手破冰的是茂木太太。兩人開始無話不說、到能夠大方做自己,「只有和茂木在一起,我最放得開、能夠自在,才知道談戀愛最重要的是讓對方喜歡原本的自己,不是勉強自己變成對方喜歡的樣子。」
妳把那一份決心,用來愛自己,不是別人,就是妳自己。用決斷的魄力,承擔起渴望再一次幸福,所可能遭遇的重擔及落石,還有跟自己約定好,即使再難熬,痛苦與試煉都會過去,我需要的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勇敢、不退卻、不自欺、不抗拒。
插畫家湯舒皮在 2013 年就出過一整本都在談放鬆的書,直到現在當了媽帶小孩,還是像以前一樣很放鬆!
誰說一個人就代表孤單?分手或離開,或許能讓你更快樂。我們都會跌倒,但唯有勇敢,才能帶我們往正確前進。
當婚姻觸礁時,是要斷捨離好,還是維持虛假婚姻好?日本的「離婚約」為婚姻觸礁的夫妻提供了一種新的想像。
法官為什麼寫給八歲孩子這份判決書附言?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位看過無數離婚官司的個人,想給世界的一段訊息。
在這份離婚案件的判決書後面,法官加上一段特別的白話文附記,那是寫給當事人的八歲兒子,法官想告訴他⋯⋯
從布蘭妮重獲自由到《尚氣》的上映,2021 年的好萊塢充斥著名人生活裡的人生七味和銀幕裡的多元可能。
女人迷創辦人暨執行長 張瑋軒,從李靚蕾與王力宏離婚事件,看當代社會婚姻中普遍且嚴肅的性別問題,包括:母職勞動、假性單親、親密關係冷暴力。
王力宏的離婚事件與李靚蕾的宣言,激起關於「家務勞動」「假性單親」正視,女人推進一直以來在意的議題倡議
從精神分析看王力宏與李靚蕾的離婚事件!「我沒有想過他/她是這樣的人!」在諮商工作裡,最常從感情議題中聽見的,正是理想化的破滅⋯⋯
王力宏離婚,媒體父權視角說王力宏形象被毀,而非李靚蕾自我賦權;是金童人格折損,而非李靚蕾不再隱忍。
專訪彩虹平權大平台執行長呂欣潔,看她在組織倡議上總是直爽無懼,其實很多時候,她也有脆弱的時刻。
愛黛兒 Adele 的新歌〈Easy On Me〉歌詞描述她走過離婚的那段日子,字字揪心。
《月薪嬌妻》中的新垣結衣與星野源,於 2021 年 5 月結婚,但日媒報導婚後他們選擇維持分居。
你知道《尚氣》中與梁朝偉深情對視的 #陳法拉 和她法籍丈夫的愛情故事嗎?陳法拉在訪問中提到⋯⋯
《離婚活動》和《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這兩部日劇讓人思考,對於「離婚」這件事我們如何還能做得更好?
安室奈美惠從失婚的單親媽媽,經歷了離婚、喪母、事業低潮也沒有被打敗,再次迎向輝煌的演藝事業!
如果我們要求婚姻處處都要完美,我們就會越來越孤獨寂寞。適應婚姻中的「錯誤」,寬容地接納自己和伴侶。
比起過去人們將婚姻看作生活需求的結合,現代更多地看作是實現「自我價值」,因此這時代的婚姻將會兩極化。
韓劇《婚詞離曲》講述婚姻當中與第三者之間的情感拉扯,金句未必感動,但可以讓觀眾氣得感同身受。
長年爭執的兩人待在同一個屋簷下,當父母吵架或冷戰時,你有想過孩子的感受嗎?不需要等孩子幾歲才能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