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I 與變局交錯的時代,企業不只要快,更要「共融」。吾思傳媒 2025 多元共融願景獎串連產官學界,共同見證台灣 DEI 實踐力,讓多元成為永續競爭力的關鍵驅動。

由吾思傳媒主辦的【2025 多元共融願景獎|共融趨勢論壇暨頒獎】於 10 月 22 日盛大登場,吸引超過 200 位產官學界領袖齊聚一堂,共同關注「DEI(多元、公平、共融)」的國際趨勢與本土實踐。

本屆 DBTA(Diversity, Equity & Inclusion Benchmark Awards)首度升級為「共學、共創、共享」的產業盛會,結合論壇、趨勢報告與頒獎典禮,展現台灣企業從理念到行動的共融力量。

在 57 家參與企業中,最終有 11 家組織脫穎而出,獲得年度企業大獎與特別獎肯定,今年更設有「年度影響力人物獎」,以表彰推動組織文化變革的關鍵實踐者。


圖片|2025 多元共融願景獎|共融趨勢論壇暨頒獎

從企業到文化,讓共融成為行動的日常

今年「年度影響力人物獎」的三位得主,分別來自企業管理、餐飲經營與文化創作領域,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 DEI 不只是理念,而是一種持續的選擇與態度。

徠通科技管理部經理林忠賢,分享如何從制度倡議到建立友善職場文化,強調因同仁支持,公司才能在「對待友善、工作友善、生活友善」三面向展現成果,站在推動 DEI 的第一線。


圖片|徠通科技管理部經理 林忠賢

吐司利亞(TOASTERiA CAFE)執行長張琇茹 Joey 則以多國籍團隊的故事,描繪出餐飲業的共融實踐,他也承諾:「未來十年,要帶著台灣翻轉餐飲時尚的生態。」


圖片|吐司利亞(TOASTERiA CAFE)執行長張琇茹 Joey

紀錄片《造山者》導演蕭菊貞從文化與影像角度指出,達到 DEI 願景的核心是「同理」,唯有理解彼此,才能形成命運共同體,並希望透過文化力量讓 DEI 成為社會連結的語言。


圖片|紀錄片《造山者》導演蕭菊貞

評審洞察:從思想、文化到治理,DEI 的多維進化

在 DEI 逐漸成為企業永續語言的今日,評審團的觀察也揭示了 DEI 在台灣的成熟樣貌——它不再只是倡議或行動,而是一場橫跨思想、文化與治理的深層變革。


圖片|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王兆慶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王兆慶從「社會民主」思想出發,指出平等與團結正是職場民主的核心精神,也是共融的思想根基;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秘書長洪心平提醒,當我們願意「把每個人都當人看」,理解每位員工的起伏與特質,企業才會更具韌性。


圖片|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秘書長 洪心平


圖片|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謝英哲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 謝英哲教授則觀察到跨世代合作已成為企業成長新動能,DEI 正內化為企業文化日常;AAMA 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執行長陳英姿強調,DEI 不僅是行銷或 CSR 延伸,而是企業文化核心,呼籲企業應將 DEI 納入高階治理,作為永續核心策略。


圖片|AAMA 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執行長 陳英姿

AI 與數位浪潮下的共融新解:打造企業永續韌性

面對 AI 與數位浪潮,論壇特邀臺灣數位企業總會執行長王怡雯,分享「數位轉型的共融人才關鍵」。

王怡雯執行長指出,儘管有七成三企業投入數位轉型,但真正的瓶頸往往是「人」,而非技術,指出:「如果轉型的榮耀只有少數人能被看見,那就不是真正的轉型。」

王怡雯更提醒企業平等(Equality)跟「公平」(Equity)差異,相較於齊頭式的平等,公平更關注每個員工的需求差異,並提供不同的支援,才能建立組織信任。


圖片|臺灣數位企業總會執行長 王怡雯

AI 能決定企業走得多快,但唯有共融(Inclusion),才能決定我們能走多遠。

臺灣數位企業總會執行長 王怡雯

共享台灣 DEI 落地實踐:從跨世代合作到歸屬感文化建立

論壇特別邀請本屆獲獎企業代表登台對談,透過真實案例分享台灣企業推動 DEI 的在地經驗。三場對談分別聚焦「跨世代溝通」、「潛能發展」與「歸屬感建立」,展現企業如何將理念化為行動。


