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輕女孩楊雅涵培養出了超強環境適應力,也在不同國家裡省思國際與在地之間的關係。

故事房號:060

故事背包客:楊雅涵

畢業故事總匯瘋《出走無國界》分享者

by 說書人皮陀

11258992_822277794535686_742775996_n

大家總是以澳洲旅行家的光環看見她,這一次,我想要從第一次流浪到國境之外的羞澀女孩開始說起……。

邁入大三的暑假,放下兩年來打拼的熱舞社的她,在一次室友的邀請下加入World Wide Opportunities on Organic Farms(WWOOF),展開一場前進英國自我獨立的旅行,威爾斯有機農場打工度假。

位在英國西南邊疆的威爾斯,是由古老的威爾斯族所組成,說的不是我們印象中字正腔圓的標準英語,而是濃厚威爾斯腔的陌生語言,但旅遊的興奮蓋過了語言上可能的隔閡,大膽的女孩,便帶著果敢的勇氣搭上飛越歐亞大陸的班機,飛向優雅坐落在大西洋上的日不落國。

延伸閱讀:英國味的溫柔憂傷:十大英國女歌手歌單

她是楊雅涵,一個愛笑的女孩。

一頭深咖啡色及腰的長髮,初次見面,帶著像陽光般溫暖的燦爛笑容,眼裡總是閃耀著光芒,我喜歡她平易近人的個性,有著鄰家女孩般的氣質。

WWOOF_Oxford-2WWOOF_Oxford

在英國的日子,原來我們一直都不夠勇敢

兩個女孩初踏上英國這塊陌生的大陸時,命運之神並沒有特別眷顧。從機場轉搭到帕丁頓中央車站時,在英國最大的車站,迷路兩個小時,轉了三班火車,搭上農場主人指定的那班列車,是只有一節破爛又會漏水的車廂。

在搖晃的路途上,四周被茂密的樹林所包圍,車道彷彿不常有車經過一般,不時可以聽見樹枝像巴掌一般重重的甩在玻璃上的巨大聲響,漸漸地,當景色從原本的高樓大廈漸漸變成荒涼的田野時,兩個女孩帶著恐懼面面相覷時,究竟自己是不是上了賊車? 終於,在一個從未聽過的小鎮下車,有點年紀的農場主人早已經在卡車上等著他們。

來自城市的女孩們,便在小農莊展開充滿衝擊的故事,從轉開廁所門把開始,映入眼簾的是台灣失傳已久使用完要丟一把稻草的傳統茅廁,這裡主要的工作是種植花草、乾燥製成茶或精油販賣。在另一個位於牛津的牧場,每天除了定時幫動物準備糧食,當太陽升起時,便開始跟母雞搶雞蛋的大戰。

同場加映:當德國人說「你有一隻豬」...十大趣味德文片語蒐集

在打工度假中,雅涵認識了來自各方的旅人,有一個道地的英國人在牧場負責蓋農舍,持續著三四年打工的生活,因為熱衷於獨力完成一棟房子的成就感,便到處尋找需要幫忙蓋房子的徵人啟事,曾經就因為這個緣故,拿著一紙薄薄的機票,就迅速的飛到了紐西蘭、杜拜幫忙蓋房子,這個四處打工的英國男子只要老闆提供食宿一蓋不收錢,其餘的開銷則是靠著過去攢下來的錢,雖然不多,至少足夠讓他隨心所欲地飛到那個等待他蓋房子的目的地。

眼前的英國男子翻攪著她內心中對於既有認知的漣漪,從小的生活環境,普遍都是接觸到以「考上好大學,爭取到好工作」的核心思維,即使相信生命應該有很多選擇,但因為長期被灌輸單一價值,在生活中,從來沒有想過生命其實是有許多選擇可以去嘗試。

影響自己很深的還有一個五十幾歲的日本媽媽,她藉著來與在倫敦工作的兒子敘舊,便到英國農村體驗打工生活,即使她的英文不好,開口講一句英文要花很長的時間,但這完全不會減少自己與他人溝通的熱情,經過這些經驗的反思,她認為我們在面對挑戰時,會不由自主的因為恐懼而自我設限,對此,雅涵說我們習慣把出國旅遊當做大事而產生的猶豫,但相對的,在其他打工者眼中打工度假只是一連串的 why not?何不也給自己一個 why not 的理由去勇敢闖盪。

