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的香港新作者 Rita,婦女基金會(香港)的副總監,邀請我們去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做想要的自己。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是完美

‘If I can accept myself, I will have more freedom!’

來自國際婦女節期間的聯合國會議中,一位第三世界國家的少女的分享。在她的家鄉,女孩子騎單車也被禁止。她逃離家鄉後,從 Self-discovery Story 中得到啟發,也啟發了我。

「自我發現」是一個很好的自我肯定、接納、釋放及療傷的過程。從小到大被告知「美」不屬於我。小時媽媽跟哥哥已不停為我洗腦,「醜、矮、蠢」是我的形容詞。記得有次放學回家途中,一群少年在叫「美女」,碰巧自己正向那邊望,即被譏笑「美女不是你」。種種烙印令我抬不起頭,甚至不喜歡拍照。

職場的經歷讓我更相信貌美者擁有絕大優勢。事實上,貌醜的人收入低於平均水準,而在中國,貌醜的女性受到的經濟懲罰大於男性。貌美的人更擁有貌醜的人所無法得到的學習、交際等機會,進一步增加他們的價值。

推薦閱讀:貧窮的北韓也瘋整形!「美貌帶來成功」的韓國文化

因此以大眾標準,如成功之於男性是事業、財富、地位、權勢,成功之於女性是終身美麗。我也曾迷信這標準,由青春期開始不斷為自己尋找「美麗」,像乞求臉書的Like,以乞求關注、認同,關注及認同在那個階段的重要性等同自信。由一邊耳「剷青頭」的壞女孩、長髮留腰的少女 Look 、曲髮的 Office Lady ,至名牌裝身,以「人掛名袋」,吸引艷羨,便自我感覺良好。

當然形象上的改變沒有為我帶來真正的認同、機會及優勢,因為我仍是我,從來沒有留意及接納自己的「美」,也沒有想過為什麼要以大眾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美麗」及「成功」,然後左右自己的思想、行為,甚至情緒。(四月專題:女人,你可以定義自己的美

前半生因為大眾的標準,一直對自我否定、對人生迷惘。直至厭極了這種貌似生活的生活,毅然離開了工作十年多的所謂高薪厚職,孑然一身地展開了半年「自我發現」之旅,讓閉塞已久的感覺慢慢復甦,聆聽自己的心,才慢慢感受到自己的真正需要,才明白「美麗」及「成功」的定義,除了有大眾的標準、他人的標準,還可以有自己的標準。

「成功」之於我,借經典名片「我要高飛」的演譯「並非名成利就或有權有勢。成功是早上醒來雀躍地出門,做想做的事,和喜歡的人合作,成功是接觸世界,感動人群,連繫他們,分享同一個夢想,晚上睡覺時心滿意足,成功是喜悅、自由與友情,成功是愛」。

推薦閱讀:人生最大的目標不是成功,而是有人分享你的快樂

以此衡量,我現在的成就尚算不錯呀!

至於「美麗」,借用近日結緣的 Jurlique 創辦人 Ulrike Klein 的一席話,對於同樣不喜歡化妝的她,「美是來自自信,真正的美麗是與個性吻合,人人皆可擁有」。她更啟發了我接納自己與年俱增的皺紋為 life circles。因為我滿意自己的「成就」,增加了自信,自然滿意自己的「美」,那大眾的「美麗」與「成功」與我何干!

試想想女性每天花多少時間在妝扮自己的外在,例如化妝、脫毛、美髮、美甲、減肥、上美容院、逛街購物等等,有多少時間花在美化自己的內在呢?又有多少時間花在做討好別人的事上?有多少時間花在愛護及孕育真正的自己呢?根據研究,花在一時之快的事情上,如購物、打扮(Pleasant Life),不會真正及持久地讓你開心、幸福,反而多花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Engaged Life)及有意義的事情(Meaningful Life),開心及幸福感會與日俱增(延伸閱讀: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Martin Seligman)。

省下為追求別人標準而做的事情及時間,才有自由的空間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幹自己喜歡及認為對的事情,只有心、行合一,才可以完全接受自己,包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是完美」(Imperfect means I'm per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