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官員與救助機構憤怒,甚至教宗方濟各也出面,要求更多歐洲人及國際組織能提出實際援助行動。

北美

Sight of the week:安倍訪美

  • 日本首相安倍啟程訪美 國會演講、二戰議題備受矚目

  • 風傳媒(2015-04-27)-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6日傍晚乘政府專機,從羽田機場啟程赴美國,進行為期8天的國是訪問,並已抵達波士頓。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周年,安倍希望與美國就鞏固日美同盟達成共識,雙方將發表聯合聲明。安倍將在美東時間29日於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講,創下日本首相的先例。

  • 安倍將於28日與美國總統歐巴馬會談,除了在安保和經濟領域的雙邊合作,還將對合作進行反恐戰爭、應對氣候變遷等全球性議題達成共識。會後雙方將發表聯合聲明,確認在亞太地區安保領域保持緊密合作。在經濟領域,聲明將表明決心推進《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談判。由於中國希望透過創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AIIB)加強對國際金融的影響力,日美兩國也有意以TPP為槓桿,繼續主導亞洲乃至世界經濟。

  • 歷史如何困擾安倍對於日本的願景

  • WSJ 譯(2015-04-26)-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兩者之間有著些微刺激的關係。原因在於安倍在過去兩年半期間,他和他的支持者曾多次糾結於歷史的爭議,例如要求美國教科書出版商淡化戰時暴行的描述。當他訪問華盛頓時,安倍將會在國會遭受抗議。美籍韓裔團體計畫要求安倍承認那些在戰爭期間的被迫在日本軍妓院工作的慰安婦。

  • 所以在訪問期間,環繞在安倍身上最重要的問題可能不是政治問題,而是關於他要如何利用新的方式來表達對於日本戰敗後70年的悲傷和悔恨。在雜誌採訪時(譯案:華郵記者對安倍的採訪)安倍並沒有說明他會如何針對批評而採取任何新的調解方式,他只提供了:「我不打算改變世界上任何人對於戰爭的感受。」

洞見 言而總之:

在二次大戰(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七十週年後的今天,日本首相進行了為期八天的訪美行程。據報導,安倍此行將針對美日同盟關係、經濟議題(TPP, 亞投行)等議題進行商談。同時報導也指出安倍對於過去日本在二戰期間有關於慰安婦問題的態度也將會是批評者關心的重點。根據洞見專文「亞太戰國策:日本外交的下一步:解讀2015日本外交青書」指出,日本外交的三大重點在於:日美同盟關係的強化、與鄰近諸國間的合作關係以及強化能資助日本經濟再生的經濟外交。因此對照日本外交藍皮書的方針與安倍訪美的相關活動不難看出安倍會將焦點大量放在經濟與同盟國外交之上。然而安倍對於批評者們最關心的重點例如日本是否承認戰爭時期慰安婦的問題並致歉,將會直接影響日本與鄰近諸國的合作關係。

拉丁美洲

Sight of the week:中美洲與加勒比海國家簽署天災保險機制

  • 中美洲與加勒比海國家之天災保險合作

  • 世界銀行編譯(2015-04-18)—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國家財政部長委員會(COSEFIN)與加勒比海天然災害保險機制(CCRIF SPC)簽署諒解備忘錄,讓區域內各國在發生天災時能享受高質低廉的保險理賠。尼加拉瓜在儀式上,為第一個簽約的中美洲國家,其他國家也將陸續加入。從1980年來,中美洲與加勒比海九國,至少曾遭遇一次經濟損失超過GDP之50%的天災。如2010年海地大地震,經濟影響估計約為GDP的120%,同年熱帶風暴艾加沙(Agatha)襲擊瓜地馬拉,使國內貧窮率升高5.5%,而氣候變遷造成的災害,每年使加勒比海10國與中美洲4國損失超過GDP之1%。

  • 中美洲與加勒比海國家簽署天災保險合作關係

  • Insurance Journal編譯(2015-04-20)—CCRIF於2007年成立,為第一個集合多國之災難風險分擔機制。以合理的價格費率提供成員國加保,在發生颶風、地震和過量降雨時給予理賠。CCRIF創立以來,已有12個理賠支出,共計3560萬美元至八個成員國政府,提供天災發生時立即的財務資源,以因應國民基本需求與必要措施。目前已有16個加勒比海國家加入。據報導,新加入的23個國將造福所有成員國。新成員國可享有低廉保費,而現有成員國也可因CCRIF的擴大而減少保費。而中美洲與加勒比海國家可藉此加強加勒比海盆地內之經濟聯繫。

