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口抱怨,總是覺得對方有問題,其實是因為內心深處不能接納自己真實的樣子。

在咖啡廳抱怨伴侶、在客廳抱怨孩子、在大廳抱怨老闆同事,總覺得幾乎身邊所有人都不能滿足自己的期望,想不通為什麼世界上的人總辜負自己。這彷彿是一個既普遍又無止境的狀態,困擾著大多數人們。然而能供我們抱怨的人事物,一點也沒有隨著時間變少,反而充斥著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雖說沒有孩子,但在我十八歲到二十七歲間的人生中,對伴侶、父母等親密愛人的抱怨,一點也沒有少過。「為什麼他不能符合我的期待呢?」「為什麼他就是不願意做一個好伴侶呢?」「大家都那樣做,為什麼他就是不願意配合?」「我知道最進步的思想,為什麼他就是不願意採納?」這些抱怨都像一把把雙面刃,刺傷的不只是我的愛人們,更包含了那個充滿怨懟的自己。而那些抱怨,到這兩年的深入自我探索與禪修,才漸漸化解開了那些怨懟中的毒性,也逐漸改善我在親密關係中的困境。而現在——在經歷了長時間的自我探索——我深刻的體認到,自己的抱怨,竟來自於對自己的不接納。


圖片|來源

若自己的伴侶或是孩子,沒有達到自己或是社會的要求時,我感到很挫敗呀!我怎麼可能欣賞他又不抱怨呢?

這時候就需要從深度心理學的角度去看這樣的狀態了,有個心理學名詞總是影響人們自己對世界認知,叫做「投射」。佛洛伊德認為,人們將潛意識中,我們厭惡且不願承認的感受投射出去,而投射對象將視場景而定。而格式塔療法的創立人皮爾斯承襲了佛洛伊德對情緒的看法,認為:「一但投射發生,或者一但我們投射了某種潛在的力量,這種力量就開始反作用於我們」,我們將我們的恐懼、對自己的不滿意投射到外界,而認為外界總處處威脅自己,實際上不過是自己被壓抑、隱藏的情緒投射到了外界,這股能量反過來痛擊自己,我們的大腦便認為那股能量不屬於自己,是屬於外界「敵人」針對我們而生成的,我們也有更好的理由,使用抱怨、憤怒去對抗看似由外界加諸於自己身上的威脅。

從投射的角度來看看,人們慣常的抱怨中,是如何起因於不能接納自己真實的樣子。

怎麼樣對自己的伴侶與孩子欣賞多一點、抱怨少一點、期望要求更少一點呢?重點將在於:我們如何愛自己多一點、關注自我需求多一點、自我要求少一點,或可以說,接納自己真實樣子多一點。若我們整體是接納自己多一點的狀態,將是一個很放鬆的感覺。縱使我們在重要的人面前瀏海分岔了、拉鍊忘了拉,之後自己發現了或是被人提醒了,接納自己樣子多一點的人,便可以微笑以對,整天的心情也不因此而緊縮、改變。

反之,越不接納自己真實樣子的人,在這樣的情境中就容易陷入自我批判的旋窩中而心情大受影響。當我們自我接納時,壓抑投射的行為就減少了,因為自我接納使人開始真實、鮮活了起來。若我們可以保持在這樣的狀態中,我們便可以更放鬆地看待自己的伴侶與孩子,欣賞自然流露出來了,投射與抱怨突然消失了。也可以說我們的意識和思想就不會在接納自己之下製造出許多衝突與不滿了。

延伸閱讀:「想維持關係,但又常常想放棄」如何學會去愛不完美的另一半?

