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世代人才比起薪資待遇,更注重內心渴望與企業文化的契合度。本於人格特質打造企業文化,女人迷張瑋軒與 Yourator Lydia 不藏私分享:雇主與年輕世代溝通,需要雙向互動打造理想溝通環境!

工作職場,為雙向互動;雇主與僱員,在相互承諾與彼此賦能之間,為企業創造最大的效益。女人迷創辦人暨執行長張瑋軒(Shuan)與 Yourator 創辦人陳秋瑜(Lydia)展開雙 CEO 對談,針對領導者如何打造「雇主品牌」,以及面對新世代人才的招募與養成攻略,進行深度且具有觀點的對談。

猜你想看:女人迷的品牌識別,讓你聯想到什麼?設計師現身:品牌重塑,是不同聲音交流的過程

以自身的人格特質驅動企業文化

在創立公司之前,瑋軒與 Lydia 分別就職於美商及日商公司,針對過去作為「職員」的甘苦談,兩人饒富興味地笑了笑。

瑋軒率先開口:「Lydia 在日商待了超過三年,我很好奇日商中的職場風氣?」Lydia 坦言,女生想要進日商,得要選對產業,「雖然世間大多有日商較為嚴謹的印象,但新興產業的組織扁平男女在企業中的角色相對平等,例如網路業便屬於這種情況。」

女人迷Yourator1

他補充:「這幾年,日本確實因為缺工的關係,相較從前更歡迎跨國工作者,但基本上,日本社會重視團體意識與和諧感,即便是那種具備自由開放風氣的日商,還是會有所謂的『讀日商空氣(空気を読む)』的狀況,並且,日本有些社會共識,外國人必須要理解,要基於日本職場文化的共識與同事協作。」

相比所謂多元、公平、共融(DEI)職場,日商整體還是趨近於「文化同質性高」的環境,甚至有些較為傳統的公司,會基於一定社會共識去建立組織文化及規章,這也是為什麼日商總是給人注重細節、條理分明、實事求是的印象,「對於這一點,是我相當欣賞日商的部分。」

同場加映:你的企業有職場心理安全感嗎?團隊如何良好互動?教你用「職場關係互動光譜」自我檢測

從職場到創業,女性在這個過程中,又為什麼更需要突破重圍?對此,瑋軒及 Lydia 相視頷首,兩人有默契地分享自己的觀察:「女性創業者所成立的公司,本質肯定是相對 DEI 的。坦白說,如果是一個在男性主導意識較為強烈的環境成長的人,其實他不太會加入女性創業者去成立的公司。」

兩個女性創辦人根據自身經驗與觀察表達,會願意加入「純女性」創辦人所成立公司的男性本就不多,「因為他不想要報告給女老闆。」但是其實這樣的思維在數位時代裡越來越少見。

因此,某種程度上,在女人迷抑或是 Yourator 工作環境中的男性,多半都具備包容與傾聽的特質。對此,瑋軒深表同意,「反而是我們自己本身的 Identity(身份認同)去驅動這樣子的企業文化。」

當代企業厚植雇主品牌,「勇於創新」和「勇敢發聲」是關鍵!

企業文化所衍生的一切企業形象,都可以作為「雇主品牌」的一環,它深入組織、代表組織,同時也形塑了組織的氣質。

瑋軒提到,正面的雇主品牌案例不少,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從「人才」的選用與培育就開始向下扎根,「因此許多企業會強調人事制度的彈性,這對於新一代創工作者而言是相當重要的訊息。」除此之外,還包含企業是否有足夠的學習資源、彈性工時、異地工作的機制。

女人迷Yourator4
圖片|Photo by Simon Maage on Unsplash

然而,針對目前尚未強化雇主品牌形象的企業,該如何且從何開始呢?Lydia 表示:「通常收到企業想要做雇主品牌的需求時,往往已經有他們定義好的問題,通常我們會針對『痛點』去做客製化的處理」。

例如:一間正在進行數位轉型的企業,在招募上便要強調公司正致力於開創全新事業體,而該事業體風格會如何創新、調整,與原先的事業體做出區隔;另外,一些曾經遇到性別糾紛議題的企業,便需要在溝通的過程中,強調性別平權、升遷平等、婦女權益如何在組織中落實。

