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力百科

《女性版骨太の方針 2023》

2023 年 5 月,日本設定了女性活躍的目標,制定《婦女賦權與性別平等優先政策草案》(基本政策的婦女版)。可簡單翻譯為「婦女基本政策草案 2023」。鼓勵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設定優質上市公司女性董事比例相關的數字目標」包括:

參考資料: 日經
性別力百科

反動

Reactionary

主張將事物恢復到過去樣貌的政治觀點,反動派致力於反對社會轉型的改革,抱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原本社會擁有現在社會所不具有的積極特徵。新聞較常見的英文用語 Backlash 則較中性,通常指稱「反彈」,使用時不一定存在「進步/倒退」的思維預設。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性別力百科

皮下埋植避孕器

皮下埋植避孕法是在臂膀內側的皮下放置一個長約4cm,直徑約3mm的軟棒,通過長期、小劑量的孕激素釋放達到有效避孕的方法。

性別力百科

避孕針

透過注射人造荷爾蒙於女性體內 ,來抑制卵巢排卵、令子宮內膜產生變化,使受精卵難於著床,並增加子宮頸分泌物的黏稠度,使精子難於穿過黏液進入子宮腔 。

性別力百科

口服避孕藥

口服避孕藥,又可細分為事前與事後避孕藥。事前避孕藥,通常為複合口服避孕藥,透過服用雌激素以及孕激素以控制生育。事後避孕藥,又稱為緊急避孕藥,在未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後可服用的避孕藥。事後避孕藥中含有較高單位的雌激素以及孕激素,並不適合長期服用。

性別力百科

P 世代

Generation P

P 世代一般指的是 1995 年後出生,在數位科技逐漸發達、家庭個人化時代長大的年輕人,對比在戰後出生,需面對未來不明朗的 X 世代,以及在 1980 到 1990 年代出生,開始重視「體驗」的 Y 世代,P 世代是一群更在意「自我價值」的新世代族群。

參考資料: Yourator 人資趨勢專欄
性別力百科

冒牌者症候群

Imposter Syndrome

冒牌者症候群是 1978 年由臨床心理學家 Pauline R. Clance 和 Suzanne A. Imes 提出的一種現象,泛指高成就的人無法合理肯定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的成就是因為好運,擔心被他人識破自己其實能力不足,是不適任的冒牌者。

性別力百科

非自願獨身

incel

非自願獨身(involuntary celibate),是指現時社會基於經濟條件或其他非自願的原因而無法找到伴侶的人。

性別力百科

無意識偏見

Unconscious Bias

「觀察者及報導者沒有意識到的扭曲的經驗」(Any distortion of experience by an observer or reporter of which they are not themselves aware),而無意識偏見涉及到一個人的表現、回憶、解釋、感知,熟悉的文化框架使人將偏見透明化。

參考資料: 女人迷
性別力百科

心理安全感

Psychological Safety

心理安全感指的是,組織成員相信自己不會因發表了某個想法、疑問、關切,乃至犯錯,而受到懲罰、侮辱或報復。

參考資料: 《 心理安全感的力量:別讓沉默扼殺了你和團隊的未來!》(作者:艾美˙• 艾德蒙森)
性別力百科

DEI 多元共融

DEI 是 Diversity(多元)、Equity(公平)、Inclusion(共融)的縮寫。實踐多元共融,就是尊重並保有每個人的差異性,打造多元共融環境,讓每個人都可以無所畏懼,成為自己。

參考資料: 女人迷
性別力百科

玻璃懸崖

Glass Cliff

由哈佛商業評論提出的名詞,玻璃懸崖是相對於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的。它指當企業發生危機時,女性比男性更常被指派去擔當轉危為安的領導重任,就像去跳懸崖一般。美國艾克賽特大學(Univ. of Exeter)曾做過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企業由男性領導出現了危機,69%會選擇女性新領導人;而原來由女性帶領的公司則沒有差別。

參考資料: 哈佛商業評論
性別力百科

男性凝視

Male gaze

男性凝視,也稱為男性視角。作為一種異性戀男性看待女性和世界的方式,意指從男異性戀者的角度描繪女性和現實,將女性性客體化以取悅異性戀男性觀眾的行為。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性別力百科

韓國「N 號房事件」

2018 年發生的大規模性暴力事件。

性別力百科

Nightskin

原本是用來取代黑人(Black people) 的名詞,帶有貶意,形容「一群擁有黑夜膚色的人們」。但近年來開始有黑人社群主動擁抱這個名詞,轉換為一種身份特色。

性別力百科

性別主流化

Gender Mainstreaming

「性別主流化」是 1995 年 9 月的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會議中提出的重要訴求,希望能將各種性別的觀點和經驗等性別關懷,落實在社會結構的各個環節:立法、政策擬定、計畫規劃、方案設計、資源分配、人才培育及組織建構等的過程、執行與監督裡,打造符合性別正義的社會。因此,性別主流化並非特定人口的福利,而是攸關全人類幸福。若要更完整了解「性別主流化」歷史背景,可追溯至 1975 年聯合國第一次世界婦女大會,以及 1979 年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簡稱 CEDAW)。

參考資料: 《性別教育小詞庫》游美惠著,巨流出版
性別力百科

責任分散

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一種社會心理學現象,指對某一件事來說,如果是單個個體被要求單獨完成任務,責任感就會很強,會作出正面的反應。但如果是要求一個群體共同完成任務,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的責任感就會很弱,面對困難或遇到責任往往會退縮。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性別力百科

旁觀者效應

Bystander Effect

指當偶發事件發生時,往往有人聚觀,旁觀者愈多,伸出援手救急的人愈少,而且援助者的反應愈遲緩。

參考資料: 國家教育研究院
性別力百科

月經貧窮

Period Poverty

女性為了生理用品支出而承受經濟負擔,不平等現象尤其發生特定群體或階層女性身上,影響女性衛生權和健康權,障礙女性因為特殊需求,支出較一般女性多,可能因衛生棉難以貼合衣物、長期臥病,只能選用價格高的衛生棉,甚至生理期間,因不便更換而選擇不出門。

參考資料: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 71 條條文修正草案
性別力百科

代表性不足群體

Underrepresented Group

代表性不足群體,是指在特定場合 / 區域處於非主導地位的群體,包括有色人種、LGBTQ+、障礙者群體、退休群體等。

參考資料: The SAGE Encyclopedia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Creative Future
性別力百科

代際創傷

Transgenerational Trauma

代際創傷,指的是通過 PTSD(創傷後應激綜合障礙)的機制,從創傷事件的第一代倖存者轉移到他們的下一代,或者再下一代的創傷,這個過程也被稱為創傷的代際傳遞(Transumaal Traction of Trauma)。

參考資料: Knowyourself
性別力百科

反事實思考

這是心理學概念,指人們往往會為已經發生的事情,提出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和假設,包括 「如果我當時⋯⋯就不會有這樣的結果」。反事實思維想到的結果,在現實中永遠不可能發生,因為這個想法和想到的結果,只與過去發生的事情有關。遇到特殊事件之後,更常做此設想 。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性別力百科

人類性行為

human sexual behavior

人類個體任何體驗和表達性的活動中從事的性行為,以及身體對性欲的表現方式、行為、感覺,和相互作用。人類所從事的性活動種類廣泛多樣,有的可以獨自完成(如自慰),有的則需與他人一起參與(如性交,非插入式性行為、口交等);而狹義的性行為則是指性交。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性別力百科

自主性

Autonomy

個體獨立(individual independence)與自決(self-determination),意即能不受他人干涉,自己做決定。

參考資料: Maria Mies, 1986
性別力百科

深假

Deepfake

Deepfake,中文譯作「深假」或「深偽」,是一種透過人工智慧(AI)中的 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技術所創造出的 fake(偽造)訊息。Deepfake 技術可以用於影像及聲音,只需要仿造對象的人物影音素材,就能製造出唯妙唯肖的假影片。

