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孩子,「要是你是男生,你外公就不會這樣待我」、「要是你不用帶便當,我就不用天天做飯洗碗到富貴手」類似的話,若曾讓你懷疑過「愛」是否存在,這段文字寫給你,我們想陪你一起辨認情緒,相信傷口終能療癒。

給不會愛自己的孩子們:

你的小學生活大致是無憂的,在家庭之外。在家庭之內,你是父親眼中的不存在、母親眼中的火藥庫。那樣下班後爸爸在客廳看報紙媽媽在廚房煮飯的生活、全家人在飯桌上聊天、下了飯桌吃水果看電視談笑的生活,從來不是你的生活。

你的生活是「要是你是男生,你外公就不會這樣待我」、是「要是你不用帶便當,我就不用天天做飯洗碗到富貴手」、是「要是你沒有忘記帶考卷,你爸就不會對我動手」。那些要是、那些可能,也許只是一句抱怨,你無從回應、但似乎也不需回應,你久久地反覆練習,直到以為自己可以毫不在意。在學校你不特別,但不特別是好的,特別的人會被看到,而當所有細節被放在鎂光燈下檢視,你不知道自己全身上下充滿的錯會不會讓你甚至無法躲藏於不特別之後?或者你會被標註,而大家就此知道你是多麽卑鄙、無用、而慣於逃避的人?


圖片|來源

國中朋友說,就是父母吧,你順著他們點就沒事了,即使你一向試著當個乖孩子。高中朋友說,反抗吧,出走後他們才會知道你不喜歡這樣的對待,進而改變。大學朋友說,愛自己,而你茫然不知該如何進行。你覺得自己已經很寵溺自己,不忌口不忌身材的各項美食、肆意地花錢與朋友玩樂夜唱、文具日用品不會省、衣服跟著季節走,換了流行就換格衣櫃。你過得很舒服。

但要說起愛這個字,你無比彆扭,不只是對別人,你甚至也無法對自己說出口。你當然曾經想過父母是否愛自己,這謎題難解,你想他們是愛的,不然不會供養你至成人,金錢或屋頂,總是有個遮風避雨之處,即使打罵的來由,不也是關心所致?

延伸閱讀:【為你點歌】你願意用愛別人的方式,來愛自己嗎

而那是愛嗎?

大學後搬出來一個人住,你有了大把的時間。一開始日日與朋友聚會,但終究你開始回家了。回到一個人的家,你才有時間好好整頓自己,你仍然不稱那些為愛自己的練習,那詞彙顯得太做作,但你終於開始好好地、細細地、小心地,察覺自己。

從終於指認出最喜歡的一種果汁開始,你如孩子牙牙學語,一種品項、一種品項地慢慢找出自己的喜歡以及不喜歡、舒適以及不舒適。你終於認知自己是喜歡獨處的,不喜歡電影院的喧鬧而寧願等上幾個月再看電腦銀幕,拿到書喜歡先翻到最後一頁看結局,去咖啡廳晴天喜歡點榛果拿鐵但雨天喜歡能捧在手間氤氳的熱紅茶。


圖片|來源

一步一步地,你才知道了你對辦公室同事寧願領加班費也不願回家做家務是不認同的,你對咖啡廳店員無止盡地敬業微笑是不忍心的,你知道了自己什麼時候想哭、什麼時候想笑,什麼是可以咬著牙捺下的、什麼又是當場得馬上發聲否則會獨自鬱悶上幾個月的。

能夠辨認自己的情緒之後,你才了解愛自己是如何一回事。第一步,不過就是簡單地放過自己罷了,那是不卑不亢地對自己的應對及照料,不是買一條貴的護手霜或者吃當紅甜點就能夠轉換心情的消費模式。你在日常中、工作中、運動中日漸練習修復自己,知道自己的所能與所不能,放過自己無法討好的那些部份,也放下無法討好自己的那些部份。

然後你才能在心中放下以前的傷,放下以前甚至不知曉受過的傷。你練習不再怨懟以前不曾擁有的,不比較別人所持有的,也不怨嘆別人給不了的。本來並沒有人對另一個人有任何義務,個人選擇而已,而你的選擇是放下,不再糾結於言語、文字,糾結於什麼行為是愛而什麼不是,糾結於什麼是應當而什麼不是。你放過了別人,但同時更被放過的,約莫是自己吧。

延伸閱讀:口口聲聲說要愛自己,不如先試著放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