洞見 言而總之:

CCRIF SPC 直至2014年理賠國家與金額(譯自官網)

事件

影響國家

理賠金額(美元)

2007年11月29日 地震

多明尼加

528,021

聖露西亞

418,976

2008年9月 颶風 Ike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6,303,913

2010年1月12日 地震

海地

7,753,579

2010年8月 颶風 Earl

安圭拉

4,282,733

2010年10月 颶風 Tomas

巴貝多

8,560,247

聖露西亞

3,241,613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1,090,388

2014年10月 颶風 Gonzalo

安圭拉(過量降雨政策)

493,465

2014年11月7-8日 拋物線槽式太陽熱發電系統

安圭拉

559,249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1,055,408

巴貝多

1,284,882

Total for the Period

2007 - 2014

 

35,572,474

 

大洋洲

Sight of the week:澳洲是否可能降息?

  • 國際貨幣基金警告:澳洲可能必須降息

  • BBC譯(2015-04-15)-近期國際貨幣基金(IMF)所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全球原物料價格來到週期性的低點,「將持續衝擊澳洲的經濟」。該報告也指出,澳洲、日本、韓國的通貨膨脹率偏低,「決策者需要採取行動,以避免持續低通膨的預期心理帶來通貨緊縮」。該報告也警告,原物料當中,以鐵礦在2015年的跌幅最大,這也是澳洲最大的出口來源。

  • 澳洲低通膨數據,增加降息可能性

  • 澳洲人報譯(2015-04-22)-澳洲官方通膨數據呈現三年來新低,增加了澳洲央行刺激經濟景氣的壓力。根據花旗銀行數據顯示,市場預估在七月以前,澳洲將會降息一碼。澳洲央行資深經濟學家David de Garis則表示,近期的通膨數據併不會改變央行對利息調整的態度,但他相信降息將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發生,而五月降息的可能性仍在。但另一方面,摩根大通銀行的分析師則認為,當前低通膨的現象是由於油價大幅下跌所導致,並不認為這個數據存在任何警訊。

  • 澳洲經濟成長正走下坡

  • 華爾街日報譯(2015-04-23)-鐵礦價格的崩盤已經蒸發了數十億美元的企業利潤,使得投資績效大減,並且拖累澳洲政府稅收。這些都會導致工作保障降低、收入成長降低、生活開支增加,並對消費者的消費意願造成影響。於此同時,澳洲央行也不斷釋出訊息,表示澳幣幣值仍然過高,使得經濟復甦力道疲軟。西太平洋首席經濟學家-Bill Evans表示,他預期澳洲將在五月降息,因為貨幣貶值才能有效讓經濟調整,以因應澳洲出口下降,以及顯著減少的礦業投資。

洞見 言而總之:過去幾年台灣不少銀行大力推廣的澳幣定存,由於澳幣的高利息而受大眾青睞,然而,在進幾年全球經濟成長疲軟的情況下,開發中國家例如中國、印度,基礎建設的投資也開始減少,這導致鐵礦等原物料價格大幅下跌,對澳洲經濟造成影響。如今油價又跌幅顯著,使得整體澳洲的通貨膨脹率創下新低,這意味著消費者將可能減少開支,以因應經濟不景氣下,可能失去工作的風險。這樣的預期心理帶來惡性循環,企業利潤將更加減少。因此澳洲央行極有可能祭出降息的手段來刺激國內經濟。同時降息也可能讓像台灣投資者這類的外幣投資撤離,使得澳幣貶值,來幫助澳洲的出口。對於投資人來說,澳幣不但近期可能降息,還有可能貶值,必須注意風險。

歐洲

圖片說明:前往歐洲的渡船

追蹤議題:難民偷渡考驗歐盟人權價值

  • 利比亞北方沈船,700難民遇難

  • 半島電視台譯(2015-04-19)-上週日,在利比亞北方又遇一艘滿載難民的偷渡船沈沒,700人遇難,目前只有28民倖存者,引發義大利官員與救助機構憤怒,甚至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也出面,要求更多歐洲人及國際組織能提出實際援助行動。大量難民為了躲避非洲、中東長期的戰爭迫害,意圖偷渡至歐洲沿岸,近期在利比亞出現大量走私份子。聯合國難民署公布,去年有219,000人越過地中海,其中3500人死亡,今年已有35000尋求歐洲闢護,但900人到達前已死亡。

  • 義大利湧入無止盡的難民

  • 華盛頓郵報譯(2015-04-23)-兩艘原本只能容納15人的橡皮艇,各自擠滿105、115民難民,他們來自迦納(Ghana)、馬里(Mali)、賽爾加爾(Senegal),為了逃離博科聖地在非洲的暴力行動,而冒險偷渡至義大利港口。這個景象已不陌生,自2014年開始,義大利已經從海上拯救約20萬難民,目前有7萬民待在義大利的收容中心。由於義大利是難民踏上歐洲的第一個國家,收容中心原意只是暫時性收留,但因為申請闢護需12到18個月,安置設施供不應求,有些難民便會偷逃往北歐國家。

  • 地中海移民危機:以武力解決?