WWOOF_Wales-1

撐著夢想的小傘,走過啟程陽光澳洲前的陰雨天

世界公民島提倡有任務的旅行,培育台灣二十到二十六歲的青年踏出舒適圈去接觸全世界,必須挑選自己有興趣的六個題目發揮撰寫成實際執行的計畫書,如果進入決選便可與嚮導談論計畫的執行,雅涵是在十月時以個人的名義加入世界公民島,她說世界公民島比賽的過程就像她在英國一樣,處處都充滿曲折,因為自己很晚才加入的關係,要在被壓縮的時間下,完成與其他人等量的作品。

撰寫的過程需要針對議題,去蒐集該國的文化資料和探討歷史脈絡是如何影響國家走向,並分析是何種特殊原因能成為國家肥沃的土壤,能讓構想在此深根發展,其中當時投注最多心力撰寫的題目「巴拿馬:運河工程展開經濟蝴蝶效應」,當時會想寫這個主題主要是因為她念運輸物流管理,對碼頭和運河很有憧憬,想去看看一個國家怎麼靠運河維繫經濟,而海運這塊又是很國際化的東西。

而「以色列:沙漠中夾縫生存的仙人掌」當時看到這個任務就被深深吸引,覺得在外在條件相仿,甚至比我們更嚴苛的以色列,竟然在教育或高科技產業都表現得比我們好,就想去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來比對台灣看我們的問題出在哪裡,又有甚麼可學習的地方。(一起來看:最愛強調國際觀的台灣人其實是「文化弱智」?文化偏見讓你離世界越來越遠

但這兩個題目都因為太少人撰寫,在決選前兩周遭到主辦單位刪除,提到這裡,雅涵表情有些糾結,表現出對當時狀況的無奈和崩潰,因為要在兩個禮拜要重新蒐集資料、擬稿、撰寫計畫。最後選上的作品是自己的第三志願,實地體驗澳洲的綠色生活,從環境、交通各個面向,觀察一個城市是如何執行低碳城市的理念。

11351513_822300967866702_947922568_n
澳洲嚮導的啟示,要先在地化才能國際化

經歷過英國打工度假的經驗,慢慢發現自己有很強的環境適應力,即使一個人待在澳洲實地考察一個多月,也不會覺得懼怕,因為是第二次接觸讓她更自在的與外國人相處,可惜在澳洲主要是進行任務,探討交通方面接觸到的幾乎是政府官員,最多也就只是一兩個小時的採訪,沒有機會跟當地的上班族、學生進行貼近生活的接觸,她相信如果有的話,可能會感受到更深沉的異國文化,從最生活面的方式去切入問題。

雅涵分析這些衝擊給自己的啟示,她認為第一次在英國的打工經驗,其實沒有深入,因為光是在生活上表層的不同,還來不及思考就帶給自己很大的衝擊。她在澳洲旅行家行前縝密的計畫,對於自我認知、國外歷史脈絡的傳承進行分析後,在準備好自己的狀況下來到澳洲,她想起嚮導曾經對她說:「要先在地化才能國際化,認識自己才能與別人建立連結。」

國際是一條雙向的通道,由在地化和國際化的兩點連成一線,不能單方面羨慕外國的優點,而流於表象的學習,這樣只會讓每個城市越來越像,切割不出特色。在旅行和書本,她發現其實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問題,也各自沒有解決,但台灣主流價值觀過度專注國外,即使台灣也有許多人默默地試圖去改變,卻不被社會所發現。 

最後,我試著將自己當做成一個有出國恐懼的角色,試圖讓雅涵說服我走出國際,但她留下這一段話不是說服卻是很大的鼓勵:「生命一定要去流浪,但國際觀不一定要出走,而是從生命最接近的形式去接觸,透過新聞、電影、部落客分享,保持認識國際的心。」

11303558_822278677868931_633452567_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