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y 編按:
MBA 有各種不同的原因,有些人是為了把學歷作為轉換職涯跑道;有些人是為了累積人脈;有些人是為了拿到在國外工作的門票,不過在眾多原因之後,念 MBA 的校友多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勇於冒險犯難的個性!聽聽 womany 作者 sabina 的分享,在參加完一場 MBA 高峰論壇後,想要分享給未到場的你能夠筆記的重點!

推薦閱讀:為什麼 MIT Sloan MBA 只錄取一個台灣人?



上週日早上九點多,近千個 MBA 校友及與會者陸續入座台北國際會議中心二樓會議室,一年一度的台灣 MBA 高峰論壇,在創辦人 Sean Lin(輝瑞大藥廠副總,芝加哥大學 Booth 商學院校友)的致詞下開場。今年第十屆的 MBA 高峰論壇,請到五十多位 MBA 校友當講座嘉賓,近百位 MBA 校友在學校攤位分享經驗,今年更是創記錄地有高達近千人報名參加,近十家電視雜誌媒體採訪。

創立於 2005 年,它只是一個五十人的小聚會,雖然一樣有著想要了解 MBA 的心情,想要認識成功校友的學習精神,今年卻已經是一個包含大學生及年輕上班族千人與會,更是台灣 MBA 史上第一次有十所 Top 15 頂尖商學院贊助的論壇;而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員。

論壇重點一:想成為 global professional 嗎?理解各國文化、擁有正確的工作態度

首先登場的是波士頓顧問公司(BCG)合夥人兼台灣分公司負責人徐瑞廷(JT Hsu)的演講,JT 談到國際專業人才的養成,讓我感觸很深;所謂「國際」,如 JT 所說,真的不是會說外文就算數,是如何了解世界各國人民的差異,尊重各國不同的文化,最簡單的例子就如 JT 開玩笑說,他和同事辯論一件事情,無法說服對方時,就換成日文來溝通,因為同一個人講英文的時候很重邏輯、講日文的時候很有禮貌,本來找不到共識的事情,用日文討論,同事就會說「是!我知道了!」這件事情真的不是光學會英文、日文就可以了解的,而要和不同國家的人相處一定時間,「國際溝通不只靠語言,端看互相能不能理解對方的意思。」JT 鼓勵台灣學生及早接觸國際環境。

談到專業人才,JT 說不只是具備專業技能,而是要有專業的工作態度、方法、Integrity(正直、一致性)。就像 JT 說的,我覺得就算是在小企業工作,也要隨時準備好自己的專業態度,而且不要等老闆來察覺妳的努力,而是要積極地爭取機會!「機會真的不是給等待的人,而是給積極爭取的人。」JT 提醒大家。

推薦閱讀:MBA 人物專訪 vo.1:為了想要的未來努力與犧牲

論壇重點二:走出台灣,培養國際觀

如果年輕人都可以立志成為國際專業人才,時時準備好自己,那我們的競爭力會大大提昇;今年我的母校華頓商學院也正式贊助 MBA 高峰論壇,在華頓校友說明會上,曾任悠遊卡董事長,現任中國信託銀行執行副總的劉奕成學長也說:「美國人讀 MBA 或許大多是為了職涯轉換,但是台灣人出國念 MBA 絕對更有價值,例如增進國際視野就是其一。」

接著很多與會者在休息時來向我詢問自己該不該爭取某些機會,或者應該在一些選擇中如何作決定,有人問我一個台灣大公司但比較單純的正職工作好,還是大陸中型企業一個低薪實習的機會好?我們討論後,無論她最後如何選擇,我能肯定的是,如果處處存在著這些討論,如果大家願意走出去爭取這些機會,眼界就會更寬廣!

同場加映:念 MBA,值得嗎?

