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不等於西化,而國際觀也不等於西方觀,打開世界的另一扇窗,讀出世界過去、現在、未來的意義。

7/31:我們永遠都是小王子

今天是《小王子》作者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辭世71周年。71年前,擔任法國空軍飛行員的聖修伯里駕駛P-38閃電式戰鬥機,到法國東南部出任務,負責拍攝地貌,繪製地圖,未料一去不回。

小王子的故事開端在一位飛行員由於飛機失事,迫降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他遇見了來自遙遠小星球的小王子。小王子來自於一顆編號為B-612的小小行星,他所住的小小星球上,有一朵驕傲而美麗的玫瑰花。

聖修伯里在《小王子》出版後隔年,就和他駕駛的飛機一起消失無蹤,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這跟小王子的故事有太多巧合,重新用人生覆寫了一次小王子的故事。

——「光用眼睛,看不見真正重要的東西。唯有用心看,才能看得清楚透徹。」狐狸對小王子說,馴養了我,在這個世界上我就是獨一無二的狐狸。

打開世界的另一扇窗:愛上一朵玫瑰的任性:小王子教我們的六個關係課題

8/1:當美白在印度成了助長膚色歧視的迷思

你也相信「一白遮三醜。」嗎?在印度,白不只是美貌迷思,還象徵了階級的高低。許多印度女性為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常會用盡方法,只為了將自己變白。

女性刊物 Kali for Women 創辦人布塔莉雅表示,「印度人深植於心的種姓優越感,是造成膚色歧視的主要原因。」印度國內人種主要分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亞人、達羅毗荼人、雅利安人及亞洲人。

由於殖民時期的雅利安人及英國人,皆為白膚人種,對印度人而言,白皮膚是統治階層的權力象徵,所以社會往往認為,白皮膚的雅利安人比褐膚色的達羅毗荼人地位更加崇高。國際非營利組織 Women of Worth共同創辦人伊曼紐爾表示,「上一代都希望嫁進來的媳婦是白皮膚的好貨。」

在2012年,印度的美白產品用量達到233噸,銷量超越了可口可樂。為了扼止印度的美白歪風,2009年印度國際非營利組織 Women of Worth 發起了 Dark is Beautiful(黑即是美麗)的社會運動,希望各種膚色的女人都能找到自我的價值。

打開世界的另一扇窗:不修圖的廣告,還給女人真實的樣貌

8/2:婦援會成立,一起承擔她們的傷

1987 年的「反對販賣人口——關懷雛妓」行動,呼籲社會關懷原住民少女被迫從娼的現象,要求政府取締不法的色情行業。婦女救援會在此年的八月二日成立。

解嚴之前,台灣社會並不十分明白、也不認同婦女團體所謂的「爭取女性權益」的做法。反雛妓運動將當時許多人對婦運的熱情推向最高點,也是台灣婦運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關懷雛妓大遊行將婦女運動透過「雛妓問題」拉上檯面,和大眾媒體之間達成善意的互動,讓更多人看見婦女團體的存在和聲音。

打開世界的另一扇窗:柬埔寨的「第一次」交易:貧窮,讓母親出賣女兒的童貞

8/3 當仇恨的種子繼續散播在以巴之間

以巴關係緊繃再升溫。巴勒斯坦的約旦河西岸(West Bank)地區一處民宅,7月31日晚間遭猶太極端分子縱火,一名仍在學步期的1歲半男嬰被活活燒死。

攻擊者對以色列之前採取的懷柔政策不滿,認為官方立場過於軟弱,所以稱己行動為「標價行動」,誓言要巴勒斯坦付出代價。

極端分子進入巴勒斯坦的杜馬村(Duma),將炸彈投擲入民宅,瞬間燒毀整幢屋子,1歲半的 Ali Dawabsheh 被燒死,父母與4歲大的哥哥則遭嚴重燒燙傷。

過去3年,以色列人在約旦河西岸對9戶民宅縱火、炸毀一輛計程車,卻沒有任何人遭到起訴。以色列人權組織 B'Tselem 表示,若繼續縱容攻擊事件,那些表示「遺憾」與「絕不再縱容」的官方聲明也不過是應付的說詞罷了。

打開世界的另一扇窗:戰火之下,加薩孩子們的哭泣,你聽到了嗎?

8/5 紐約「全國內衣日」,舞動你的自由

每年的八月五日是紐約客的全國內衣日(NationalUnderwear Day),這個節日用意在展示多樣化的內衣,不再只為性感而生,倡導健康生活,提高人們對內衣的重視。

美國內衣網路零售商 Freshpair 從 2003 年開始發起「全國內衣日」的活動,每年在紐約的不同地區都有不一樣的活動設計,其中最盛大的事件是 2013 年在時報廣場舉辦的狂歡派對,欲挑戰最多人只穿內衣褲聚集的金氏世界紀錄。

當時大批男女脫衣響應,所有不同年齡、身材、身型的人都同樣自在地裸露——有人快樂地展示啤酒肚,也有老人自信地穿上內衣跳舞,這場盛會從早上五點到晚上七點,各種款式的內衣全都出籠。

打開世界的另一扇窗:【女人的好奇學堂】第一件內衣哪裡來?

8/6 廣島原爆七十週年

今天是日本廣島原爆七十週年,首相安倍晉三在弔念儀式致辭時再次呼籲世界廢除核武。

1945年8月6日8點15分,美軍在廣島投下小男孩原子彈,三天後再於長崎投彈。這兩次原爆被認為是二次大戰結束的關鍵。但原爆單在廣島至少有七萬人當場死亡,其餘超過七萬人是在原爆後,陸續因為燒傷、核輻射感染、白血病等原因致死。

「請在此安眠吧,願戰爭這錯誤不再重演。」廣島原子彈死者慰靈碑這樣寫著。許多美國人認為,原子彈是快速終結戰爭、避免更多生命犧牲的必要之惡。

然而,生命真能這樣以量計價嗎?安倍晉三在其演詞中提及,不只死亡的逼近,倖存者更承受著難以言表的痛楚。生命與情感的問題,從不能精密計算,因為苦難折磨的永遠是有血有淚的「人」。

打開世界的另一扇窗:世界共同的傷痛:戰爭死的不是人,而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