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喜歡法國女人舉手投足都是迷人性感,來看看他們如何在生活中忠於自我、隨時準備好成為街角的風景!

人在法國的時候,就會開始注重起 être(存在感)。

比方說一個人獨自進入咖啡廳時,會發現四處飄散著每個人不同的氣場(妖氣),就是像這樣的東西。然後開始在意起:那麼我自己又散發出怎樣的氣場呢?咖啡廳對於巴黎女人來說,是一個處於公眾與私人之間的場所,這裡既是公開場合,又可以度過一個人的時間。

也就是說,待在咖啡廳裡陷入沉思、讀書、寫信、又或是拿出 iPad 發電子郵件,一邊做著私人的事情,同時讓自己暴露在公開場合,意識到大家的目光。結果就會散發出一種可說是氣場,也可說是妖氣的東西。

我本身也非常喜歡在巴黎享受一個人的咖啡時光,當腦袋打結時,就讓自己置身在咖啡廳的眾人目光之中思考,藉此保持某種程度的緊張感,思緒也將能變得清晰。

然後就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果,前所未有的新想法開始源源不絕地浮現。我想從外人角度來看,我當時的狀態應該是具有非常強烈的存在感吧!

法國是講究自我主張的國家,所以極為重視這種存在感。但是要擁有存在感,並沒有什麼標準的步驟可循。當自己抱持一份純粹的熱情,專注於某件事物上,或是尋求自身的課題然後勇往直前時,你應該也會自然地散發出一股不輸給巴黎女人的氣場,或者是妖氣。

要擁有自己的氣場,該怎麼做呢?

這門生意目前在坊間似乎非常盛行,不過在為了這種事情砸錢之前,我認為重要的是鼓起勇氣展開一趟旅行,尋找出人生本質上的自我課題。這裡的旅行並不是指搭飛機出國觀光而已,而是多方閱讀、一邊進行思考,也就是心靈之旅。這種時候,哲學書籍絕對會對你有相當大的助益。

推薦閱讀:世界沒有因旅行而改變,我卻因旅行開始改變世界

法國的高中課程裡包含了「哲學」這一門學問,聽說也常常成為大學考試的第一科目。不知道是否別有用意,不過像這樣子把沒有正確解答的哲學問題丟給考生,要他們在一時半刻之間馬上回答,實在也不合理,我想這絕對是為了測試個人的存在感。

我有一位朋友是來自斯里蘭卡的移民,他說對於從國外轉學過來的孩子們來說,最令他們感到辛苦的就是這門哲學了。從全世界來看,法國也算是哲學十分興盛的國家。

像是新浪潮電影的代表導演—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所拍的作品,若沒有哲學的底子,就會看得一頭霧水。雖然法國電影近來也不例外地開始盛行在結尾爽快地來個圓滿大結局,不過哲學類的片子依然在非主流之中保持屹立不搖的地位,不愧是電影的發祥國度。說起來,日本一樣有許多有名的哲學書籍,例如世阿彌的《花傳書》也屬於此類。眼光放遠一點到中國,也能涉獵到孔子、老子等等現今仍然受用的思想。

在巴黎來一趟甜點巡禮當然也很棒,但是也不妨在旅程中的咖啡廳歇腳,與沙特大師作伴,一同開啟一段思考的心靈之旅吧?

心靈之旅推薦書籍

  • 《存在與虛無-現象學的本體論》——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

說到存在的哲學,絕對不能忘記這位實存主義的大師—沙特。

  • 《憂鬱的熱帶》——克勞德.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

於二○○九年辭世,享年100歲的克勞德.李維.史陀,他以自身在巴西任教的經驗為根本,所著成的《憂鬱的熱帶》、《野性的思維》、《神話學》等作品,都被法國列入百本名著選當中。

  • 《朝日中的黑鳥》——保羅.克洛岱爾(Paul-Louis-Charles Claudel)

保羅.克洛岱爾是20世紀法國的代表文學家之一,他在一九二一至一九二七年曾擔任駐日法國大使,對於日本文化造詣頗深。我特別推薦《朝日中的黑鳥》與《孤獨的帝國-日本的一九二○年代》。每年到了他的忌日之時,不分左右派或是宗教,大批追隨者都會聚集前往悼思。

  • 《古代都市》——費斯泰爾.德.庫朗日(Numa Denis Fustel de Coulanges)

這部作品內含有關於日本神道思想的考察,非常有趣。

 

本文摘自哈林文化2014/10月出版《優雅II─閃耀光采 成為巴黎女人的43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