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思想間沒有交流,這個世界會變怎樣呢?透過書本進行的思想交流,讓讀書不再是私人的事。

最近想歇會兒,安靜地讀些書,不寫東西了。因為我發現在寫東西的時候,內心很不平靜,甚至有些躁動。可在試圖通過文字來表達自己內心情緒的時候,又要苦於尋找適當的表達方式,結構、邏輯、字句,這並不是一個很讓人愉悅的過程,就像感情的急流在一路狂奔的時候突然遇到了一座大壩,要暫時抑制住自己內心的力量,尋找一個恰當的出路。

如果不加控制,硬生生地朝着大壩撞去,水流四濺,最後支岔橫流,水散開了,情緒也就分崩離析了。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最終的結果往往是一種妥協和小心翼翼,寫出來的東西又很不得自己的意,像個雞肋一樣攤在那兒,常常覺得還是少寫為妙。

可又怕長時間不寫東西,真的會越來越懶,喪失掉寫字的能力。雖然我現在的生計與文字的關係不大,但寫字這種低門檻的活動是我這個無趣的人獨處時聊以慰藉的不多的方式之一,窮人的煙斗雖然破爛,但仍不捨得扔掉。所以還是要時不時地寫點什麼。

那寫點什麼呢,既然讀書,就寫讀書筆記吧。以前開過一個微博,用一百多個字寫一本讓自己記憶深刻的書,但微博實在是短,寫的時候,大部分的工作是集中在刪句子上面,很多的感受沒有辦法全寫出來。

延伸閱讀:矽谷大人物的高效能祕訣:勤寫筆記

用博客來寫是個不錯的方式,長短由人,有人看就進來踩踩,找些共同話題,如果沒有人看,就讓它在這兒安靜地長着,讀書是個私人的事情,但這種私事和床上的私事有些不同,讀書可以交流,但交流的東西一定要是個人的想法與理解。

延伸閱讀:好教育從情感交流開始

 

以我對自己的瞭解,我此生可能是沒有辦法做一個好的寫作者了,但我希望能做一個好的閲讀者。所以我儘量不涉及理論(本來就不懂什麼理論),不談意義,只談文字之美,關注文字背後的故事以及個人的閲讀感受。文學的運動與變遷及背後的意義,這種縱向的東西就交給文學研究者們吧。把研究者的閲讀與其他人的閲讀分開來,大家各不相擾,其實是個很切實際的思路。

推薦你讀:享受閱讀,給自己靜下來的時間和空間

一直有個夢想能開一家書店,店裡只放自己喜歡的書。那天和老婆聊天,她說等你開了書店,你可以在書後面貼一個二維碼,看的人用手機一掃就可以打開你寫的這本書的讀書筆記。真是個好主意!

 

現在看來,開書店是個挺奢侈的願望,那就先開始寫貼在書後面的二維碼的內容吧,這是件相對簡單的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