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陷入該「活的有意義」還是「偶爾放縱自己」的漩渦中嗎?這時候你需要傾聽自己,理解真實的自己!

我是從那一刻起,才意識到人有多不喜歡自己。

推薦閱讀:為你寫字|如果你不喜歡自己,貼在你身上的形容詞都沒有意義

當時在國外度假,躺在飯店的雙人床上自然醒,早上沒什麼重要計畫,我手一伸,從床頭拿起手機,扭開了燈,開始滑了起來。

手機上其實沒什麼好看的,但它的設計本身有成癮機制,Line 沒什麼人找我,滑 FB;沒什麼吸引我的新鮮事,就去翻信箱;信箱的信看完了,又去滑沒什麼在更新的 IG;在幾個 APP 裡面來來回回打轉,明明五分鐘前才看過的 Line,又無意識地打開確認一次。

終於在手痠的時候,我厭倦地放下手機,同時也開始厭倦起自己。「幹嘛一起來就滑手機呢?理想的狀態不是應該要拉開窗簾,躺在晨光中慵懶地做白日夢嗎?不然就是寫寫心靈筆記,看看書才像樣啊!你怎麼把時光浪費在這麼沒營養的事情上?」


圖片|來源

這些自我譴責振振有詞,我也開始沮喪起來,深深陷入了「對,我就是個浪費時間的怠惰鬼」的情緒裡。可是就在這同時,我忽然問了自己一個問題:「那個想『活得有意義』的我,和想『放縱滑手機』的我,是同一個我嗎?」

這問題像個木槌在我頭上叩了一下,我開始思索起來。以前我從沒想過這個問題,因為自己一向是在這兩個聲音間遊走──有時候我過得很自律、早睡早起、運動工作與生活兼具,並對此沾沾自喜;但有時候我又過得很懈怠,睡得很晚,事情拖拖拉拉,浪費大把時間在無意義的事情上。而這時候我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關閉覺知,直接忽視現況;另一個是開始「美化自己」:「我也是在生活啊」、「偶爾放縱也是一種寵愛」、「我要尊重自己的時序,該努力就努力,該放鬆就徹底放鬆」。

自律久了,雖然對這樣的自己很滿意,卻因為神經過於緊繃,就會進入一段懈怠期;懈怠久了,又因為討厭這樣的自己,加上也休息夠了,就逼自己「振作」走回自律期。而人對自己的「喜歡」與「厭惡」,就在這之間來回擺盪,自我厭棄也不斷加深。

「自律」也可以抽換成各種你心目中理想的模式,例如「活得有質感」、「忙碌又有成就」、「慢活享樂」,但不管怎麼變化,它都代表心目中「理想的自己」。所謂的「理想的自己」,就代表現在做不到,並且認定如果做到的話,會比現在更快樂──換言之,我們比較喜歡的那個版本,而否定現在的「真實的自己」。

「真實的自己」,跟「理想的自己」是有落差的,而這個落差的程度,就會決定我們「喜歡自己的程度」。


圖片|來源

過高的「理想的自己」 vs. 低落的「真實的自己」

我們大多會覺得理想當然越高越好,人因夢想而偉大嘛!英文甚至有句諺語道:「瞄準月亮,就算沒達到,至少也能置身繁星之中。」但我們卻很少想過「為什麼我要瞄準月亮?」

回到一開始的例子。當我覺得「理想的自己」應當要晨起更衣、閱讀靜坐時,只是盲目地覺得這些行為如此的有深度,這般照表操課,一定能在心靈挖掘出什麼不一樣的東西,或者更幽微的是──至少能滿足我的虛榮心,讓我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這樣「理想的自己」竟然被「真實的自己」滑手機的怠惰行為給破壞了,當然會覺得惱怒。我一方面批評自己,一方面又狼狽地自圓其說「唉唷沒關係啦,這也是一種放鬆的步調」,但說來說去,其實都是不喜歡「真實的自己」,要嘛想除之而後快,要馬在上面灑糖粉,好讓他看起來沒那麼糟。

可是,「理想的自己」真的這麼好嗎?「真實的自己」真的有這麼糟嗎?

推薦閱讀:放棄你的「完美病」:練習使壞的生活哲學

我們在形塑「理想的自己」的模板時,是否有考慮過「真實的自己」是否想要?還是就像滿口「我是為你好」的虎爸狼媽,只想把心中閃閃發亮的理想冠在孩子身上,再一個勁兒地揮動藤條逼他就範?「如果我不逼他,這孩子只會怠惰啊!」虎爸狼媽總是這樣說自己小孩的,而我們的理想自己,也是這樣高高在上地輕視真實的自己。

但「真實的自己」真的這麼喜歡怠惰嗎?我不完全同意。真實的自己會「怠惰」,很大一部分是被「理想的自己」折磨而耗盡了體力。就像小孩平常被父母逼著上不喜歡的才藝班,當他終於可以自由的時候,當然只想躺著看漫畫,睡到自然醒。但「真實的自己」有著活生生的人性,人性也有想要成長的一面,前提是「理想的自己」在設定標準時,有考慮到他的意願與感受。


