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ball movie

在對許多喜愛棒球的球迷,甚至球員、教練、球團來說,統計數據永遠只是參考值,因此我們常說:「不到第九局三人出局,你永遠不會知道球賽的結果。」而對球團來說,花錢在交易到好球星是更重要的事。傳統大資本球隊最強的還是銀彈攻勢,這對於許多中產階級球團往往是忘塵莫及。即便像是紅襪隊有110年隊史,也不過拿了7次世界大賽冠軍,但薪資排名永遠在前三名;大家最熟悉的洋基隊是花錢最狠的,110年來拿過27次世界大賽冠軍,是全大聯盟之最。小蝦米扳倒大鯨魚的例子不是沒有,但確實也不多,像今年的冠軍紅雀隊也算是中產階級球團,11次的世界冠軍依然比不上洋基的一半。而《MONEYBALL》的主角Billy Beane使用統計學的分析來組織球隊,確實是獨樹一格的經營風格,也多少影響了大聯盟在評估球員價值的觀念。

 

回到電影,《MONEYBALL》的預告片剪的其實頗為熱血,但實際整個電影的風格卻不煽情。我想這得歸功於Bennett Miller的執導能力。在《Capote》成功將Philip Seymour Hoffman拱上影帝寶座後,不難理解Bennett Miller確實擅長於這種傳記式電影。《Capote》和《MONEYBALL》同樣都是很簡單的故事,Bennett Miller卻有能力將其複雜的情感面呈現地如此有層次,兩者相對比,《Capote》冷調卻糾結,《MONEYBALL》振奮人心卻不灑狗血,Bennett Miller駕馭傳記電影的方式和節奏,叫人稱許。

 

Brad Pitt一直是個擁有外表與演技的實力派演員,尤其這幾年對於角色詮釋越來越深刻,也越來越生動。不管是現實或電影中,Billy Beane都是個性格複雜、領導也頗具爭議的人物,而Brad Pitt演活了這個有魅力,也有缺陷的角色。粗俗一點的說法,Billy Beane其實是個很靠杯的球團總經理,單是從他任用一個耶魯畢業,不懂打棒球的經濟系菜鳥 Peter Brand當特助,放棄不以高薪和球隊球星簽約,盡找一些單一數值與素質高的廉價球員,就讓許多傳統派人士快發瘋,像是教頭 Art Howe,電影裡飾演 Art Howe,Philip Seymour Hoffman戲份雖不多,但是極其恰當演出了慍怒與無奈,看著Billy Beane給的25人名單的蝦兵蟹將,從2002年開季一路連敗墊底,到Billy Beane與智囊 Peter Brand軟硬兼來,一搭一唱地對Art Howe施壓,2002球季同樣以103勝和洋基隊並列美國聯盟冠軍,兩者的薪資比在電影伊開場有秀出來,是4100萬美金與1億2600萬美金,整整高出3倍之多。並且在那一季創下20連勝的聯盟新紀錄,交易過程的掙扎與破紀錄連勝的激動,Brad Pitt演來是多麼的自然到位,從他的每一場戲,都帶著扣緊觀眾視線與心情的演出,也同時感染了主角隱身在表情背後感冒險,旺盛的企圖與不願失敗的執念,我很喜歡Brad Pitt在這部電影的演出。因為,他讓不懂棒球的人也能很純粹的享受「電影」。如果在有機會問鼎奧斯卡,希望這次他不會空手而歸。

 

另外一個亮點則是飾演Peter Brand的Jonah Hill,這個以喜劇演出居多的演員,這次的表現依然存在他個人特有的幽默魅力,卻也有實力撐起全場,撐起這個同樣有爭議的人物,尤其是他和Brad Pitt的依存關係,更是整部電影的軸心。而且能在Philip Seymour Hoffman與Brad Pitt面前有絲毫不遜色的表現。

 

看電影最暢快的,真的莫過於好的故事,好的導演,好的演員。《MONEYBALL》130分鐘的一場戲,你可以看到這些「好」,豈不難得?

 

 

圖片來源: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