延伸閱讀:DEI 多元共融|打破家庭工作二選一難題,女人迷遠距工作、彈性工時這樣實踐

每一個企業面對原先的企業體質,在建立面向新時代工作者溝通的「雇主品牌」時,確實需要一定程度地撇開既有的思維,朝向更為多元、公平、共融(DEI)的方向重新建構企業的文化。

針對企業轉型的策略與歷程,瑋軒一再強調,「取決於當下企業認知到的議題是最重要的;其次,當企業體質足夠健康,開創新的目標,去做更進一步的公開宣示與承諾也十分重要。」

以女人迷自 2022 年開始經營的「多元共融願景獎」為例,藉此鼓勵企業說明未來的承諾與願景,「以可口可樂來說,面對未來就業市場的趨勢、多元共融的願景,他們希望高階主管在性別比例上可以達到 1:1 的程度,這對我而言便是提出具有正面含義的未來性承諾。」

女人迷Yourator2

承接瑋軒的舉例,Lydia 接著說:「我覺得台灣企業裡,Dcard 也做得很好。

首先,他們勇敢發聲,不怕被討厭,做的是『青年世代的革命』,這種勇氣是值得肯定的;再者,他們以創新的方式塑造了一個為年輕世代而存在的品牌形象,For Young Generation By Young Generation,這種定位使得年輕人覺得這間公司真的是為他們而存在的,這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特點。」

企業若要建立雇主品牌,無論其產業在哪一個領域,保持「勇於創新」和「勇敢發聲」的精神是關鍵,Lydia 相當強調企業「價值觀」與「立場」的正向與穩固,如此才能吸引到與公司價值觀相符的人才。

延伸閱讀:ESG 議題尼爾森調查:X世代重環保、YZ 世代重多元共融

再則,面對新世代的工作者,固守成規將會使企業在人才戰上失去先天的優勢,專注年輕世代工作者的需求及趨勢,是建立雇主品牌策略方針的前提。

創新,才是營造吸引人才、創造正向企業形象的關鍵,「一切行銷手段不過是過程而已,並非目的」,瑋軒強調,雇主品牌,應該是具體作為與承諾,是團隊的共同文化,而不是為了「行銷」而做。在這個時代,與其要說雇主品牌,不如說是——「團隊品牌」讓組織內的團隊為自己發聲。

何謂 P 世代人才?有哪些需求及特點?

反覆提及新時代人才,究竟何謂新世代人才呢?而究竟什麼是 Gen Z ,或是 P 世代又有什麼樣的需求與特點?

「我認為 P 世代與 Z 世代非常接近,年齡頂多差個兩三年。」Lydia 表示,所謂的 P 世代指的是「Purpose(目的)」為導向的一代,這樣的特質反應這些更偏向追求內心渴望,不在屈服於社會期待或傳統價值,他們多半屏棄線性的職涯規劃,轉而選擇自由度高、創新或具有創意的職業。

因此,當代企業若想能夠招募 P 世代年輕人,就必須讓企業願境更能包容、涵蓋其個體化的目標,「例如:每一個人在女人迷工作,他們一定是認定了女人迷的 Purpose(目的),然而他們各自的解讀都是不一樣的,卻有著部分的共同性,所以才能一起工作。」

女人迷Yourator5
圖片|Photo by Brooke Cagle on Unsplash

P 世代解讀這個世界帶著非常強烈的主觀、個人價值色彩,因此他們也同時是充滿創造力的一代,這會導致「要在市面上找到與他的需求(包括混合辦公、彈性工時)相符的企業才有可能去上班,如果真的找不到,他就會變成我們時常在講的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尋求體制外的職涯發展。」Lydia 說。

然而自由工作利弊總在一線之隔,不想被組織束縛,然而長期發展而言個人成長有限,瑋軒提到:「完全以自由工作做為職涯的目標,未來還要面臨許多困難,在經濟上也確實更不穩定一些,這其實是這個時代的另一項挑戰。」

猜你想看:【台達 不同凡想.心旅程】海英俊&鄒開蓮:展望新世代,需要多元共融的思維才能創造卓越

也就是說,愈來愈多人渴望自由地生活與工作,但它背後亦包括該模式對於年輕世代職涯及外來的影響:首先,財富是否有機會能階段性成長;以及自由工作的模式是否有機會支持 P 世代年輕人中晚年之後的生涯規劃?

