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店是音樂世代群體記憶,一代一代的女子從那裡唱出來,歌迷都聽成了老文青,那裡始終燈火通明、歌聲嘹亮。馬世芳專文,與我們分享他記憶中的女巫店,那個始終有著神奇魔法的地方。

 

撰文=馬世芳

廣播人,作家。最近作品是散文輯《耳朵借我》和《歌物件》。好些人稱他是「台灣首席文青」,他卻說文青早變成罵人的詞了,不如叫他打零工的。


圖說:《當壞人還沒變壞的晚上》(1997),陳珊妮

這是整個世紀最淒涼的青春
最愛無關痛癢的憂傷情歌
不做夢 不做夢 不做夢 不做夢

── 陳珊妮「不做夢」,1997

18 年前初聽這首歌,眼淚就掉下來了。那躁鬱的時代,焦慮的我輩,多少還來不及醞釀便幻滅的想望,都被她唱出來了。那年陳珊妮和我都才 20 幾歲,卻都覺得靈魂已經很疲憊、很蒼老啦。

那是陳珊妮 1997 年在臺北「女巫店」錄製的現場實況專輯《當壞人還沒變壞的晚 上》,我始終珍惜的一張私人經典。2000 年發行公司「友善的狗」關門歇業,這張專輯亦告絕版。我曾在一間如今也倒閉十多年的唱片行看到它特價廉售,趕緊又買了一套當備份,至今膠膜未拆。

當年「女巫店」豪氣相挺,為了陳珊妮的實況計畫,連續兩個月每週留下兩個晚上讓她演出,最後再從這十幾小時的實況精選集結成專輯。收錄的都是新歌,也就是說,包括〈不做夢〉、〈忽略〉這些堪稱經典的歌,始終只有實況版傳世──以實況專輯發表整張全新作品,這是臺灣女性歌手前無古人的創舉。考慮當年硬體條 件、製作環境種種限制,居然能做出這樣一張唱片,事隔多年,依然值得致敬。

假如不是「女巫店」,且不說根本不會有這張專輯,我們所知的「臺灣獨立音樂」 也不會是現在這番風景──曾有一段時間,「女巫店」是全臺北唯一能讓「地下音樂」表演的 Live House(當時甚至還沒有「獨立音樂」的說法呢)。20年來,各門各派的 Live House 開了關、關了開,臺北多了不少讓年輕人試身手的中小型展演空間,「女巫店」卻還是一副老樣子,不張揚地守在新生南路巷子裡,每週固定三場演出。要在這兒登台,仍先得通過老闆彭郁晶親自面試。

只要感覺對了,哪怕一輩子沒上過台,你也有機會在這兒駐唱。要是感覺不對,就算你是百萬銷量撐腰的巨星,她也會勸你去別的地方唱──她拒絕過不少慕名而來,希望登台的明星。明星憧憬「女巫店」的光環,「女巫店」卻不需要出這種鋒頭。

2016 年,「女巫店」開張將滿20年,在臺北市郊文山農場辦了一場盛大的「女巫祭」盛會,獨立音樂圈老中青代一網打盡,從小清新民謠到地下搖滾到爵士樂,世界音樂、原住民歌謠乃至於實驗電音,簡直佔滿了臺灣獨立音樂的光譜,足見「女巫店」品味之繁雜,小小一爿店面,幾十人便能坐滿,卻有海納百川的度量。

1996 年初,正在西華飯店學做點心的彭郁晶應「女書店」之邀,進駐樓下剛搬走的花店空間,跟長輩親友湊了一筆錢,開了「女巫店」。那年,臺海飛彈危機,李登輝當選第一屆直選總統,臺北木柵線捷運通車,臺北市長是阿扁。開張沒多久,地下樂團「骨肉皮」阿峰和阿吉開的酒吧 Scum 不堪鄰居檢舉樂團演出噪音,繳了上百萬的罰單,終於關門,臺北搖滾黨徒無處可唱。阿吉跑來找彭郁晶,把 Scum 的器材搬到「女巫店」,就這樣,原來根本沒打算弄成 Live House 的「女巫店」,開始了20年的現場傳奇。

(完整內容請參閱《小日子》045期  我們鍾愛的老街巷)​

延伸閱讀:淬煉二十年的音樂烏托邦!彭郁晶:來場有女巫味道的音樂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