點下一頁,累積出走的勇氣

今年也是贊助學校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Anderson 商學院校友、Johnson & Johnson 資深產品經理 Gloria Hsu 在財星五百大企業座談中,談到 Johnson & Johnson 每年都在頂尖商學院網羅人才,她說:「雖然以前也待過國際企業,但是因為念 Anderson MBA,才有幸在 Johnson & Johnson 國外徵才時,以 global pay (國際薪資水平)雇用,並派駐到台灣工作,實際參與這個國際團隊,無論是待遇和眼界,都是真正的國際水準!」

西北大學 Kellogg 商學院是論壇今年最大贊助學校,Solaris Capital Advisors 創辦人及校友孫尉翔學長,也是連續兩年參加論壇分享自身經驗,他鼓勵年輕人走出舒適圈、勇於接受挑戰,還說自己在 Kellogg 學到如何 "take calculated risk"(勇於冒險,但是也要事先分析優劣),他說:「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永遠不敢冒險!

這是真的!論壇每年請到的 MBA 校友,各行各業都有,有人已經有社會定義上的「成功」,有人還在努力追尋自己定義的「成功」,但是上百位 MBA 校友卻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她們都不斷挑戰、突破自己!

論壇重點三:不要自我設限,永遠要挑戰自己!

就像 MBA 與我座談中,之初創投(AppWorks)創辦人 Mr. Jamie 說的,他從大三開始一直到紐約大學 Stern 商學院畢業後,已經有兩個成功的創業,但是他因為看到當時台灣的創業環境、資源,都遠不及美國,所以回來創立 AppWorks,分享自身經驗,協助台灣新創公司互相交流、學習;「其實創投沒有大家想的光鮮亮麗,我一邊要求投資人投錢,一邊要拜託好的新創團隊讓我投錢!」Jamie 說他四年來沒領過薪水,如同下午另一個創業暨家族企業座談中,主持人及許多嘉賓也都是創立公司以來,好幾年不支薪,都是為了理想在打拼!

而身處家族企業的 MBA 校友們,更是不乏其他國際企業的青睞,但是他們選擇把父母當家人也當老闆,其實這是件很難兼顧的事情,「但是也要學會適時的服從,畢竟上一輩成功是有他的道理的!」法蘭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波士頓賓利大學 MBA 校友 Dave Huang 說。我覺得,尤其對 MBA 的校友來說,因為眼界廣了,商業知識也算紮實,於是「服從」有時候是比「據理力爭」來得更具「挑戰性」!

今年論壇的主題是 "Create Endless Possibilities",就像創辦人 Sean Lin 所說的,全球前三大管理顧問業,每年錄取的台灣 Top MBA 畢業生常常不到五個,但是你不去試,怎麼會知道自己行不行呢?我也和 JT 聊到,很多大陸學生從大一就開始練習案例面試(case interview,管理顧問公司採用評估面試者的面試方式),台灣學生卻很多是進入商學院以後才開始準備, 「並不是比別人差,而是沒有這些資訊。」JT 也鼓勵想要進入管理顧問業的與會者及早準備。

推薦閱讀:15秒內決定!人資主管給你的五個面試叮嚀

今年擴大為一整天的台灣 MBA 高峰論壇,我自己也主持並擔任三場座談的講者,從一開始大家零星地舉手發問,到下午每個座談都欲罷不能,座談結束後與會者還團團圍住嘉賓們請益,我感到興奮而且高興;論壇並不是鼓吹所有人都去念 MBA,大家都知道學費很貴,投資報酬率不一定合算(參考 "哈佛商學院投資報酬率排名居末!為什麼你不該再有名校迷思"),但是我們鼓勵大家都向講者學習,出國進修也好,爭取國際工作機會也好,重點是要勇於挑戰自己!The sky is the limit!

 

替自己選擇想要的未來!
〉〉15分鐘的美國工作面試,改變一個台灣人的工作態度
〉〉歐洲求職生死鬥:四個面試官不會告訴你的秘密
〉〉別讓人生被「未來」綁架!活在當下的三個行動

如果想知道申請過程中哪些其他的面相,可以聯絡作者 Sab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