圖片|2025 多元共融願景獎|共融趨勢論壇暨頒獎

在「跨世代對話力」環節,全漢企業分享如何透過「高齡回聘計畫」及「職務再設計」等友善政策支持中高齡員工;濂達科技則分享了獨特的互為導師制度,促進不同世代員工雙向學習。此外,致伸科技的 Z 世代專案與數位學習平台實踐案例也收錄於企業實踐專區頁面,促進共融文化。


圖片|臺灣數位企業總會執行長 王怡雯、全漢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營運長 鄭名翔、盧森堡商濂達科技技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營運處處長 徐碧梅

在「潛能無限延伸」主題對談中,富泰空調分享如何透過組織政策,鼓勵男性投入家庭照顧實踐性別平等;世界先進以確保男女薪酬評等為基礎,擴展至對外舉辦校園座談會分享業界經驗吸引學生人才,由內到外打造女性培力生態系;台灣保樂力加則分享了將全球政策在地化的成功經驗;燁輝企業展示了在重工業場域的共融實踐,透過職務再設計打造全齡友善的工作場域。


圖片|AAMA 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執行長 陳英姿、富泰空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資深經理 郭杰、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處處長 潘蘇惠、台灣保樂力加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暨企業溝通總監 黃慧真、燁輝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人資行政部協理 陳旭耀

第三場「從歸屬到共融」對談,凱絡媒體分享了「DEI 種子計畫」,營造組織歸屬感文化;聯合利華則分享如何透過 LGBTQ+ 政策與彩虹牆倡議,將 DEI 意識從內部文化延伸至品牌價值。荷蘭商聯邦快遞帶來了「神經多樣性」的創新實踐,增進同仁對身心障礙的理解與同理;緯創軟體則展示如何以數據驅動 DEI,連結員工使命感。


圖片|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謝英哲、聯合利華股份有限公司台灣人力資源總監 董惠萱、荷蘭商聯邦快遞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台灣區總經理 蘇智民、緯創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人資策略夥伴主管 徐瑜苹、凱絡媒體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行銷暨策略傳播副總 曹君逸

三場對談交織出台灣企業的 DEI 路徑——從理解差異到共創價值,展現屬於台灣的共融實踐力。

2025 多元職場趨勢報告發表:啟動共融變革的永續策略

活動壓軸由吾思傳媒營運總監 郭芙志 Merci 分享《2025 多元職場趨勢報告》,以「啟動共融變革的永續策略」為題,提出三大核心觀察:變革管理、企業韌性、法遵賦能。

一、變革管理

報告指出 38.7% 受訪者誤解「公平(Equity)」概念,Merci 強調「平等是人權,公平是機會」,提醒企業溝通需從差異出發。同時分享三大高風險流失週期——生育、更年期、在職照顧者,呼籲組織提供支持資源與心理安全感。


圖片|吾思傳媒營運總監 郭芙志 Merci

二、企業韌性

Merci 將團隊「協作成熟度」視為衡量組織韌性的關鍵,指出,雖有超過六成員工願意促進職場友善,但實務仍面臨三大挑戰:支援機制不足、有政策不敢用、協作心態未成熟。建議企業建立彈性工作制度、臨時替代機制、支援津貼與同理培訓,推動雙向支持文化。


圖片|吾思傳媒營運總監 郭芙志 Merci

三、法遵賦能

Merci 提醒即將上路的「職場霸凌防治專章」是企業文化轉型的契機。強調除了明定「不能做什麼」,更重要的是教會員工「我們可以怎麼做」,以積極溝通與培訓建構友善職場。建議企業可從建立彈性工作制度、臨時替代機制、支援津貼與同理培訓著手,推動雙向支持文化。


圖片|吾思傳媒營運總監 郭芙志 Merci

DEI 並不是政治正確,而是能夠在彼此的差異中創造積極有效的合作。

吾思傳媒營運總監 郭芙志 Merci

隨著頒獎典禮圓滿落幕,現場超過兩百位企業與產官學界領袖,共同見證台灣多元共融發展的重要時刻。從思想到行動、從個體到組織,DEI 不只是倡議,更是一條需要持續耕耘的路。

吾思傳媒團隊感謝所有企業夥伴與貴賓的參與與支持,也特別感謝合作品牌「檸檬大叔」的共襄盛舉。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我們堅信「推動 DEI 不是未來,就是現在」,期待更多企業與吾思傳媒攜手,在永續的路上深化文化、推進行動,讓共融成為每個人都能參與的未來。


圖片|2025 多元共融願景獎|評審團&得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