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不要害怕脫下為了被愛所做的裝扮。當我們誠實面對真實的自己,我們就離愛更進一點。

一般我們想到告白,就是向自己喜歡的人表明心意。但當這個告白的舞台上只有一個人的時候,她向誰告白呢?試想,如果今天只有自己獨自在一個空間中,妳的告白對象又會是誰?交往的伴侶?心儀的對象?朋友?家人?又或者這些告白的對象最終都通往自己?在正式進入告白前,先來看看兩個女孩的故事:

有個女孩(在下文中簡稱她為 A)因從小父母工作繁忙,寄居在姑姑家,姑姑對待她就跟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可能 A 太聰明,當某天姑姑帶她到朋友家,並稱讚獨自在一旁玩拼圖的她:「A 就是可以在大人聊事情的時候,安安靜靜的,多乖啊!」從此,A 學會了這樣的安靜。日漸長大,I成長過程中總是名列前茅,姑姑認定她的優秀,父母在電話線另一頭的喜悅超越了實際存在的距離,於是 A 又學會了成績是獲得家人疼愛的武器。

當 A 隨著成長把這些被愛的可能原因一一學會,卻又隨著思想的啟蒙將這些原因一一打破,她發現家人對她的愛並沒有因此減少。

另一個家庭中有個女孩 Z,她和父母住在一起,對她來說,爸媽吵架大概比工作還繁忙,Z 從父母吵架的話語中拼湊出的這樣的故事:

當 Z 媽媽還沒嫁給 Z 爸爸,媽媽為了要結婚於是設計爸爸讓她未婚懷孕,企圖以 Z 留住爸爸。但這個計畫在爸爸開始外遇之後宣告破局,媽媽也開始尋覓外遇對象,從不間斷。Z 從小也總是名列前茅,而且能寫得一手好字,作業零錯誤,但始終無法解決這種「爹不疼、娘不愛」的情況。(吵架不斷?男人想滅火,女人想找起火點:情侶的溝通藝術

隨著 Z 年紀漸長,她保持了這種凡事零錯誤的習慣就跟她寫作業一樣,但她再怎麼努力,就是沒有辦法讓她的人生沒有錯誤,她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會不會本身就是個錯誤。因為 Z 媽媽總是說:「妳怎麼那麼笨啊,就是這樣你爸才會離開我們。」

我認為 A 和 Z 付出的努力其實是不相上下的,她們各自在心裡糾結著盤算,希望可以獲得她們世界中所謂大人們的青睞。當我們是小孩的時候,總是想像著大人的情緒與我們息息相關,因為只要大人是快樂的,我們就獲得了目光也獲得了愛。也因此,當時身為小孩的我們並無法分辨大人的不快樂,原因不一定是我們,因為從結果論來說,大人的不快樂會導致我們失去了原先獲得的目光和愛。

牽一髮動全身:掌握自己的情緒 才能輕鬆教出孩子高 EQ

而大部分的我們心裡還是保有著這個長不大的小孩,最初想要獲得父母的愛,成長過程中希望有朋友的愛,接著是伴侶親密的愛。《99封告白信》透過女主角沈怡君獨自在舞台上和自己書寫的告白信對話,她不僅表達了她的愛情,也溫習了她的生命,而我們從她的成長歷程中,窺見那個小孩,那個凡事要求完美,渴望著目光與愛的小孩。

「完美與否,無關被愛與否。」我覺得 A 和 Z 之間或許後者更接近典型的完美,但被愛本身卻無法透過完美等價交換。更何況想抵達這樣的完美,路上充斥著是我們對於被愛可能的想像,從他人之鏡映照出自己該成為的模樣,是真實的自己嗎?又或者這其實是我們對自己撒的謊,一心認為如此可以被愛,根源於我們害怕真正看見自己的模樣。利奧巴士卡力說:「你必須誠懇、真心,不能虛偽,世界上最難的事就是偽裝。你愈接近真實的你、真正的你,你愈覺得生活純樸簡單,最難的事莫過於你必須把自己裝扮成人人喜歡、人人期待的你,那多累!為什麼不做一個容易做的自己?」(註一)或許,當我們不害怕,走出這個為了被愛而裝扮的獨腳戲,就是最真實的告白。

給自己的一封信:給身體的告白:我珍惜你的氣味、印記與模樣

註一:利奧巴士卡力本籍加州,是優秀的演說家,更是名奉獻畢生心力在愛的教育的教育家。這句話引自其《愛、生活與學習》一書,由簡宛翻譯,於2010年遠流出版。

 

圖片來源:

「好野工作室」第五號作品|《99封告白信》(The Confession)

好野工作室 W.H.Y. Wilders Studio
好命幸運的人們,聚在一起肆無忌憚的撒野。由王顥燁發起,期許以撒
野般的冒險實驗精神,持續關注城市人物風景。透過廣邀藝術家參與創
作,進行大量討論及對社會現象的反思,企圖於劇場藝術中實驗當代新
美學,發現更多的可能性,同時引發思考,使劇場藝術持續於日常生活
中發酵。
Facebook 
E-mail 
tumblr

攝影|李欣哲
演員|范曉安
編導|王顥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