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追求自己內心夢想的念頭嗎?卻可能因為現實因素,家庭牽絆,原本工作的關係而讓你卻步?

艾彼您好:

我現在是一名大三生,對以後真的有很多迷惘和憧憬。曾經我說要到國外留學,這也是為了以後能有更好的出路。但是一想到家人,我想好好陪伴他們,於是又打消這個念頭。現在正是青春年華,我根本不知道哪條路是對的。

推薦閱讀:正要綻放的30歲:沒有對的路,只有玩得精彩的過程

我現在在一間公司實習,但這公司並不是我起初想要的工作,但是我似乎慢慢被引進這個圈子了,真的可以有夢就去追嗎?

瑋薇

給站在十字路口的你:迷惘是通往定向的必經之路!

Dear 瑋薇:

抱持迷惘,仍然行動,這一步已經使你的迷惘與許多人不同。我想帶你認識一下 James Marcia 的認同狀態理論,也許這對正在迷惘中的你會有些幫助。

這個階段的你,身邊或許有一小群朋友不需要準備升學、國考,因為他的未來似乎已經註定好將要繼承家業。就你所知,這位朋友在大學期間,未在任何地方打工、擔任家教或到企業實習,只在家裡開的公司幫忙過,繼承家業似乎理所當然,他也這麼認為。

這一類的人,依據 Marcia 提出的兩個向度,承諾、探索來區分,具有高度承諾、低度探索,屬於早閉型認同者 foreclosure identity,接受外界的建議成為自己的決定。

同場加映:沒有說不的基因!商周執行長王文靜:「我追求的不是頭銜,而是志業」

表面上,看起來沒有經歷過任何迷惘的時刻很讓你羨慕。但在會談中,這些你很羨慕、不曾迷惘的朋友,卻經常是突然覺醒,認為自己受限於他人、處於被決定的狀態、認為自己太早失去了一些可能,而不滿意自己的生涯決定,想要重新選擇決定的一群人。


圖片|作者提供

你身邊,也會有另一類型的人,屬於迷失型認同 identity diffusion。回想一下那些畢業的學長姐,有些人大學時從未思考過生涯的問題,看起來很樂天,和上述的區別在於他沒有家業可接。你可能常常發現他在 FB 上的動態老在講新公司、新工作,飄飄蕩蕩隨遇而安,一年內可能換了兩三種完全不同職務的工作,卻無法在一個選擇中定下來好好耕耘。

出社會後,這類人也極可能在生涯決定上紊亂沒有方向。因為他不確定自己的樣子,也不確定自己能做甚麼,只是不斷在轉換跑道、未能有累積。

第三種類型是未定型認同 moratorium,也是大三、大四時班上常見的多數,比方說瑋薇,你,會讓我想到這個類型。未定型的你們,正在嘗試不同的生涯道路試圖從體驗中了解這份職業是否適合、能勝任,並且願意投入時間經營,是高度探索,卻尚未確定要投入的一群人。

瑋薇曾有企業實習的經驗,這個經驗必定在你身上造成不小的影響,讓你猶豫自己的去留。這時間點,適合再次檢視這份工作的價值觀、報酬、未來發展是否與內心渴望相符?未來的生涯藍圖,這個工作能夠幫助你往上一階,更容易到達嗎?如果可以,願不願意忍受沒那麼喜歡的部分?你已經在這份工作上學習到甚麼?有甚麼收穫可以到下一段工作中使用? 

上述這些問題,得回到你的經驗去思考。


圖片|作者提供

也許有些人會好奇,定向型認同 identity achievement 這一類群是怎麼樣的?這個狀態,是怎麼到達的?

你一定也認識一些學長姐高中時期就已累積了不少海外交流、實習的經驗,大學只是他們延伸探索觸角的場域,一方面透過學習內容評估自己是否能不斷投入,與自己本身的特質是否相近,大三、大四前方向就已逐漸明確。你以為定向認同的他們的不曾迷惘過,實際上,他們多半提早經歷困惑、進行探索的人。

推薦閱讀:心理師與藝術的對話:了解自己就是成長的過程

因此,瑋薇現在的迷惘與嘗試都是必要的過程。迷惘仍繼續嘗試,能帶你繼續前進,讓你更有機會到達定向型認同。而非成為有一天可能驚覺這不是自己意思,而想重新選擇的早閉性認同;或是飄飄蕩蕩隨遇而安、老是無法安定的迷失型認同。

最後,想對正在閱讀的你說,我很常迷惘,也很常慌張,了解這種模模糊糊的心情並不好受。我看見你嘗試著去努力,看見你不因為迷惘而不向前。你已在前進,也已在路上。

同場加映:你的夢想,不需要全世界的人認同

雖然不知道哪一條路是對的,卻仍然替自己做出選擇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

迷惘卻不停滯的你,請先肯定自己的勇氣。

PS. 關於你提出的其他議題,出國、生涯抉擇與家人衝突,也是許多讀者共有的困惑。我會綜合其他讀者的問題,另外整理後再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