大腦中的執著,製造出許多衝突與問題

許多人際間的衝突、問題,是我們的大腦思想構築出來的。不過我們的思想要用什麼模式去運作,其實是決定於我們自身的狀態的。當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或是認為自己不夠好,就很容易因為自我否定而投射出一個想法:認為外在的世界不友善。如果我認為我的文筆很糟糕,行文寫出來的內容很空泛,怕被身為讀者的你們鄙視,那我便會陷入一種緊繃、不接納自己的狀態,我便會投射出:「世界認為我好糟糕」這個想法,但人性又傾向怪罪他人而不是承認自己是問題的來源,因此轉而批評為讀者的心都好邪惡,我的感受便順理成章的從「我認為自己不夠好」投射成「這個世界真糟糕」,便不再提筆行字了,同時內在可能也閉塞了起來。這就是思想塑造出來的表象。

但,當我們能呈現接納自己的狀態面對世界時,我們會感到十足的放鬆,因為我們的自我接納,讓我們不再緊縮、陷入自我批判的思考架構中,狀態敞開無需外力地流露出來,潛意識中的隱藏負面能量也自然消散。此時,我們轉頭看向自己的伴侶以及孩子時,那些不可愛的部分,彷彿也帶上不完美的可愛了,欣賞讚美也自然會從自己口中浮現出來。思想運作的模式,在當自己接納自己時,突然有了一個巨大的轉變。幸福,突然來敲了門。


圖片|來源

我們為什麼普遍都接納不了自己呢?

我們在這個社會中受教育、濡染長大,實際上我們的天生本性都多少為了符合這個社會的期望而壓抑了。父母、師長一直要求我們達到某個既定標準,而不是把我們當做一個獨特完好的人來教育。剛開始接受教育時,外在環境就開始賦予我們嚴格的標準,成長過程中,我們漸漸把外在的標準內化到自己心中,縱使我們早已獨立、不受學校與家長時時制約,但我們總在一生中不斷拿著嚴格的標尺對待自己,一刻也放鬆不了。當我們傾力追趕那些標準時,本來那些自然的、開朗的天性沒處可以發揮,取而代之的便是壓抑的、封閉的、僵化的內在狀態,這樣的狀態,我們看誰都不會順眼,也難以跟人產生真誠的連結。

推薦閱讀:「看對方越久,越覺得討厭」關係心理學:有時反映的是內心缺失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被外在環境、被自己給的壓力給壓抑了。我們內心產生了很多的執著,希望自己達到理想中的樣子。然而,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態下,我們是一刻也接納不了自己。可以看到,自身內心的執著是阻礙我們接納真實自己以及伴侶、孩子的罪魁禍首,這些執著頑固地緊抓著已經發生、無法改變的事情不放,緊抓著我們喜歡或我們擔憂的事情不放。緊抓的狀態,回歸到任何關係中,都將是擁有巨大破壞力的能量,令人驚訝的是,那些能量都來自於自己身上,只是人們不願去面對罷了。

如何嘗試接納自己呢?

當我們驚覺自己對外在世界的看法十分負面時,便是改變的開端,因為我們意識到了,而不是沈溺在——外界對我充滿敵意——的想法中不可自拔。接著,承認外在的那些敵意是來於自我們自身陰影的投射,將責任拉回自身,為自己負起全責,去看自我否定的原因是什麼。當我們只知道這個理論,但在生活中無法意識到,那是沒有效果的。我們要在生活中保持覺察,且有一個清晰的願望:我要改變我的舊有模式,那個不斷否定自己的舊有模式。

如果性子很急、不願意浪費一點時間做靜下來獨處的活動,例如深度閱讀、冥想、散步等看似冗餘無用的活動,那我們可能就離接納自己還非常的遙遠,因為我們還困在社會給予的既定模式中(過分強調高效、有用、成功的法則)。若我們有能力放下手機、遙控器、電子設備地獨處,那我們內在的空間會大一點,覺察力會高一點,漸漸接納自己的可能性也會多一點。

很難看了一篇文章、閱讀了一本書、參加一場工作坊就突然可以扭轉過去花費整個人生塑造出來的模式而開始接納自己,所以不妨看第二篇文章、閱讀第二本書、參加第二場工作坊吧!(前一句為玩笑話!)重點將在於自己是否能認知到外在的敵意,往往來源自自己內在,並擁有清晰的轉化願景,時時有覺知地在舊有模式出現時勇於承認,在自己無法解決時也勇於尋找外部的幫助,最後,為自己的關係負起全然的責任。

接納天生本性、調整自己內在設定永遠不嫌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