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襲來的夜晚,7 日晚間十點,台鐵 1258 次電聯車第 6 節車廂爆炸,25 人受傷,3 人重傷。今日警方已確認台鐵列車爆炸案幾可破案,判定是 55 歲男子的自殺行動。在新聞反覆用力掀開 55 歲男子的身家資料與犯案動機之時,女人迷作者海苔熊希望能用另一種目光討論,是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渴望被理解的悲劇

我們似乎生活在一個草木皆兵的時代。

只要看到網路上面有負面新聞發生,就開始搜索、圍剿、灌爆他臉書粉專,從先前的泛科學林鳳營事件、911歪國人事件、到這次的飛彈誤射、台鐵爆炸案、這次某些媒體的「重台北爆炸,輕台東風災」報導方式。

有些人總是在第一時間就很有正義感的跳出來撻伐,帶動一連串討論的風氣,有人會選擇看風向之後你在下面跟著留言,聊表支持,有一些人會甘願冒著大家封殺的風險,提出不同的觀點(像我卒仔就不敢)。

每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悲劇


(圖片來源:台鐵提供)

這些討論都很不錯,但我覺得更可貴的是,我們漸漸可以形成一種「事實並不是只有一面」的討論風氣,練習看見那些「搞砸事情」的主角的背後,是也有好的(或是不那麼差的)一面,甚至也有他們的苦衷(但並不要代表認同他們的行為)。

像是之前的泛科學林鳳營,有些人願意在退讚聲浪中說「雖然這個廣告策略錯誤,不過這個網站還是有很多好的文章。」;911的歌詞雖然充斥許多物化女性的內容,但他也有一些歌是非常勵志的;在這次台鐵爆炸案當中,我也看到朋友分享了一個不錯的觀點——

「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你不能因為你一個人想要完成你的悲劇故事,就強迫別人的故事停下來,一起走進你的悲劇。』——宋少卿《東廠僅一位:阿里山論賤》

我自己對於這個觀點的詮釋是:自殺式的拖大家一起下水固然不對,但我們同時也可以練習看見,車廂裏的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悲劇,包括引爆炸彈的那個人。

同場加映:心理師聊「自殺」:他們渴望被理解痛苦,而非否認痛苦存在

兩個「再看見」的故事

小時候每次看電影,我都我問爸爸,裡面哪一個是好人那一個是壞人,爸爸都會跟我說:「長大你就懂了,是沒有誰是真正的好人或壞人。壞人也有他在乎的人,而且好人也會大便。」(我懷疑我爸肛門期還沒過)

我也想起之前一位心理師小 D 推薦我看一本書,我翻了幾頁就覺得有一半都是在傳教,跑去跟她抱怨那本書不好,她很慈祥地跟我說:「小花,我們都吃到這歲數了(是有多老),其實可以練習去區辨,書裡面哪些是可吸收的,又有哪些是你不喜歡的。沒有一本書是全好或全壞的。」我聽了半信半疑地讀完,發現其實另一半的內容其實很受用!

在全好/全壞之外

很多年後我才明白,不論是小 D 的書或我爸的大便論,其實就是克萊恩的客體關係裡談的好媽媽/壞媽媽的概念——當我們看到一個人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時,會告訴自己,他這個人「整組害了了」,這樣才能讓自己內在的「好」不要被「污染」(註1)。

同場加映:性別二元以外的真實世界:懷抱差異讓世界更美

好壞二分雖然方便,但在急著做這種切割的同時,我們的內在其實是焦慮的。當然,這世界上一定有跟我們不對盤、讓我們恐懼的人,不過如果我們總是把一個人看成全好或全壞,就會失去更多彈性的可能。

我們不需認同別人做錯(或搞砸)的某件事情,但我們可以練習培養「看見另一面」(或另外N面)的能力。這不但是一種對當事人的同理,也是對自己內在黑暗的一塊,一種最溫柔的接納。

推薦閱讀:不一樣又怎樣?讓你的異類劣勢成為你發光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