參考資料: Deepfake 問世 3 年,為何讓 AI 變頭號網路犯罪公敵?
性別力百科

有毒男子氣概

Toxic Masculinity

霸權型男子氣概中的有害部分,指厭女、恐同、暴力等等。

參考資料: Kuper, 2005
性別力百科

交換式工作場所性騷擾

又稱作「交換式性騷擾」。泛指雇主利用職權,對受僱者或求職者為明示或暗示之性要求、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之言詞或行為,作為僱用與否、報酬、考績、陞遷或獎懲等之交換條件之情形,通稱交換式工作場所性騷擾。

參考資料: 勞動部
性別力百科

敵意性工作場所性騷擾

又稱作「敵意式性騷擾」。泛指受僱者在工作時,雇主、同事、客戶,以性要求、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的言詞或行為,造成一個敵意性、脅迫性或冒犯性的工作環境,以致侵犯或干擾受僱者的人格尊嚴、人身自由或影響其工作表現的情形,通稱敵意性工作場所性騷擾。

參考資料: 勞動部
性別力百科

污名

Stigma

「污名(Stigma)」一詞,始於社會學家 Erving Goffman,指的是社會對某族群(性別、種族、階級⋯⋯)貼上負面標籤,導致他們受到不平等的對待。到了近代,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教授 Graham Thornicroft 進一步將污名細分為「無知(Ignorance)」、「偏見(Prejudice)」與「歧視(Discrimination)」。

參考資料: Stigma: ignorance, prejudice or discrimination?
性別力百科

性別不安

Gender Dysphoria

性別不安,原稱「性別認同障礙(Gender Identity Disorder)」,由於性別認同與出生或生物性別有不一致,可能(但非必然或與生俱來)會經歷強烈的苦惱情緒甚至失能,也就是性別不安。

參考資料: 趙建剛、鍾美華《趙建剛、鍾美華醫療品質》,第 12 卷,第 1 期。
性別力百科

權勢性侵

對於因親屬、監護、教養、教育、訓練、救濟、醫療、公務、業務或其他相類關係受自己監督、扶助、照護之人,利用權勢或機會為性交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因前項情形而為猥褻之行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

參考資料: 全國法規資料庫
性別力百科

人形犬

Puppy Play

人形犬為某種把自己「犬化」的行為,人型犬會模仿動物犬的行為,同時也會進行變裝。目前在討論中對「人形犬」行為的共識是從 BDSM1 內的支配與臣服(Dominance/submission, D/s )延伸,並隨著戀物(festish)與角色扮演逐漸盛行。

性別力百科

未經同意散佈私密影像

Nonconsensual Pornography

在沒有經過當事人同意,故意散布、播送、張貼或以任何方式讓第三人觀覽當事人為性交、裸露性器官等性私密之照片、影像。

參考資料: 你的情慾不是你的情慾:當「未經同意散布私密影像」成為一種龐大產業。
性別力百科

深假

Deepfake

Deepfake,中文譯作「深假」或「深偽」,是一種透過人工智慧(AI)中的 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技術所創造出的 fake(偽造)訊息。Deepfake 技術可以用於影像及聲音,只需要仿造對象的人物影音素材,就能製造出唯妙唯肖的假影片。

參考資料: Deepfake 問世 3 年,為何讓 AI 變頭號網路犯罪公敵?
性別力百科

替代性創傷

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是指個人因為同理心而帶來的創傷感受,並不意味個人有真實經歷此事件,但是透過直接或是間接的接觸,如媒體的報導、社群的討論,身旁朋友的親身體驗等方式得知訊息,因同理受難者而產生的創傷反應。

參考資料: 蔡秀娟 諮商心理師
性別力百科

浪漫愛

Romantic Love

藉由塑造浪漫卻虛幻的理想,講女性限縮為刻板性別角色中被動、被追求、被呵護的一方,並因而忽視其中的權力不對等。

參考資料: 〈解鎖,開啟新時代的情感教育:從浪漫愛、匯流愛到主體愛〉。王曉丹、韓宜臻。2019。
性別力百科

物化/客體化

Objectification

女人被當作被動、性別化(gendered)的客體,而非一個完整的人類主體(fully human subjects)。

參考資料:  《性別教育小詞庫》。游美惠。
性別力百科

休閒性行為

Casual Sex

指那些無關於戀愛關係的性行為,這種性行為中沒有承諾和約束,沒有情緒情感上的依戀,性伴侶雙方之間也不熟悉。休閒性行為的類型很多,像單純的炮友關系、一夜情、沒有情感關係的婚外情、購買性服務、換妻⋯⋯等。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Casual sex
性別力百科

女同志死床

Lesbian Bed Death

與其他類型的伴侶相比,維持長期伴侶關係的女同志,性生活經常較不活躍。社會學家 Pepper Schwartz 把這個現象稱為「女同志死床(Lesbian Bed Death)」。

參考資料: Pepper Schwartz《American Couples》
性別力百科

浪漫愛

Romantic Love

摒棄以家世、經濟或階級的考量,純粹從情感與互動來決定親密關係。

參考資料: 〈解鎖,開啟新時代的情感教育:從浪漫愛、匯流愛到主體愛〉。王曉丹、韓宜臻。2019。
性別力百科

議題設定

Agenda Setting

(McCombs & Shaw 實證研究發現)媒介中加強報導的題材與事件,會導致人們對這些題材與事件的重視程度。

參考資料: 《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翁秀琪。
性別力百科

自主性

Autonomy

個體獨立 (individual independence) 與自決 (self-determination),意即能不受他人干涉,自己做決定。

參考資料: Maria Mies, 1986
性別力百科

性別重置手術

Sex Reassignment Surgery

是一項外科技術,通過這種手術程序,跨性別的外顯性徵將被改變為對向生理性別,如女跨男、男跨女,使其性別變得與他們的性別認同相符。

參考資料: 微基百科
性別力百科

跨性別

Transgender

跨性別人士的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與他們被指定的性別不同。部分跨性別人士,會選擇實施變性手術,以達到性別認同與身體外型較為相符的樣貌。除了跨性別男性、跨性別女性之外,跨性別可能包括性別酷兒/非常規性別者、泛性別、流體性別或無性別者。

參考資料: 女人迷性別小辭典
性別力百科

替代性創傷症

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VT)

替代性創傷症源自助人工作者向重大創傷被害者提供協助時的同理投射,是一種難以避免之職業風險。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接收到的創傷訊息也愈來愈多,於是即使不是第一線助人者、不是親身經歷,似乎也可能在不斷接收到創傷事件的狀況下,發展出替代性創傷的症狀。

參考資料: 法官學院
性別力百科

性行為解放

性行為不再限制在哪個階級、哪種關係、哪種型態才是可以被社會接納的,把性行為從這些限制中解放出來,不再因從事性行為而被壓迫。這促使了多元關係不需要再躲躲藏藏,例如開放式關係、多偶關係、砲友、性消費等,而婚前性行為也將於性行為解放的思潮中受惠,不再是不被允許的。

性別力百科

內在信心

儘管信心本就是一種內在的信念,但也有外顯的面向,這關係到你在他人眼裡看起來多有自信,然而後天環境,時常令女性不善於或是不願意表露自信,選擇保持沈默,但沒有外顯的信心不代表該名女性的內在不認同自己。

參考資料: 《為什麼我們總是選到不適任的男性當領導人?》
性別力百科

冒牌者症候群

Impostor Syndrome

冒牌者症候群(亦稱冒名頂替現象、騙子症候群)是 1978 年由臨床心理學家 Pauline R. Clance 和 Suzanne A. Imes 提出。患此症狀的人即使有充足外部證據證明他們的能力,仍然深信自己「不配」。此症狀在出色的女性當中特別普遍。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性別力百科