圖片|來源

原來我對自己的愛,也是有條件的                                  

如果動機是出於「不喜歡現在的自己」,那當「真實的我」成功演出「理想的我」時,我們對自己的滿意和喜歡,其實就是一種「有條件的愛」──就像父母只在小孩考了好成績時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一樣。但是當「真實的我」筋疲力竭開始懈怠時,我們又原形畢露,開始斥責自己「怎麼這麼沒用」、「真是劣根性」,直到「真實的我」因為自我厭棄而重新發憤。可是這時候,我們的動機又是「我不喜歡現在的自己」了,而且厭惡還比上次更嚴重。

而人的能量,就都是在「真實的我」和「理想的我」拉扯之間消耗殆盡的,最可悲的莫過於,其實不管是在周期的哪個階段,我們都沒有真正喜歡自己過。

而唯一停止這場內耗的方法,不是對「理想」照單全收,也不是讓「真實」放縱,是讓「理想的我」和「真實的我」坐下來,好好和解。

檢查「理想的自己」:是真的需要,或只是自我感覺良好?

和解的第一步是,當「理想的我」在立定一個「看似美好」的目標時,要很警覺地問自己:「為什麼是定這個目標?是真的需要,或只是自我感覺良好?」

人往往會因為社會的眼光、追逐虛榮心、以及「別人都說好」等欠缺深思熟慮的理由,設定一個不切實際的理想。最後要不因為不適合自己而失敗,要不就是陷入苦苦追逐,不斷鞭打自己「沒用」的循環。

觀察「真實的自己」:是真的做不到,還是只是想偷懶?

而在立定適合的理想後,「真實的我」擁有著人性,確實也會不斷有「努力」跟「怠惰」的反應。努力固然很好,但「怠惰」的時候,我們也要問問自己:「是現在真的做不到,還是想偷懶?」如果是前者,我們也要懂得放自己一馬,甚至回頭檢查「理想」是不是訂得太不務實;如果是後者,就要溫和地要求自己「不能懈怠哦!明明可以做到的不是嗎?」。

人在被「理解」的時候,是很容易配合的生物,並不需要強迫和羞辱自己以達目標。如此雙向微調,「理想的自己」和「真實的自己」落差會越來越小,這時候,人才有可能真正「無條件地喜歡自己」。

我在意識到這件事之後,整個人忽然徹底地放鬆了,也看清自己以前內耗的能量有多麼巨大。以前的我,會對追不上「理想」的自己嚴厲羞辱,罵自己「廢物」、「沒用」。但是即使追上了「理想」,心底又總覺得筋疲力盡,原本以為只是累了需要休息,但現在終於明白了──那是從來沒被喜歡過的「真實的自己」,從心底流露出來的悲傷。


圖片|來源

我們真的不需要再多一個人,告訴我們「理想的自己」應該是什麼樣了。琳瑯滿目的廣告、文章,每天都在吹灌我們的「理想版」氣球。運動很好嗎?好我們來買健身課。羨慕沒有贅肉的身材嗎?來我們來減肥。想要變成晨型人嗎?來現在開始每天四點起床。別人英語說得真好,每天給我背二十個英文單字,上下班都聽 ICRT。

我們「理想的自己」不斷壯大,以為現在的自己不快樂,一定是因為不夠「理想」,拼命地鞭策「真實的自己」跟上腳步。快啊!快變成理想的自己啊!否則你就是落後的討厭鬼,不值得被愛,連我都不會愛你。一時的羞恥心和恐懼驅策了腳步,短時間內跟上了,好像被人喜歡了,也被自己賞識了,就以為自己真的美好了。但事實上,那個短暫的滿意是用「自我厭棄」換來的,哪天你脆弱了、不夠好了、沒有力氣了,就沒有人能接住你了,因為你只願意愛那個「理想的自己」。

推薦閱讀:你夠喜歡自己嗎?寫出 50 個自己的優缺點試試看

我們都對這個苛刻的遊戲累了。下一次,讓我們換個模式吧。在我們又覺得自己不夠好,想拿「理想版」來鞭策自己時,請暫時停一停,問問自己:「這個理想是我真的需要,還是只是為了自我感覺良好?」,同時也在自己做不到時,體貼地觀察「是真的做不到,還是只是想偷懶?」

「真實的自己」就像個孩子,如果只會強硬逼他就範,他會感覺到深刻的恐懼與不被愛;但如果過度縱容,他也會長成什麼都不會的巨嬰。其實他要的東西,跟我們心底渴望的一樣──想要被理解,相要被愛,想要即使不夠好,也有人耐心地,微笑等他站起來,再陪他繼續前進。

那是我們一直從別人身上渴求的東西,同時也有另一個名字──就是「無條件的愛」。

與其等人給予,這次,我們開始學會自己給自己,一份最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