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你走一趟台灣,看台灣的風景,品台灣的茶,吹台灣的風,想台灣的人,會發現旅行就從你用心傾聽那一刻開始。

「我計劃年底要去日本旅行」

「London, I'm coming」

諸如此類的對話內容常常出現在你我的生活中,甚至會有人用「逃離鬼島倒數中」來表達對於即將出遊的興奮,但其實我很不喜歡聽到「鬼島」這個詞。更不喜見許多人打著「離開鬼島」的旗幟,搖旗吶喊,呼朋引伴,號召大家跟隨,好一點的自認潔身自愛,沒把這個詞掛嘴邊,但也從來沒發現過故鄉土地的美。

是因為恨還是為了遺忘?是因為愛還是為了不要愛? 也許有些人會把去某地旅行當成一個夢想,當然妳可以有這個想法,但應該把心態調適成「找到自己內心初衷的感動」,而不是只為了能在幾歲前到某地,或者完成別人列的那些所謂「人生必去清單」。旅行的目的更不應該是為了逃離,我們都不是籠中鳥,別存著這種心態,你從來不曾被禁錮過,如果有,那也是你自我保護的內心限制了你,放開妳自己吧。

推薦閱讀:逃離症候群:台灣人,窮得只剩下美食與旅行?

兩年前,買了第一臺小折。最近越來越常帶著它,應該說讓它載著我才是,不管是在住所與工作地間往返,還是休假的時候。剛開始,當做是一種運動,幾次之後,開始發現騎車的時候,會讓我感覺非常的放鬆,現在我最喜歡挑一個目的地,不給自己時間,就是騎到那裡就對了,當風吹著我的臉,我感覺到她輕撫著我,告訴我別覺得累;我也不戴耳機,因為這樣才能聽見整個城市的聲音,於我,傾聽,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感受當下環抱著你的四周景致,還有構築出你與週遭環境對話的氛圍,也讓你知覺你所經過的地方想傳達給你關於「她」的美,是一種修為。我才發現,原來,旅行,不一定要肩上行囊,不一定要行上遠方,原來,旅行從傾聽的那一刻就開始了。

某天,我往海邊騎,我發覺不只風在跟我對話,海浪、防風林、沙灘、甚至是地上的導引指標都試圖想傳遞訊息給我,竭盡所能的讓我感受到它們的存在,我好捨不得離開,卻越騎越快,生怕煞車聲會嚇到它們似的,於是我疾疾的騎,默默的聽,靜靜的看,真的就像大家都會說的那樣:「人生無處不風景。」但其實最美的風景常常一不小心,就因為太過熟悉,而被忽略無視。

許許多多的風景在腦中想的時候是美的是栩栩如生的,但在開始著手規劃時,看著別人對於該風景的描述資料,其實此的你腦中活生生的風景已死在文字裡,但還好,它們會在你實際看到的時候活過來,接著又在你按下快門的那刻,在底片裡再次死去,最後,在你的回憶裡復活,生生不息,最熟悉的,莫過於家的回憶了。

時間推著我們一直向前,我們充其量只能做到跟時間並駕齊驅,但我們累積的歲月,都成了無比寶貴的光陰,就像刺青工法一樣一點一點一點的刻在我們身上,無法磨滅的印記,沒有人可以搶走,那是專屬於你自己的奢侈品。

同場加映:愛上「背包客」標籤:一個小背包,帶我看見全世界

我沒有常年不在家,可能無法體會「水是故鄉甜、月是故鄉明」像遊子們體會的那麼深刻,但對於家的情感,一定都是一樣真切,多久沒好好在家附近走走晃晃了,抽個時間,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當一次自己的導遊!


七月專題,小姐去哪兒,一起來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