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y編按:
擁有愛,是不是就能永遠的不寂寞?戀愛時我們總希望對方能夠了解自己、互相分享彼此的生命。但愛情裡遇見的禁忌、欺瞞與逃避,讓我們在愛裡失去理性說了承諾也綁不住對方,一次次挑戰的相愛的兩個人。或許我們要學會享受寂寞,在愛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空間。


獨自走在那人山人海的購物商場裡,今天是公共假期,但是你親愛的他卻必須要工作,沒辦法陪你。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你不喜歡這種被冷落的感覺。你覺得他愛他的工作甚於你,他上司的地位遠遠高於你。這種寂寞,你認為罪魁禍首就是他。都是他的冷漠、他的忙碌、他的無所謂、他的不在意造成你現在的失落感。

走在商場中,你好想告訴他,這家咖啡館的氣氛和咖啡都很棒,好想和他一起來感受這裡的美好。也很想告訴他,你找到了一件他應該會很喜歡穿在你身上的洋裝。也很想告訴他,那部他想看的電影終於在這裡上映了。app 短信傳出去了,已讀,卻沒有回應。(可不可以,別再,已讀我的愛?

平日他在你身邊的時候,經常你說的話,他好像都沒有聽進去。企圖溝通的時候,他的眼神總是在放空。手握在駕駛盤上,以前還在熱戀期的他,右手與你的左手握著。現在的他,卻已經不這麼做了。那空出來的手,他寧可用來抓頭皮、摳鼻屎、吃雞排,也不撫撫你的頭,牽牽你的手。

你察覺到這些差異了。這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落,與寂寞的感受,伴隨著不知所措的無助,常常就這樣湧進了思緒中,企圖把你的心鑽得千瘡百孔。

推薦閱讀:是不是,不愛才是最好的答案?

你是寂寞的罪魁禍首

當對親密感( intimacy needs )的需求未被滿足時,而感受到寂寞。那麼感到寂寞的人,是否會將這寂寞感受歸咎於生活圈子中的人?而這關係,會否因為親密度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Tsai & Reis (2009)的研究中,他們讓受試者回答對寂寞感受以及他人與自己態度的問卷。受試者們是在大學內,都屬於同一朋友圈,問卷前已經認識圈內的各位。他們的研究顯示,寂寞的人對較親密的對象,多擁有負面態度(不坦誠、不合理、不值得被信任、對未來沒有正面的展望)。但寂寞的人卻對較不親密的對象(如剛認識的朋友),卻持有相對正面的態度。

同場加映:一輩子都親密不了的戀人關係

接下來,都是對方害我們寂寞?

 

 

對較不親密者的期許寄望

『為什麼他就不能多陪陪我?他一定是不夠愛我。還是根本一點都不愛我?要是工作那麼重要的話,那麼乾脆和工作談戀愛好了。我不想再花更多心思力氣在你身上,我或許應該考慮答應那位剛加入公司的男同事對我的晚餐邀約。他可比你更卓越、幽默、有趣、體貼多了。他最近常準備小點心給我,可貼心了。他大概也是個比你更好的男友人選吧?』

Tsai & Reiss 的研究提議這或許因為寂寞者對較不親密的對象(譬如那位剛加入公司的男同事)擁有較多期望,認為他們或許能在未來滿足自己的親密需求。

而寂寞者將感受到的寂寞,歸咎於較親密的對象(譬如男友),認為都是他們的冷落造成自己的寂寞感受。畢竟曾對寂寞者投入時間與經歷等其他資源,去培養這段感情。當所獲得的與期望產生落差時,還是逃不了那失落。

惡性循環

『肯定是自己不夠好、不夠漂亮、不夠可愛、不值得被討好,他一定也是這樣看我的,所以他才會對我那麼冷漠。我好想要暫停這一切,不想再繼續錯下去了。他曾經說過要帶著我去很多很多地方,曾經說過要和我一起做許多許多有趣的事。我當時候就已經知道,這些類山盟海誓是不可能被實現的。男(女)人總是會說不會做。我累了,不想再等了,不想再抱持著賭一把的心態了。獲得幸福的機率,好低好低。』

Tsai & Reis (2009) 的研究結果中也發現,感到就寂寞的人對自己也持負面態度(我是個糟糕的人,我不友善,不漂亮不聰明不幽默、不善於參加社交活動)。而他人實際上也對寂寞者持負面態度,寂寞者也知道別人對自己持負面態度。

這可怕的寂寞感受,讓我們陷入可怕的惡性循環、自我實現預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當中。認為自己不夠好,而覺得很大可能對方會離開自己。這樣的疑慮使自己設了障礙,減少了在這段感情內的付出。在必須是一來一往的戀愛關係裡,對方的行為也應你的減低付出而作出調整。他就這樣應驗了你的期望。(親愛的,你不是愛不了,只是不想再受傷了

在不完全信任對方能給你幸福的前提下,怎樣能夠擁有對方的所有愛呢?

『我好怕好怕付出越多,在失去他以後,剩下的就只有無窮無盡的傷痛。如果已經預見了未來,何必在現在就讓自己開始預支傷痛。就讓錯停在這裡,我想我會比較快樂。』

或許我們要學會獨自一人時卻不寂寞 ( alone but not lonely )。不小心感到寂寞時,還能優雅地唱著歌,踩著輕快的腳步走過。

畢竟,還是只有自己能為自己的寂寞負責。

有愛,不寂寞
〉〉最深愛的,最寂寞:誰愛的比較深?
〉〉不愛了,就不該勉強
〉〉最深愛的,最寂寞:承諾的有效期限

參考資料:Tsai, F. & Reis, H.T. (2009). Perceptions by and of lonely people in social network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6, 221-238.
圖片來源:這裡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