性別霸凌

Sexual Bullying

性別霸凌是以人的性別、身體、性取向等來進行欺凌和騷擾的行為。性別霸凌可以是身體上、言語上或情感上的,如:用一些具有性別特徵、含義的字眼來影射某人的性傾向,以達到羞辱目的。

參考資料: Sexual bullying - Wikipedia
性別力百科

艾略特・佩吉

Elliot Page

艾略特・佩吉(Elliot Page)原譯名艾倫.佩吉(Ellen Page),為加拿大知名演員,2007 年曾以電影《鴻孕當頭》獲得第 80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提名,並於 2010 年參與電影《全面啟動》演出而聲名大噪。 2020 年 12 月,他於個人臉書、IG 公開跨性別者身份,更名為艾略特・佩吉,並呼籲大眾以「They」及「He」來稱呼自己。

性別力百科

無性戀

Asexuality

無性戀是一種性傾向,指稱不從任何人身上感受到性吸引的一群人。

性別力百科

跨性別

Transgender

跨性別(Transgender)一詞,由維吉妮亞・普林斯於 1970 年提出,為與變性(Transsexual)作對照與區隔。跨性別,指稱將自己的性別角色之部分或全部進行反轉的個人、行為、團體。

性別力百科

基進女性主義

Radical Feminism

女人所受的壓迫是最根本、最深刻的剝削形式,且是一切壓迫的基礎。歷史上所有的權力結構都是由男性支配,以暴力為後盾,雖然男性間也有權益差異,少數男人統治其他男人,但所有男性皆受惠於男性至上和女性受剝削的果食。由於婦女受壓迫是其他種族、經濟、政治等壓迫的根源,必須加以根除,否則它將繼續生長出各種壓迫的枝枒。消弭婦女所受之壓迫,將創造一個新形式的革命性變化,其規模遠勝先前所知任何變革。

參考資料: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變》
性別力百科

超性戀

Skoliosexual

這類型的人會被非二元性別所能分類或定義的人所吸引,是一個具包容性的詞。

參考資料: Genderqueerid.com
性別力百科

開放式關係

Open Relationship

坦誠的非一對一關係」,對兩人以外的親密關係「知情、協商、同意」。尊重關係內每個人的意願跟感受,同時不讓參與其中的人受到實質或無形的傷害;即使有傷害,也能被認真對待與陪伴。

參考資料: 拆框工作坊
性別力百科

更衣室裡的談話

Locker-Room Talk

更衣室裡的談話指的是男性之間粗魯、低俗、冒犯且帶有性暗示的談話,通常發生在更衣室裡。

參考資料: Urban Dictionary: Locker Room Talk
性別力百科

培力/增能

Empowerment

Empowerment 最常見的翻譯為賦權,然而「賦」有外力給予的意涵,而非主體自我增長,因此漸為「培力/增能」所取代。「培力」不只是讓個別女性更有自信與自我肯定,empowerment 目的是讓女性能夠運用集體權力(collective power)去批判質疑權力的本質,了解並挑戰為何權力是被某些人而非其他人所擁有。從認知層面出發,女性對自身處境的了解,認識導致這些處境的社會因素,習得新知以建立一套瞭解性別關係的新視野,知曉自己的應有權力,並以行動突破改善不合理待遇。Empowerment 重視權力的「內發」(power from within)、分享(power with),從個體意識覺醒,更包括集體意識與集體行動。

參考資料: 《性別教育小詞庫》。游美惠。巨流出版。
性別力百科

多角戀

Polyamory

多角戀(多重伴侶關係、多邊戀、多元戀愛)指一段固定、長期的情感關係中有超過兩個人。

性別力百科

開放式關係

Open Relationship

開放式關係是一種非單一性的親密關係,強調關係雙方無保留地向對方開放自己的訊息和想法。從性的角度,他們不認同一夫一妻制和戀愛關係中的排他性,也不要求伴侶性方面的絕對忠貞。兩個人都可以在保持彼此關係的前提下,和其他人發生性關係。與多角戀( polyamorya)不一樣的是,開放式關係仍然是兩個人之間的穩定的親密關係,只是雙方各自都可以向外有一些其他的關係,其他人並不進入到兩人的共同關係中。

性別力百科

多元共融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D&I

尊重且保有每個人的差異性,同時在保有多元性的基礎上,提升個人獨特性所能帶來的價值,最終達到平權。

性別力百科

情緒勞動

Emotional Labor

最早由學者亞莉.霍奇查爾德於 1983 年所提出,他將情緒勞動做了以下定義:「管理本身情緒用以創造公正可見的面部及肢體表現。」常見於服務業、家庭中的女性等,當他們被賦予照顧他人、關注情感需求的期望,長期下來將承擔巨大的身心壓力。

參考資料: Arile Russell Hochschild, 1983
性別力百科

冒牌者症候群

Impostor syndrome, IP

冒牌者症候群(亦稱冒名頂替現象、騙子症候群)是 1978 年由臨床心理學家 Pauline R. Clance 和 Suzanne A. Imes 提出的一種現象,指一些成就高的人害怕被人認為是冒牌者。患有冒牌者症候群的人即使有著充足的外部證據證明他們的能力,他們仍然深信自己『不配』。他們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運氣、時機,或者僅僅是他人的過分抬舉。冒牌者症候群在出色的女性當中特別普遍。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性別力百科

污名化

Stigma

社會長期對某些族群或事物存在負面的想法和態度,認定某族群是異常的、有傷害性的,像是給人貼了一張不好看的標籤般。

參考資料: 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
性別力百科

厭女

Misogyny

根據 Andermaht, Lovewell, Wolkowitz 等人的說明,「厭女」的意思是「對女人的害怕或憎恨」(the fear or hatred of women),也是對於陰性氣質的厭惡與貶抑。厭女是普遍的社會、文化、心理機制。當女性受到歧視,會產生「當女人真倒霉」的想法,進而延伸成自我厭惡,也就是女性自身的厭女。

參考資料: 《性別教育小詞庫》游美惠著;〈走出厭女症的輪迴〉林芳玫。
性別力百科

刻板印象威脅效果

Stereotype Threat Effect

負面的刻板印象會產生額外的壓力與威脅感,進而造成刻板印象的真實應驗。

參考資料: Steele, 1997
性別力百科

密集母職

Intensive Mothering

一種迫使母親要投注大量時間、經歷、金錢養育孩子的性別模範。如果母親不能達到全方位教養孩子的目標,會被視為失職母親。

參考資料: 社會學家,雪倫海因斯 Sharon Hayes
性別力百科

婚內強暴

Marital Rape

婚姻中的強迫性交。像其他形式的家庭暴力一樣,婚內強暴是一種施加權力並控制伴侶的手段。

參考資料: Stop Violence Against Women
性別力百科

性同意權

強調性主動的一方有責任要確認對方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同意」性行為,也就是任何性行為都應建立在相互尊重,彼此同意的基礎上。

參考資料: 現代婦女基金會
性別力百科

親密關係暴力

遭受現有或曾有親密關係之伴侶,實施身體、精神或經濟上的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行為。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幾種:身體暴力、言語暴力、心理暴力、操控暴力、性暴力。

參考資料: 《親密關係暴力防治手冊》。姚淑文、溫筱雯。
性別力百科

#MeToo 運動

#MeToo Movement

「 #MeToo 」概念,於 2006 年由社運人士 Tarana Burke 發起。 2017 年 10 月,美國知名電影製作人哈維溫斯坦( Harvey Weinstein )被爆出性侵醜聞後,女星艾莉莎・米蘭諾( Alyssa Milano )在社交網站使用 hashtag 「 #MeToo 」,呼籲性侵、性騷擾受害人站出來分享經歷,讓該 hashtag 成為全球焦點。

