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可愛哦!」「卡哇伊~」相信這些言論對你來說並不陌生,你也覺得超過一定年紀被說「可愛」是一種不禮貌嗎?超過 30 歲還理直氣壯的自稱「少女」嗎?日本大勢女作家 Jane Su 以單身女性的視角及犀利精準的評論,在《問題是,妳打算當少女到幾歲?》中提及日本社會年輕人消極的現況、女性對於年齡、結婚嚮往的見解。

「回顧自己二十幾歲到三十多歲,是個好奇心旺盛但是容易『自以為聰明』的人。以為自己『這個懂、那個也知道』,其實很多事情根本都是一知半解。我身上的畸形直到成人都無法抹掉,一路懷著『希望別人覺得自己可愛的女生,去死吧!』的彆扭想法。但現在的我,不再『沒吃就嫌難吃』,會去挑戰新的事物,也因此經常有不同的發現,我覺得這樣也很好……」── Jane Su

作者Jane Sue

Q:在新書《問題是,妳打算當少女到幾歲?》收錄〈三十歲的自由與結婚〉的這篇文章,您提到現在的自由,就像用(沒有)婚姻換來的。我們在近期的日劇「我不是無法結婚,只是不想」中也看到類似的主題。請問這是否是日本不可忽視的現狀?可否就您的觀察,談談女性不婚的現象、背後原因、影響,以及日本是否因此誕生了新價值觀、潮流、產業等?

A:日本在 1985 年實施了「男女雇用機會均等法」,女性在「可以和男性一樣工作、實現自己的夢想」的環境下成長。但同時,「女人的幸福在婚姻裡」這樣的舊思維還存在,而即使結婚了,男性依然是「家庭中主要的經濟來源」,這些都是現實。今日的三十歲以上的女性,在新、舊價值觀之間搖擺,渴望婚姻,同時又對婚姻敬而遠之。

相對地,現在二十世代的女孩,看著上個世代的女性遲遲無法結婚(或不結婚),似乎更傾向早早進入婚姻。關於因此誕生的事物,或許還稱不上「潮流」,但當我看到「一人婚」(ひとりさま婚)這個婚紗相關產業出現的時候,確實頗為驚訝。所謂「一人婚」,是指女性一個人也可以穿上婚紗拍照。這是不是表示,即使沒有對象,女人依然是想結婚的呢……

推薦你看:【資訊圖表】無法追夢的日本女人,從數字看日本性別難處

Q:您每天都透過廣播與不同年齡層的聽眾直接接觸,可否談談,就您的觀察,日本現在的二十世代、三十世代,平均而言煩惱名單上的第一名會是什麼?男女是否有所不同?

A:經濟狀況和父母那個世代相比發生了劇變,我想不分男女許多人都為此感到焦慮。也就是說,男性煩惱「無法賺得和父親一樣多」,女性覺得自己「無法像母親一樣為家庭貢獻」,兩者都對未來感到不安。而這也可以視為日本(經濟)成長期結束,進入了成熟期的必然現象。

Q:不論台日,年輕人面臨的問題頗為相似──對低薪、工作、未來感到無力,可否聊聊您對此(社會現象)印象深刻的故事。另外,年輕世代的這股不安、消極的「氣質」,是否已成為主流?在日本,有代表性的指標人物嗎?

A:如果(國家的)經濟發展無法期待,那年輕世代不懷抱遠大夢想而是去享受「合尺寸」的生活我認為也是自然。但是,這和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了」是兩回事。也許人數不多,但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對於在世界的舞台嶄露頭角是毫不畏懼的,比起我這個世代的二十歲時光,他們因為科技發展也擁有更多的機會。消極的人物我現在沒有想到。

推薦你看:「一個人生活」哲學:日本女人的獨立,從小開始

Q:小泉今日子最近在《GLOW》與上野千鶴子的對談中,也提出自己在 30 歲後半對可愛、年輕等讚美感到厭倦,認為社會普遍尊崇外貌比實際年齡看上去更年輕的「美魔女」,需反抗這種現象。您在書中提到的「大叔少女」*[註],或是小泉的發言,有部分都悖逆了崇尚逆齡的社會風氣,是否是對日本可愛文化的一種反省、質疑與再定義?

A:我喜歡多樣化的寬容社會。不論是對年齡或美有所堅持、被稱為美魔女的一群人,或是不從抗齡裡尋求價值的小泉女士,我都很欣賞。日本的「可愛文化」由來已久,追求可愛的姿態會改變但我認為它不會消失。

不過我覺得,這樣也很好。大家各自做自己(喜歡的事),也許我(對妳)沒興趣,但是可以認同「嗯,妳就是那樣的人」,我喜歡這樣的社會。去比較彼此的價值觀,將「對的價值觀」定義、統一化的社會才更恐怖。

Q:《問題是,妳打算當少女到幾歲?》一書在日本不僅熱銷,也得到講談社散文獎,可否與台灣讀者分享您的寫作契機?

A:這本書,是我將從小就獨自在思考、想到快沸騰的一些事物,以順手加上勾芡的氣勢寫下的文章,我就這樣直接端到大家面前。其實有點驚訝,沒料到會有這麼多的人喜歡它。現在台灣也出版了,真的很光榮。我自認就是個女人,如果我的書,能讓活在社會期待下、對於「女人」這個身份覺得辛苦的人也讀到、喜歡它,我會很開心。

[註] 作者 Jane Su 於書中提出自己就像「大叔少女」,指的是年過三十、有自信靠工作養活自己、精神面有高度自主性的女性,比起異性的目光,她們更重視自己的感受、選擇做自己,不過也會因為工作過度,把自己累得像歐巴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