  • BBC譯(2015-04-24)-面對大量難民潮,歐洲領導人都想盡辦法阻止難民越過地中海,但是卻引來公眾譴責,認為違背人權。其中,義大利國防部長提出,利用國家軍事摧毀人口販子運載的船隻,但目前歐盟人未公佈是否運用軍事力量介入,但週四已發表十項緊急移民要點,28會員國將一致協助。澳洲總理說,唯一辦法是以軍艦拒絕船隻進入,將他們遣返,一些歐洲政客支持此作法,但受到人權組織與聯合國批評。

亞洲

圖片說明:1955年萬隆會議會場

Sight of the week:紀念萬隆會議60週年之亞非峰會落幕

  • 亞非領導人尋求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編輯(2015-04-24)一 會議中各國家領導人承諾將加強亞非關係。印尼總統佐科表示,支持建立更公平、包容的全球貿易機制,為了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與因應大型基礎建設支出,有必要成立新的相關機構。另外與會國家提出希望爭取國際間更大的話語權和外交規則的主動權。與會者同意一同努力合作打擊恐怖主義,實現巴勒斯坦獨立。

  • 中日領導人在印尼雅加達短暫會面

  • 紐約時報中文版編輯(2015-04-23)一 亞洲兩大經濟體領導人都出席了慶祝萬隆會議60週年的峰會並於週三有約半小時的會晤,但關係仍然非常冷淡表現出雙方的不信任。中國的日本專家表示,安倍可能是因為即將訪美,才與習近平見面。安倍在會議上表達了為了維護萬隆會議的反殖民精神,大國應該收斂野心。而中國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則指習近平向安倍表示,希望與日本對話一同努力,讓雙方互不構成威脅。

  • 安倍於亞非峰會強調日本作為一和平國家的腳步

  • NHK 編譯(2015-04-23)一 安倍於亞非峰會的演講中強調,基於對以前戰爭的反省日本方面一直強調作為一和平國家的腳步,將繼續促成地區的和平與繁榮。安倍並提到依照萬隆會議的精神,國際爭端應通過和平手段解決。於十年前亞非峰會,當時首相小泉發表了對過去殖民地支配與侵略剴切反省與道歉的心情。但安倍本次演說期間並未觸及相關文字。

洞見 言而總之:

首次萬隆會議在60年前於二次大戰後獨立的印尼召開,會議主要參與國家多為第三世界反殖民國家。首次會議結束時發表的《關於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宣言》共有十點國際合作原則與會中反對殖民與侵略的氛圍統稱為萬隆精神。會議後引導出第三世界國家的不合作運動與亞非國家的南南合作。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周恩來參與會議。周在出發時臨時改變行程沒有搭上傳聞中由蔣介石派出的刺客所引爆的印度航空公司包機而免於被暗殺。而會議中一些國家代表則質疑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信仰的共產主義與對鄰國的共產主義輸出是新殖民活動。周在會議結束前表示願意與美國談論遠東問題,結束了第一次台海危機(九三炮戰、一江山島戰役和大陳島撤退)。

本次會議焦點集中在習近平於會中尋求與會領導人對亞投行的支持與日本首相安倍發表的談話。日本的鄰國事前對安倍的公開演講觸及歷史問題表達出相當的期待。於演說前安倍受訪時便表示前首相所使用過的詞彙他不會重複,於是演說結束後韓國外交部率先對演說表示失望。韓國國內新聞社論甚至認為安倍的演說彰顯韓國外交失敗。

相較於日本國內對於習安再度會面報導的熱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則對相關新聞採取冷處理。更有些論者表示,兩人會面沒有具體成果不需過度報導。因適逢安倍即將訪美並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或兩人會面等中日友好的舉措是為了表現給美國看,使安倍訪美氣氛更佳。這些動作呈現日本於美國亞洲再平衡策略中的角色。近期,美國在安倍訪美前罕見地表達希望安倍繼承前首相對戰爭歷史談話的立場,並通過法案加速日美TPP談判速度為安倍訪問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