參考資料: 發揮你的影響力!《TIME》年度風雲人物 The Silence Breakers:#MeToo 運動,為性侵受害者發聲。立場新聞。
性別力百科

積極同意

Only Yes Means Yes

行為人必須先以語言或積極行為表達希望發生性行為的意願,確認對方接收到訊息後,並且以語言或積極的身體動作回應性邀約,也就是「被害人有說好才算同意」(Only yes means yes),在此情況下,性行為才是合法的「合意性行為」;反之,如果行為人連問都沒有問,或是被害人於性行為之前並未給予言語同意,也未以積極的身體動作回應對方的性邀約,即便是沉默或不做任何反應,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性行為,就會構成性侵害犯罪。

參考資料: 從「積極抗拒」邁向「積極同意」認定,在性別教育中學會「女人說要才是要」。婦女新知基金會。
性別力百科

自主性

Autonomy

在婦女運動的論述中,自主性有許多不同的詮釋,西方常見的說法,是將自主性看成是個體獨立和女性自決,不受別人干涉。相對應的,個人也為自己負責。女權運動追求的正面目標,很大一部分是「自主性」,希望女性的身體與生命能免於脅迫,獲得自由。

參考資料: 《性別教育小詞庫》。游美惠。
性別力百科

排除跨性別基進女性主義者

Trans-Exclusionary Radical Feminist

認為「變成女性」是矛盾或不可能的人,更認為跨性別與女性主義議題無關。對於跨性別女性的任何議題感到不愉快,且不支持跨性別女性的任何人權法案。

參考資料: Tosh, J. (2014). Perverse psychology
性別力百科

非自願獨身

involuntary celibate (incel)

意指因各種社會或經濟因素,導致某群人無法找到伴侶,其後在歐美形成次文化團體。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性別力百科

月經污名

Menstruation Stigma

月經污名可說是一種厭女現象,它迫使女性將月經視為該被隱藏或羞恥的東西。

參考資料: How did menstruation become taboo?
性別力百科

開放式關係

Open Relationship

「坦誠的非一對一關係」,對兩人以外的親密關係「知情、協商、同意」。尊重關係內每個人的意願跟感受,同時不讓參與其中的人受到實質或無形的傷害;即使有傷害,也能被認真對待與陪伴。

參考資料: 拆框工作坊
性別力百科

蕩婦羞辱

Slut-Shaming

若女性違背社會對女性的貞操期待,例如:談論性或身體、穿著暴露等等,容易遭人言語或肢體攻擊。

性別力百科

親密關係暴力

遭受現有或曾有親密關係之伴侶,實施身體、精神或經濟上的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行為。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幾種:身體暴力、言語暴力、心理暴力、操控暴力、性暴力。

參考資料: 《親密關係暴力防治手冊》。姚淑文、溫筱雯。
性別力百科

蕩婦羞辱

Slut-Shaming

若女性違背社會對女性的貞操期待,例如:談論性或身體、穿著暴露等等,容易遭人言語或肢體攻擊。

性別力百科

性的雙重標準

Sexual Double Standard

針對男人的性道德和女人的性道德,有著不同的標準。

參考資料: 《厭女:日本的女性厭惡》
性別力百科

D&I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多元與包容

「Diversity 多元」指的是人的多元性,包括但不限於種族、國族、性別、性別身份、性傾向、年齡、社會階級、身體能力、宗教或道德價值系統和政治信仰。「Inclusion 共融」指的是在組織環境裡,認肯並且願意運用人類的多元性,去創造一個正向的、促進平等的工作氛圍。這是一個慶祝並且利用人類多元性去讓組織獲利的方式,而不僅只是「容忍」他們。

性別力百科

性別不安

gender dysphoria

又被稱作性別焦慮。性別不安即指因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不一樣,而沒辦法產生認同感,進一步成為心理壓力,可能導致憂鬱與焦躁等狀況。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性別力百科

男性凝視

Male Gaze

男人觀看,而女人是被觀看、被控制的對象,男人則從觀看中得到快感。

性別力百科

兒少性剝削

Child Sexual Exploitation

以兒童或青少年為對象的色情活動。以台灣《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第一章第 2 條說明,行為包含使兒童或少年為有對價之性交或猥褻行為、拍攝、製造並利用兒童或少年為性交、猥褻之行為產品供人觀覽,或使兒童或少年坐檯陪酒或涉及色情之伴遊、伴唱、伴舞等行為。

參考資料: 全國法規資料庫
性別力百科

多元共融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D&I

多元共融(D&I),是近幾年國外企業及研究上,一直在提倡的新職場文化,也就是強調在職場上,尊重且保有每個人的差異性,同時在保有多元性的基底上,提升個人獨特性所能帶來的價值,最終達到職場平權。

參考資料: D&I 策略間|讓員工有歸屬感,企業高速成長的 D&I 你聽過嗎?
性別力百科

蕩婦羞辱

Slut-Shaming

若女性違背社會對女性的貞操期待,例如:談論性或身體、穿著暴露等等,容易遭人言語或肢體攻擊。

性別力百科

多元共融

D&I

「 Diversity 多元」指的是人的多元性,包括但不限於種族、國族、性別、性別身份、性傾向、年齡、社會階級、身體能力、宗教或道德價值系統和政治信仰。「 Inclusion 共融」指的是在組織環境裡,認肯並且願意運用人類的多元性,創造一個正向的、促進平等的工作氛圍。

性別力百科

無性戀

Asexuality

無性戀是一種性傾向,指稱不從任何人身上感受到性吸引的一群人。

參考資料: 台灣酷家
性別力百科

性興奮不一致

Arousal Non-Concordance

進行性行為時,身體和心靈的興奮狀態不一致。

性別力百科

強暴文化

Rape Culture

整體社會對於強暴事件的發生,多責怪受害者勝過於譴責強暴者,要求被害者檢討自我行為,而非撻伐強暴者的暴行。

性別力百科

家庭暴力 Domestic Violence

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威脅或其他不法侵害之行為。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
性別力百科

女性割禮

FGM( 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 )

割除或切除女性生殖器官,而且不是為了醫療正當理由。

參考資料: 世界衛生組織( WHO )
性別力百科

異性戀常規性

Heteronormativity

異性戀被視為是自然、正常的慾望模式,反之同性戀或廣泛的非異性戀者都被編派為異常、不自然。

參考資料: 〈重構親密領域:複數的性、關係與家庭構成〉。陳美華。
性別力百科

多元共融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D&I

多元共融(D&I),是近幾年國外企業及研究上,一直在提倡的新職場文化,也就是強調在職場上,尊重且保有每個人的差異性,同時在保有多元性的基底上,提升個人獨特性所能帶來的價值,最終達到職場平權。

參考資料: D&I 策略間|讓員工有歸屬感,企業高速成長的 D&I 你聽過嗎?
性別力百科

性化

sexualization

性化是指在角色或事物上從事某些行為、藉此使人意識到性。相較於男性,女性被以性的方式所表現的頻率更高(例如身穿袒胸露背的衣裳、展現妖嬈動人的胴體或擺出性暗示的表情)、並且被物化(例如被當成裝飾品、或僅展現身體的特定部位而非整個人)。

性別力百科

V day

為女權運動家、劇作家 伊芙.恩斯勒 (Eve Ensler) 所發起的全球運動,旨在終結針對婦女和女孩的暴力行為。V 代表著 Victory、Valentine、Vagina。

性別力百科

厭女

Misogyny

對女人的害怕或憎恨( the fear or hatred of women ),也是對於陰性氣質的厭惡與貶抑。

參考資料: 〈走出厭女症的輪迴〉。林芳玫。
性別力百科

生育自主權

The right of women’s reproductive self-determination

根源上,生育自主權是基於人權,生育自主權是以自由為核心的自由權( liberty-right ),女性對生育擁有「決定生或不生」、「如何生產」的自由。

性別力百科

女性割禮

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

「包括所有涉及為非醫學原因,部分或全部切除女性外生殖器,或對女性生殖器官造成其它傷害的程序。」

參考資料: 世界衛生組織
性別力百科

羅訴韋德案

Roe v. Wade

1973 年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承認婦女的墮胎權,受到憲法保護。

性別力百科

性化

Sexualize

1. 一個人的價值只由性吸引力或性行為來決定。

參考資料: 美國心理學會 (APA) , 2007
性別力百科

賦權

Empowerment

有勇氣且有力量去面對和質疑壓迫結構,並挑戰其中的權力關係。

參考資料: Ellsworth , 1994
性別力百科

生育控制

Birth Control

長久以來,女人的生育功能受到控制,變成男人傳宗接代和政府人口政策的工具。

參考資料: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變》
性別力百科

陽形中心論

Phallocentrism

由法國精神分析學大師拉岡所創,原指陽具崇拜主義,後被衍生說明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機制。