比起特定年齡段出生的工作者,P 世代更像是一種「身份認同」,而究竟職涯現場該如何回應這樣身份認同的工作者呢?

對此,Lydia 表示,「P 世代群體仍有非常複雜的個體差異,對於 Yourator 而言,我們就是盡量媒合不同的公司,透過策展形式讓大家知道這個領域有這樣一間公司,讓新時代的求職者可以認識到較難在傳統人力銀行上收穫的面向。」

女人迷Yourator6
圖片|Photo by Tim Mossholder on Unsplash

P 世代工作者的出現,同時也給了企業體檢的契機,瑋軒認為:「其實會有一些 P 世代的工作者,是進行了自我覺察之後,認為工作環境不應該『只是這樣』,他想要看到更多企業願意為『人』投注更多的關注和承諾。」

以及,所謂的將真正的意義付諸實現於工作,才是人之所以存在的意義,「女人迷,包括我自己很相信紀伯倫說過的一句話:『工作是愛的具體化』,所以我們也持續相信,工作不只是工作,它還可以創造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如此一來,對於每一個人而言,工作的時間便不是浪費。對我來時代的改變,也呼應了我們創業的初衷。」

以雙向行動,創造實質的改變

從作為員工,經歷美商及日商的工作氛圍,直至創業,瑋軒與 Lydia 幾乎可以說是將理想中的企業持續地付諸實踐。

然而「理想」永遠在一個修正的過程,企業文化的形成,也是在不斷地溝通、對話、迭代、共創中完成的,「工作的意義必須要靠每一個人去創造,同時主管們也不要害怕 Over Communication(過度溝通),我們不追求彼此的意義趨於一致,而是透過溝通創造一個最大公約數,具有共識的一起前進。」

女人迷Yourator3

關於理想工作環境的打造,Lydia 也分享,在公司成長的過程裡,創辦人會一直思考如何改變、如何創造、如何平衡,其文化才能夠保持初心但卻也不至於不落入「無法動彈」的境地。

有時,一間公司規模在 5 至 6 人時反而可以維持理想的文化特質,然而一但人愈趨增長,變數、需要共識的因子也隨之增加,「基本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文化會產生質變,我們要做的,就是維持一貫的組織 DNA,而 DEI 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元素。

延伸閱讀:「多元共融的企業管理就像辦舞會,確保所有人成為一份子」台灣拜耳總裁楊玉蘭:企業 DEI 是看見多元族群的優勢與可能性

除此之外,有些公司會選擇做 ESG,或者兩者混合著做,而這些都需要工具及方法。」而雇主品牌也就從這些「在意」中慢慢長出來。

雇主尋才,人才覓主,本就是一種雙向奔赴的關係,面對當代的人才需求、DEI 的職場趨勢,雇主品牌如何對應真正合適的人才也是一門學問。

女人迷Yourator7
圖片|Photo by Hannah Busing on Unsplash

從自身經驗、創業歷程到建立組織文化的心路歷程,瑋軒與 Lydia 毫不私藏,共同肩負創造多元職場的使命。

同時,也因為直至目前社會大眾對於多元、公平、共融(DEI)的認識度普遍仍然偏低,「這也是為什麼女人迷與 Yourator 攜手合作,目標擴大 DEI 的認知。我們需要讓大家理解 DEI 對於組織和一般人來說的重要性,並且需要進行雙向溝通,以實現實質性的改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推動 DEI 的目標。」

訪談的最後,瑋軒鏗鏘有力地強調,打造多元共融生態系,靠的是鼓勵更多企業加入改變的行列,喚醒更多人對自己生活與工作的熱誠,創造工作的價值也達到自我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