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認為對方和自己差異太大、想法不一樣,就拒絕溝通、疏遠關係。林玎珉建議,認知到「這一點」能避免衝突發生、促進對話。

一天我在江南有個會議。由於抵達開會地點時,距離會議開始還有點時間,我便到附近的大型書店看書。

正當我在新書區看看有沒有想買的書時,身旁的人說的話鑽進我的耳裡。他們兩人看起來是朋友,對話內容卻充斥著對彼此的不理解。

猜你想看:瑞典是內向者天堂?從 Awkward Silence 談瑞典式熱情與台灣熱情的差異

A:我真的不懂為什麼有人會想讀成長類的書。
B:是因為讀了之後會覺得有幫助,也會產生想認真做點什麼的衝動吧。
A:很多書的書名都取得煞有介事,但實際讀了之後才發現都是陳腔濫調,是能有什麼幫助⋯⋯
B:⋯⋯你不是說想買股票?聽說最近有不少散戶進場,你小心別把錢都賠光了!
A:投資當然是有風險,但這個貸款低利率時代,我也得想辦法做點什麼啊。
B:上次才在說對不動產有興趣⋯⋯要投資就選一種堅持做到底啦!

這段對話結束後,兩人身邊瀰漫著一股低氣壓。他們的對話也並非嚴重爭執,只是 A 有對成長類書籍的偏見,沒有顧及朋友的喜好;而 B 則打擊 A 想學理財的決心,批評 A 沒有毅力無法堅持到底的態度。

兩人只是想法跟喜好不同,卻因為以自己的意見為意見,淨說些不尊重對方的話,令對方感到傷心,進一步使關係逐漸疏遠。

同場加映:說愛妳的人如果不尊重妳的選擇,那就不是愛妳!一個母親對婚前女兒的告白

我回到家後,便將在書店買的書放到書架上。

我家客廳以沙發為中心,左右兩側各有一個書櫃。左邊的書櫃屬於我,右邊的屬於我老公。書櫃裡的書類型天差地遠,只要看一眼,就能夠立刻發現我跟老公的喜好截然不同,毫無相似之處。

女人迷溝通1
圖片|Photo by Ioann-Mark Kuznietsov on Unsplash

我的書櫃上大多是人文類古典文學和實用書,頂多放個小相框跟芳香劑,沒有什麼多餘的裝飾;老公的書櫃則主要是歷史書與科幻小說,還擺滿了樂高、公仔,以及他喜歡的電影或連續劇的藍光片。

我是文組畢業且個性外向,老公是理組畢業且個性內向。個性截然不同的我們,竟能生活在同個屋簷下,的確經常令人感到驚訝。

延伸閱讀:《人+性大不同》台灣篇:看了同性伴侶的原生家庭,我體悟的事

個性差異極大的人之間,是否真如人們的刻板印象那樣經常爭吵?

我們透過實際的經驗明白,雖然彼此確實會因為差異而爭吵,但也會因為差異而能互補。

最大的問題並不在差異,反而是針對差異的溝通方式使我們經常摩擦、爭吵。但人們總會以對方和自己差異太大、想法跟自己不一樣為由,說難以跟差異大的人溝通。

延伸閱讀:【冬天餐桌故事】家人不太親密?在餐桌找回彼此舒適的距離

這世上究竟有沒有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人呢?我們每個人成長的環境與文化都不同,即使有過同樣的經驗,也會有不同的感受與詮釋,因此人人都是不同的個體。

就連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雙胞胎,都是只有外表相似,個性差異極大的兩個個體。從生理學的觀點來看,這整個世界上沒有人會和另一個人一模一樣。捷克生理學家 J.E.普爾基涅(J. E. Purkyně)在一篇研究指頭觸覺的論文中提到,人的指紋終生不會改變,且不會與他人重複。

女人迷溝通2
圖片|Photo by Eye for Ebony on Unsplash

聲紋也會受每個人的嘴巴、聲帶、喉嚨等構造不同影響。若分析聲音傳達的能量或波長,並透過圖形呈現出來,那聲音就能發揮類似指紋的功能,用以區分不同的個體,也因此有人稱聲紋為「聲音的指紋」。

聲紋與指紋至今都是識別人類個體的方法,也是犯罪調查中的主要證據。從結果來看,這世上不存在任何與自己一模一樣的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理所當然,內心想法不同更是再自然不過。承認並接受對方根本不可能和自己有相同的想法這點,會讓自己更好過一些。

同場加映:與伴侶/同事/家人意見衝突即將吵架,該怎麼溝通?從「情緒性語言」到「接受性語言」

在兩人中間放了一個數字 6,在左邊的人眼中這個數字是「6」,但在另一邊的人眼中這個數字卻是「9」。在這個狀況中,我們無法說任何一個人錯,只能說他們觀看數字的角度不同。因此我們不能輕易認定「我是對的,你是錯的」。

我們必須留意的是,人的想法和意見並不像明確規範的數字。我們能說數學問題的答案是錯的,但無法斷定任何人的意見是錯的。請各位務必記得,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我們必須尊重每個人的意見。

差異並不是問題,讓我們試著改變說明彼此差異的溝通方式。不同個體間的差異會無可避免地造成爭吵,但若能換個方式溝通,差異便能帶領我們的工作與關係往更好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