參考資料: 《厭女:日本的女性厭惡》,上野千鶴子
性別力百科

性騷擾

Sexual Harassment

性侵害犯罪以外,對他人實施違反其意願而與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參考資料: 《性騷擾防治法》,全國法規資料庫
性別力百科

有毒男子氣概

Toxic Masculinity

霸權型男子氣概中的有害部分,指厭女、恐同、暴力等等。

參考資料: Kuper, 2005
性別力百科

順性別

Cisgender

用來形容自己的心理性別與出生的生理性別相符,有時簡稱為 cis。

性別力百科

性騷擾

Sexual Harassment

性侵害犯罪以外,對他人實施違反其意願而與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參考資料: 《性騷擾防治法》,全國法規資料庫
性別力百科

隱私

Privacy

擁有將私事與人際關係予以保密的權利。

參考資料: Cambridge Dictionary
性別力百科

自主性

Autonomy

個體獨立( individual independence )以及女性的自決( self-determination ),也就是個體可以不受別人干涉,自己作決定。

參考資料: Maria Mies, 1986
性別力百科

強暴文化

Rape Culture

整體社會對於強暴事件的發生,多責怪受害者勝過於譴責強暴者,要求被害者檢討自我行為,而非撻伐強暴者的暴行。

性別力百科

色情

Pornography

透過圖片或文字描繪的性露骨的婦女附屬狀況,這也包括女性被非人化為性對象、東西或商品;享受痛苦或羞辱或強暴;被綑綁起來、切割、毀害、瘀傷,或肉體疼痛;擺出性屈服、奴役或展示的姿態;身體被裁減得剩下部分、陰道被東西或動物插入、在故事情節中被貶抑、受傷、受折磨;看起來骯髒或低人一等;流血、瘀青、疼痛都呈現性意涵。

參考資料: MacKinnon, 1987
性別力百科

刻板印象威脅效果

stereotype threat effect

負面的刻板印象會產生額外的壓力與威脅感,進而造成刻板印象的真實應驗。

參考資料: Steele, 1997
性別力百科

Sexuality

在個人與社會生活中具有情慾意涵的各個面向,它不限於「性行為」,而是廣泛地涉及我們關於性的情感、認同以及因而建立的關係。

參考資料: Stevi Jackson , Sue Scott (1998:2)
性別力百科

主體性

Subjectivity

我們對自我的觀感,它涉及了意識與無意識的思維和情感,這些思維和情感構成了「我們是誰」的判斷和感受,而且這些判斷與感受也為我們帶來了在文化中的各種認同位置。

參考資料: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 Kathryn Woodward , 2006:65-66
性別力百科

物化 / 客體化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批評媒介再現所呈現的圖像之中,將女人身體「物化」或「客體化」,簡單地說,「物化」或「客體化」就是將人的身體當成是物品,是要被看、被使用的;更有甚者,是以切割化之片段來代表全體。

性別力百科

無意識偏見

Unconscious Bias

「觀察者及報導者沒有意識到的扭曲的經驗」(Any distortion of experience by an observer or reporter of which they are not themselves aware),而無意識偏見涉及到一個人的表現、回憶、解釋、感知,熟悉的文化框架使人將偏見透明化。

性別力百科

雙性人

Intersex

雙性人指的是生理性別不符合社會規範的性別二元,出生時同時具有男女兩種性別特徵(包括生殖器,性腺和染色體變異)。大眾多會將雙性人與雙性戀等稱呼混淆。但雙性人指的是一種生理狀態,與一般的性傾向(如同性戀、雙性戀)不一樣。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性別力百科

後女性主義

post feminism

「後」相對於「前」,通常同時帶有反動與承襲的意義。後女性主義主張,女性可以追求完美外貌、可以性感、可以拜金。因為性與外貌資產,本身就能是一種對抗父權的奪權工具。不過也曾引起爭議,有人認為,後女性主義根本不存在,只不過是父權回歸。

性別力百科

性解放

sexual liberation

性解放 (Sexual liberation),或稱性革命,是指解放人們基於性別、性傾向、性關係以及性行為上所受到的社會壓迫。性解放於 1960 年代左右開始受到大眾關注,伴隨著女權運動及民權運動,主要著力在人際關係,尤其是性關係及性行為,並涉及討論傳統社會中的性與家庭觀念。性解放運動包含:女性主義爭取性別平等、避孕和避孕藥的正常化、性行為的自主與自由化、同性戀權利的爭取。

性別力百科

網路女性主義

cyberfeminism

它是女性主義的一個分支。如科學哲學史學家唐納哈洛威(Donna Haraway)指出,網路普及能替弱勢族群──尤其女性──帶來資源,針對議題發聲、串連群體抗爭,成為女性自我賦權(self empowerment)的工具。

性別力百科

情緒勞動

emotional labor

這是由美國社會學者亞莉·霍希爾德 (Arile Hochschild)提出的概念。它指的是人們藉由管理與表達某些特定情緒,並將其當成一種職業或勞動的表現。

性別力百科

隱性歧視

Implicit discrimination

所謂的隱形歧視,也就是人們無意識的對於某些族群帶有偏見,而隱性歧視最大的問題在於,人們根本無法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言語是帶有歧視的。例如年齡上的歧視,當我們和老年人對談,傾向於大聲、緩慢說話,因為我們已先預設老年人身體衰老,將會影響到聽覺及理解能力。

性別力百科

有毒的男子氣概

toxic masculinity

所謂有毒(害)的男子氣概,指的是父權體制下,社會對於男性特質有著傳統期待:堅強、隱忍、追求勝利、具攻擊性⋯⋯而父權定義下的男子氣概對於男性是造成極大傷害的,舉個日常例子:男生跌倒不准哭、是男人就要追求成功、行動要積極,最好充滿侵略性。

性別力百科

性別酷兒

指的是非傳統定義的二元性別認同,也就是不特別界定自己是女是男,或者兩者兼具。

性別力百科

復仇式色情

Revenge porn

根據維基百科,是指一種未經過他人同意,任意散布含有他人色情內容之照片或影片等影像的報復手段。這些色情影像通常來自於與行為人具有親密關係之伴侶,可能是在伴侶知道並同意的狀況下取得,也可能是在伴侶不知道的情況下拍攝而得。擁有這些影音檔案的行為者可能以復仇式色情意圖作為一種勒索手段,強播其伴侶持續他們的親密關係,或是持續發生性行為。或是為了懲罰伴侶結束兩人的關係,而散布這些色情影像。

性別力百科

順性別

Cisgender

順性別者,用於性別認同符合出生時的性別指定的人。順性別也可以被定義為那些具有「性別認同 或執行的性別角色 是社會認為與他們生物性別的人。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性別力百科

性傾向治療

Conversion therapy

根據維基百科,是指試圖透過心理或靈性介入來使人從雙性戀或同性戀轉化至異性戀的嘗試,屬於偽科學的一種。沒有可靠的證據表明性傾向是能夠改變的,且醫療機構警告稱轉換療法是無效的,並可能帶來嚴重有害的後果,美國 、英國醫學機構及政府機構均認為轉換療法有潛在危害。歐洲、美洲和亞洲的某些地方皆已立法禁止轉換療法的實施。

性別力百科

雙性戀

Bisexual

通常指對男女兩種性別都能產生愛慕情緒,並容易被他們性吸引的傾向。雙性戀與泛性戀都是非單性戀的性取向,兩者區別在於:雙性戀產生愛慕的對象,仍被認為有二元性別概念;而泛性戀則強調戀愛對象不存在性別條件,包含跨性別、性別流動者。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性別力百科

婚育脫鉤

傳統父權社會觀念認為,結婚與生育必須綁在一起,並且先婚後育。女性生育,也往往不是依自己意願,不論是婚後受期待壓力,或自身受制於「必須先有伴侶」的想像。生育自主權的展現,也包括婚育脫鉤,可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女性,不論是否有伴侶,都可以問自己是否有生養孩子的意願、計畫與資源。結婚與生育,是分開的兩件事。

性別力百科

家事有給制

「家事有給」指從事家務、育兒等家庭內勞動之活動,應獲得相當的報酬。台灣曾於 2002 年,夫妻財產制修正草案中,提出「家事有給」概念,但當時法案未獲通過。

參考資料: 國政研究報告
性別力百科

順性別

Cisgender

Cisgender(順性別)是指個人的性別認同和出生時的生理性別一樣,跟transgender(跨性別)相對。

參考資料: 英語字典權威收錄「順性別」及「性別酷兒」 反映時代改變
性別力百科

沙文主義

Chauvinism

沙文主義原先的定義為極端的、不合理的、過分的愛國行動,因此也被認為是種民族主義。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性別力百科

同志驕傲月

Pride Month

1969 年 6 月 28 日,美國紐約著名酒吧 Stonewall 因為顧客不滿紐約警方對同志族群者針對性盤查,當日於店內發起抗議事件與暴動,在事件暫告一段落後,長期被壓抑的同志族群決定在隔年六月開始發起遊行抗議,逐漸擴散到世界各地,每年的六月被視為同志驕傲月,至今,紐約遊行仍固定於每年六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參考資料: Wiki, Bustle
性別力百科

泛性戀

pansexual

泛性戀跟雙性戀,都是非單性戀的性取向。 就字面上而言,兩者區別在於雙性戀對於戀愛對象仍被一些人認為有二元性別的概念,而泛性戀則強調戀愛對象的光譜性,或是對對象不存在性別條件;但在實務上,泛性戀與雙性戀這兩個概念僅有模糊的差異,許多人亦採用接近泛性戀字面定義的詮釋來定義雙性戀並認同自己是雙性戀。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性別力百科

雙性戀

bisexual

雙性戀,亦稱為雙性向,是一種性傾向或行為,指會對兩種性別產生愛慕情緒,並容易被他們吸引的傾向。它是三大主要性傾向分類之一,與異性戀、同性戀傾向齊列。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性別力百科

處女情結

父權社會裡,女性的身體與性被視為一項物品,使用權人為男性而非女性自身。女性的性與身體並不自屬。從台灣社會對女體陰道口的圈狀組織命名,即可見這樣的性權力宰制關係。處女膜,根本不是一張如保鮮膜般的膜,而是一圈彈性組織。

性別力百科

烏鴉母親

Rabenmutter

德國的傳統家庭觀念重,認為父母中應該有一位在生產後負責在家育兒,通常即是母親。如果在產後迅速回到職場,或早早送去小孩去托兒,德國人稱這樣的女性為「烏鴉媽媽」。烏鴉不像其他鳥類,會孵蛋照顧鳥寶寶,牠們產完蛋後,就拍拍屁股走了。烏鴉母親的說法代表自私的女人,為了滿足自己的目的,在外面工作。

性別力百科

蕩婦羞恥

Slut-shaming

蕩婦羞恥是一個概念,用來描述使一個人,尤其是女性,為自己的某種性行為或性慾感到羞恥或低人一等的行為。這種性行為或性慾被認為是背離了傳統的性別期望,或者被認為是不自然、違反教規、不道德的。女性遭到「蕩婦羞恥」的情形的例子有:衣著性感從而違反了公認的著裝守則、要求避孕、婚前性行為、隨意性行為、從事性工作、被強暴或性騷擾。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性別力百科

霸權男性氣概

Hegemonic Masculinity

在一些文化中,這是社會普遍認識中男性所應該具有的氣質。尤其是在父系社會中,這可以被當做男性統治權的保障,從而使得女性處於從屬地位。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性別力百科

浪漫愛的意識形態

ideology of romantic love

社會學家 Giddens 在《親密關係的轉變》一書中,談到浪漫愛的幾個特點:「浪漫愛只在特定文化中存在,並且其特色因文化而異。⋯⋯在前現代歐洲,大部分婚姻結盟不是以彼此的性吸引力為基礎,而是以經濟狀況為考量。對窮人而言,婚姻只是組織耕作勞力的手段;不止不休賣力工作的生活是很難培養性的熱情的。」他也討論到浪漫愛的性別意涵:「浪漫愛本質上是陰性化的愛情。⋯⋯隨著公私領域的分工,愛的培育變成主要是女性的職責。浪漫愛的觀念顯然聯繫到女性在家的附屬地位⋯⋯但另一方面,浪漫愛觀念的發展,也表現女性的力量在面對匱乏時,反而可以肯定自我的自主。」

參考資料: 《性別教育小詞庫》,游美惠著,高雄:巨流,2014。
性別力百科

父權體制

patriarchy

女性主義者認為性別不平等的問題根源為「父權體制」,它盤根錯節在日常生活各層面。父權體制原本意味著父親的統治權力(rule of fathers),如 Juliet Mitchell 指出:年紀大的男性家長對其女人或其他依賴人口的控制。社會學者 Connell 指出「父權體制」是由男人掌控且被制度化的性別關係。這樣的社會產生的壓迫如性侵、家暴、同工不同酬等。父權作為結構性壓迫體系,男性亦難逃壓迫,例如父權體系尊崇陽剛氣概,陽剛氣概的建構,讓男人不擅於表露情感,而不符合陽剛氣質的男性,亦會遭受到極大的社會壓力或暴力。

參考資料: 性別教育小詞庫,游美惠著,高雄:巨流,2014。
性別力百科

母職懲罰

motherhood penalty

母職懲罰,又做母職薪資懲罰。指的是成為母親,肩負照顧子女工作後,對女性薪資與工作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懲罰現象不僅是女性與女性間的比較結果,更可能影響同一位女性的工作生涯。

性別力百科

身份認同

identity

認同指的是主體如何俊已在時間空間上的存在。一個人要形成充足的自我認同,必須透過許多途徑,包括性別上的認同、家族關係的、社會階層、宗教信仰等等的認同。一個人對於自己所座落的時空脈絡越有清楚的指認,就愈能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

性別力百科

恐同症

homophobia

「恐同症」最早是由 Thomas Weinberg 在 1972 出版的 Society and the healthy homosexual 一書中提出,意指:畏懼跟同性戀者有近距離的接觸,且通常會想要施加懲罰於同性戀者身上的一種病症。最近幾十年,這個詞彙脫離臨床意涵,指涉對於同性親密行為表現出的肢體攻擊或言語騷擾,甚至可以包含國家政策或是立法中蘊含的,因厭惡而有的反同情感與行為。

參考資料: 《性別教育小詞庫》游美惠,高雄:巨流,2014。
性別力百科

仇恨犯罪

hate crime

仇恨犯罪和一邊犯罪的區別在於,一般犯罪行為動機大多是為了獲得財務或個人恩怨,仇恨犯罪則通常牽涉到社會偏見——基於種族、性別、性傾向、宗教、身體能力障礙等偏見。製造的恐懼效應,不只是個別受害者,也包括與受害者相同身份的社群(例如同一種族、宗教、性別、性傾向等)。

參考資料: 《性別教育小詞庫》游美惠,高雄:巨流,2014。
性別力百科

性別政治

gender politics

性別政治,指的就是性別權力關係,政治不只是選舉等傳統的政治觀念,而是「將權力結構畫的關係與安排,在其中有一群人被另一群人控制。」女性主義強調「個人的就是政治的」(personal is political),就是意味著一班認定的個人或家務私事,其實牽涉到權力運作的政治大事。

性別力百科

自主性

autonomy

在婦女運動的論述中,自主性有許多不同的詮釋,西方常見的說法,是將自主性看成是個體獨立和女性自決,不受別人干涉。相對應的,個人也為自己負責。女權運動追求的正面目標,很大一部分是「自主性」,希望女性的身體與生命能免於脅迫,獲得自由。

參考資料: 《性別教育小詞庫》游美惠,高雄:巨流,2014。
性別力百科

異化

alienation

「異化」的理論概念,馬克思在社會學討論中有很仔細的闡述,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工被迫從事枝微末節的工作,對自己產生疏離感,也與自己的產品感到陌生。社會女性主義者則將此概念加以擴充,討論女人與自身的「性」(sexuality)、「母職」(motherhood)、「智識」(intellectuality)。例如,女性與自己的身體逐漸疏離,隨著她不斷對身體「做工」——修這裏、剃那裡——身體逐漸成為一件物品,對自己或對男人皆然。

參考資料: 《性別教育小詞庫》游美惠,高雄:巨流,2014。
性別力百科

父權紅利

patriarchal divident

社會學家 R. Connell 指出,性別不平等的表現方式,通常都是女性相對於男性而呈現的資源匱乏,例如全球婦女的平均所得只有男性的 56%,同樣數據有不同呈現方式,它顯示出全球男性的平均收入是女性的 179%。Connell 將這種多出來的盈餘,稱之為父權紅利。此處的利益不單只是金錢,包括權威、尊重、服務、安全等。另一方面,有一些女人也可以瓜分部分父權紅利,例如嫁給有錢男人,請得起家庭幫傭,獲得其他婦女的勞力。再舉例,傳統父權的性別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內,讓男性免於家務照顧工作,得以衝刺事業,相對更有可能在職場上獲得拔擢升遷,這也是一種父權紅利的成果。

參考資料: 《性別教育小詞庫》游美惠著。
性別力百科

厭女

Misogyny

根據 Andermaht, Lovewell, Wolkowitz 等人的說明,「厭女」的意思是,「對女人的害怕或憎恨」(the fear or hatred of women)。厭女也是對於陰性氣質的厭惡與貶抑。厭女是普遍的社會、文化、心理機制。當女性受到歧視,會產生「當女人真倒霉」的想法,進而延伸成自我厭惡,也就是女性自身的厭女。

參考資料: 《性別教育小詞庫》游美惠著;〈走出厭女症的輪迴〉林芳玫。
性別力百科

性霸凌

sexual bullying

性霸凌特指對於他人之性別特徵、性別傾向或性別認同進行貶抑、攻擊或威脅之行為。

性別力百科

交織性

intersectionality

「交織性」強調性別和種族、族群、城鄉、年齡等其他權力關係的交錯締連,造就每個個體的不同現象與經驗。

性別力百科

親密關係

Intimate relationship

日常生活的親密互動,也有性別權力關係存在。對任何一對伴侶而言,什麼才構成優質關係,如何衡量平衡或不平衡,是藉由傾訴、『深知與瞭解』來製造親密感,抑或透過更實際的關愛、照顧與分享,是一個錯綜複雜,難以釐清的問題。

參考資料: - 女性主義社會學家 Jamieson
性別力百科

異性戀霸權

heterosexual hegemony

「霸權」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一方沒有逼另一方做,另一方就自動去做,就是霸權的體現。我們常說臺灣在美國的文化霸權之下,例如美國政府沒有規定我們要學習美式英文,但是臺灣人還是一直要學美式英文。異性戀霸權則自動設定了所有人的性傾向並且以此結構家庭想像,一個人沒有「出櫃」,通常會被預設為異性戀者,預設男女親密關係、建立家庭的劇本。結果就是,社會傳統、經濟安排與法律結構,都把異性伴侶當作唯一且極為重要的社會單位。讓不符合異性戀霸權想像的人,容易覺得自己是「不完整的以及生命是有所缺憾的」。

參考資料: 《性別教育小詞庫》游美惠著,巨流出版
性別力百科

性別主流化

gender mainstreaming

「性別主流化」是 1995 年 9 月的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會議中提出的重要訴求,希望能將各種性別的觀點和經驗等性別關懷,落實在社會結構的各個環節:立法、政策擬定、計畫規劃、方案設計、資源分配、人才培育及組織建構等的過程、執行與監督裡,打造符合性別正義的社會。因此,性別主流化並非特定人口的福利,而是攸關全人類幸福。若要更完整了解「性別主流化」歷史背景,可追溯至 1975 年聯合國第一次世界婦女大會,以及 1979 年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簡稱 CEDAW)。

參考資料: 《性別教育小詞庫》游美惠著,巨流出版
性別力百科

培力/增能/賦權

Empowerment

Empowerment 最常見的翻譯為賦權,然而「賦」有外力給予的意涵,而非主體自我增長,因此漸為「培力/增能」所取代。「培力」不只是讓個別女性更有自信與自我肯定,empowerment 目的是讓女性能夠運用集體權力(collective power)去批判質疑權力的本質,了解並挑戰為何權力是被某些人而非其他人所擁有。從認知層面出發,女性對自身處境的了解,認識導致這些處境的社會因素,習得新知以建立一套瞭解性別關係的新視野,知曉自己的應有權力,並以行動突破改善不合理待遇。Empowerment 重視權力的「內發」(power from within)、分享(power with),從個體意識覺醒,更包括集體意識與集體行動。

參考資料: 《性別教育小詞庫》游美惠著,巨流出版
性別力百科

能動性

Agency

能動性的關切重點,在於個體如何能突破結構的限制,開展(抗拒權力)的行動。性別研究中,常見探討女性作為父權體制受害者,有些研究者擔心這會忽略女性具有能動性(agency)的事實。許多女性主義者指出,即使在壓迫的情況,受支配者仍有能動的能力(agentic capacity),然而「能動性」指涉人們的行動力,必然受意識型態、語言、論述所建構與形塑,故個人的能動性並不會是在完全自決自主的真空環境裡發生。

參考資料: 《性別教育小詞庫》游美惠著,巨流出版
性別力百科

偽娘(偽女)

男の娘

指的是有女性化的外表特質、但生理上完全是男性的人物。用以指稱像女生的男孩子、女裝男子。在 cosplay 中也指穿著女裝的男性。日文 ACG 界以「男の娘」來對應偽娘。在 ACG 文化中,偽娘明確認知自己為男性;而在現實使用中,亦常泛指易裝者或變裝者(Cross Dress),有逐漸出現與跨性別一詞混用情形,加上跨性別一詞本身的模糊特性,也出現了以偽娘自稱的性別認同不安者(Gender Dysphoria)。

性別力百科

跨性別

「跨性別(tansgender)」為概括性術語,多用於指稱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與出生時生理性徵不同的族群,還可能包括不完全歸屬於傳統上的男性或女性的人(性別酷兒者/非二元者,例子有雙性別者、泛性別者、流性人、無性別者),跨性別者可能有變性與易裝等行動,企圖融入其認同的性別族群。但若僅為異裝者,卻不包含跨性別的性別認同,則很少包含在跨性別的定義中。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將這樣的族群稱謂除病化,從原先的「性別認同障礙」(Gender Identify Disorder, GID),更名為「性別認同不安」(Gender Dysphoria, GD)。

性別力百科

包容性附加條款

Inclusion Rider

「Inclusion Rider(包容性附加條款)」指的是有的大明星會在簽片約的時候,要求電影裡整體的角色呈現,要忠實反映片中所指的時代背景地點裡、真正的人口分配狀況。也就是說:有怎樣的族群比例(膚色),性別比例(性別與性向),政治傾向以及語言,乃至於年齡分佈和健康狀況(健康/殘障人士)⋯⋯等等。

參考資料: AnnenbergInclusion
性別力百科

包容性附加條款

Inclusion Rider

Inclusion Rider(包容性附加條款)指的是簽署片約,要求電影裡整體的角色呈現,如實反映片中所指的時代背景地點裡、真正的人口分配狀況。包含多元的族群比例(膚色)、性別比例(性別與性向)、政治傾向以及語言,再至年齡分佈和健康狀況(健康/殘障人士)⋯⋯等等。

參考資料: 衛報
性別力百科

權勢性侵

根據刑法妨礙性自主的第 228 條,權勢性侵指的是對於因親屬、監護、教養、教育、訓練、救濟、醫療、公務、業務或其他相類關係,受自己監督、扶助、照護之人,利用權勢或機會為性交者,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性別力百科

情緒勞動/情緒勞務

emotional Labor

美國社會學家 Arlie Hochschild 比較了空服員(特別是女性空服員)和男性的討債收費員的情緒勞動工作,發現女性空服員被訓練透過外貌、微笑與同理心,讓乘客滿意服務;而男性討債收費員則必須以脅迫姿態與面子工夫,來完成工作目標。情緒勞務概念,其實可以更廣泛地應用在分析社會諸多的社會現象。

參考資料: 性別教育小詞庫
性別力百科

意圖性騷擾

意圖性騷擾,乘人不及抗拒而為親吻、擁抱或觸摸其臀部、胸部或其他身體隱私處之行為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十萬元以下罰金。前項之罪,屬告訴乃論。

性別力百科

塞勒姆審巫案

Salem witch trials

塞勒姆審巫案是指在馬薩諸塞灣省塞勒姆於 1692 年 2 月至 1693 年 5 月間遭指控使用巫術者所參與的一系列聆訊及訴訟,該審判導致二十人遭處以死刑,其中十四位是女性,依指控旋即定罪。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性別力百科

情結

complex

指的是一群重要的無意識組合,或是一種藏在一個人神秘的心理狀態中,強烈而無意識的衝動。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性別力百科

物化/客體化

Objectification

根據 Lorraine Code(2000)所編輯的 Encyclopedia of Feminist Theories 一書中對「客體化」一詞的介紹如下,「客體化」是從 1970 年代開始被運用在影像、藝術品和流行媒介中的女性形象探討,指涉的是女人被當作被動、性別化(gendered)的客體,而非一個完整的人類主體(fully human subjects)。

參考資料: 《性別教育小詞庫》,2014,游美惠。
性別力百科

泛性戀

pansexual

泛性戀挑戰雙性戀這一身份認同對於性別二元分類的假設,強調不分性別身份的一種流動慾望,不僅僅不去區分「男」、「女」作為慾望對象,更是超越男/女這個框架對於性別本身的分類。簡單來說,在LGBTQ社群中,泛性戀經常可以被解釋為容納慾望跨性者的雙性戀。

性別力百科

Camp

蘇珊桑塔格初期提出「camp」一詞來表示一種現代性下刻意誇大地並經由人工刻劃出的特殊美學。中文有時被翻譯為「敢曝」,特別強調camp美學與同志族群有別傳統性別形象的穿著與表演。Camp不僅僅是挑戰性別,更是以一種詼諧的方式來諂笑主流與正典的美學感官。

性別力百科

玻璃懸崖

Glass Cliff

由哈佛商業評論提出的名詞,玻璃懸崖是相對於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的。它指當企業發生危機時,女性比男性更常被指派去擔當轉危為安的領導重任,就像去跳懸崖一般。美國艾克賽特大學(Univ. of Exeter)曾做過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企業由男性領導出現了危機,69%會選擇女性新領導人;而原來由女性帶領的公司則沒有差別。

性別力百科

性騷擾創傷症候群

Sexual Harassment Syndrome

性騷擾受害者雖然身體未受到嚴重暴力侵害,但對其自尊上有極大打擊,伴隨而來的則是出現身心的症狀。根據調查約有百分之九十的受害者有心理壓力的症狀,如混亂、罪惡感、無助、憤怒、恐懼等,也就是出現所謂的「壓力創傷症候群」;而這些心理反應往往會引起一些生理症狀,如頭痛、胃痛、潰瘍、高血壓等,學者將這種心理與生理上不適應的狀況統稱為「性騷擾創傷症候群」。

參考資料: 台灣法律網
性別力百科

性別流動

gender fluid

性別流動打破性別二元視角,主張性別認同是動態變化的,並非局限於特定的一種,而是在兩者或以上的狀態之間流動。這一流動是在連續的性別認同光譜上變化的,不一定是傳統性別。

性別力百科

泛性戀

Pansexual

泛性戀 (Pansexuality) 或全性戀(Omnisexuality)指無論對象的生理性別或性別認同為何,皆可能對其產生身體吸引或愛慕情緒的性傾向。泛性戀認為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不是自己對他人產生戀愛感情或性吸引力的決定因素。

參考資料: wiki 維基百科
性別力百科

養家者/麵包賺取者

Breadwinner

工業革命之後,工作與家庭逐漸分離,女性開始被視為天生的家務與照顧者(caretaker),男性開始被賦予養家活口的「養家者/麵包賺取者」(breadwinner)角色(Gerson, 2004),「男主外、女主內」的僵化性別分工論述開始主宰多數的人類世界。

性別力百科

兒童性侵

兒童的定義為年齡在18歲以下的人。凡是違反兒童意願的性交行為及利用兒童從事色情表演、拍A片或裸照,即為兒童性侵害。性侵害已侵害到兒童的生命權、自由權、及性自主權。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性別力百科

跨性別

Transgender

跨性別(Transgender)一詞,由維吉妮亞・普林斯於 1970 年提出,為與變性(Transsexual)作對照與區隔。跨性別,指稱將自己的性別角色之部分或全部進行反轉的個人、行為、團體。

參考資料: wiki 維基百科
性別力百科

職權性騷擾

職權性騷擾指因公務、業務或其他相類關係受自己監督、扶助、照護之人利用權勢、自身地位以及人際關係等優勢與機會,趁機性騷擾或做出「猥褻」行為者。在台灣,刑法第 228 條第二項、兩性平等工作法、性騷擾防制法,都同時處理職權性騷擾問題。

性別力百科

形式婚姻

Marriage of Convenience

因為交往關係或共建家庭「以外」的需求而締結的婚姻關係。雙方基於策略性需求而結婚,比如外國人為了獲得國籍、或者同志為了回應催婚壓力。夫妻之間不必然會共同生活,也可能經過協調,而各自擁有戀愛關係。

性別力百科

性別平等主流化

Gender Mainstreaming

性別平等主流化是聯合國在 1997 年創造的詞彙,用以描述將性別平等理念融入各級政府部門的工作中。它的理念是:性別平等不是一個單獨、孤立的問題,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為了實現性別平等,政府在分配資源、制定規則和做出決策時,必須顧及性別平等理念。

性別力百科

塑像迷思

Pedestal Myth

以較高道德行為標準要求女性。在本質上,女性被放在一個貞節的模框裡,供人尊崇,她們不應為主動性行為,不能說黃色笑話,不該喝醉酒。這種對女性貞潔品德的 期待,創造了一個雙重標準,提供男性特權的位置。「塑像迷思」 讓其他人相信被害者因為自己有不適當的挑逗行為,因此被強暴 是罪有應得。

參考資料: Stewart, Dobbin, Gatowsk1996: 160
性別力百科

商業性代孕

指代孕者除了懷孕的醫療費用、生活支出等外,可以領取勞動報酬。

性別力百科

密集母職

Intensive Mothering

由社會學家雪倫.海因斯(Sharon Hayes)提出。密集母職是「一種迫使母親不得不投注大量時間、經歷、金錢養育孩子的性別模範。」如果母親不能達到全方位教養孩子的目標,會被視為失職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