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充滿衝突對立的電影
在台北與高雄、京劇與電音、台灣與大陸、傳統與現代間,如何取得平衡?
朱峰導演相信,唯有「愛」,可以化解一切...

 

堅持,走出實現夢想的路
 

拍電影是朱峰導演一直以來的夢想,2003年從美國回來時,國片環境不夠成熟,因此他先進入果陀,從行銷開始做起,兩三年之後,往影像事業部份發展,成立果陀文化,同時也擔任電視製作人。

 

 

到了2009年, 《海角七號》的上映,讓朱峰確定了要往電影發展。「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這部電影會是個奇蹟,但導演魏德聖願意在費用上和精神上都努力操作,把國片質感和品 質提升。」深受感動的朱峰,回想起當初從美國回來是為了拍電影,「現在不做,那我還在等什麼?」。因此開始花了一年時間籌備,這是他的第一部電影作品,第一次導演作品,很多很多的第一次。

為了完成這個夢想,朱峰導演不僅向外借貸,甚至將自己的房子抵押,以籌措2000萬的資金。「容易的事情絕對不會輪到你做,一個對的、好的事情,一開始都是困難的。大家都會告訴你危險和不OK的地方,但如果你也覺得危險,這件事就不會發生。」笑著說自己有鑽牛角尖的能力的他,相信一件事情要完成,要很多的堅持。「我也知道這條路不輕鬆,會遇到的困難很多,但既然決定,就要把它完成,即便充滿了比我想像還要更多的困難和辛苦。因為這是我選擇的,就要負責。」

 

你還相信愛嗎?

 

五月奶奶是傳統的國畫大師爺爺和玩電音的憤青孫子中間的橋樑,她不僅照顧爺爺生活,也包容孫子的個性。戲中一開始,她就得了絕症去世,她寫了一封家書,希望在台北念書的孫子能好好照顧爺爺。


戲中許多非常衝突的對比,台北與高雄、京劇與電音、台灣與大陸、傳統與現代,二元對立下的結構。如何在衝突對抗中找到平衡?只有愛,愛才能化解所有的不和諧。

朱峰感慨的說,友人聚會的時候,十對夫妻大概有六七對都離婚,剩下的三四對還沒離婚的,大概都是在爭監護權或贍養費。這讓他很訝異,現代婚姻多麼的脆弱,結婚已經很容易,離婚更容易。大家已經跳過包容、忍耐和磨合的部份。「你還相信愛情嗎?相信有一生一世嗎?」他這麼問著我們。越來越進步的現在,大家反而都跳過忍耐、溝通、協調,簡單的觀念「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都已經被懷疑了,如果愛情中不能相信它,那麼生命就會變得很脆弱,沒有什麼期待性。「電影是唯一可以做夢的地方。最簡單的價值,如果不能被大家堅持,那麼生活實在太辛苦了。我只希望大家進電影院看了走出五月,會哭、會笑、會思考『愛』這個議題,那麼這部電影就很值得了。」

 

不可能變成可能─京劇與電音的融合
 

音樂,是《走出五月》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在一開始創作這部電影的時候,要找到可以完成創作電音京劇這樣東西的音樂人,是讓朱峰很頭痛的一件事。京劇在中國有千年歷史,有很大的規則在裡面,必須重新融合它,是很困難的一件事。直到聽到一張專輯「我身騎白馬」,用極端的音樂模式,讓電音歌仔戲重新活回來。所以他聯繫了蘇通達老師,朱峰口中「同樣也是充滿熱情又非常難搞的傢伙」,一起來合作這部電影的配樂。

「我對音樂的要求是,配樂應該是單獨抽出來後有美妙的旋律和優美的環境,但襯托在電影裡,是幫襯的讓電影很突出,把情趣提煉出來,但不會強過畫面。」對每一個細節都充滿堅持的朱峰,對於配樂也要求完美。因此,融合京劇與電音、傳統與現代的主題曲〈
訪英台〉,在耗費了約一年的時間,經歷無數次的修改,終於完成。
 

家書並沒有寄到孫子手上,輾轉寄到學京劇的演員張妙湘手中,她深受老奶奶一生一世照顧爺爺的感動,決定完成她的遺願。


受到祝福的大樹,貫徹愛情的起點和終點

 

為了心目中的學校,一棵夢想中的大樹,劇組耗資300萬,遠赴新疆取景。很多人問朱峰,花蓮台東都有樹,要有歷史的學校,去雄中也有百年歷史,為什麼要花這個錢?「片中的劇情是在1945年解放前的中國,只要有一個觀眾,看到某個場景突然清醒,想到這畫面是在台灣的某個地方,他就會跳脫出來回到現實。」朱峰這麼回答大家,「電影本來就是一場夢,我要你做夢去想像,相信我的愛情,如果發覺這個夢是假的,跳回現實的狀態,就是最大的失敗。」他謙虛的說,身為一個導演,他沒有特別比別人厲害的地方,而是用他的誠意去面對觀眾,也因此他必須要貫徹他的誠意。

除了資金上的困難外,在尋找心目中那棵大樹時,也是歷經波折。終於在天山山脈一個很遼闊的高原,方圓200公里望去都是金色的草地上,他們看到了這棵樹,一棵被祝福的樹,成為這部片中愛情的起點與終點。「這棵樹給了我很大的力量,讓我相信任何困難都可以被解決。」因為堅持,因為不放棄,貫徹自己的信念而完成夢想的朱峰說著,「走出五月在場景上,從台北、高雄,到中國新疆,我很感謝我學習到這份堅持,因為我不做沒有人會生氣,但我做了,從此這個電影有了他的歸屬,大家會記得這個片名,記得這個環境,記得這棵樹,它就有了它的生命,有了代表性。」

 

五月代表了傳統,也代表了悲傷,水火不容的祖孫倆,怎麼走出失去五月奶奶的傷痛,就是《走出五月》的由來。但為什麼取名五月?導演還是賣了個關子,他說,這是戲裡面的梗,必須自己進戲院看完,才能體會到的有趣的地方。


只有好看或不好看的電影
 

一個電影沒有了故事靈魂,就是無趣的東西。對於電影,朱峰認為並沒有藝術片、商業片、國片等分別,對他而言,只有二分法,「好看與不好看」。「我希望《走出五月》是一部好看的小品,能單純的讓大家喜歡進電影院,看了會讓人哭哭笑笑,有所感動,得到大家認同,讓大家願意去欣賞,就夠了。」他誠懇地這麼說著。

未來,朱峰會繼續著導演的路,也想嘗試各種類型的電影的他說,「我不想被歸類為哪一類型的導演,但重點是我的作品都要言之有物,大家看完之後會有所感受就足夠了,也希望我能夠一直堅持這個初衷。」

最後,朱峰導演想分享給大家:「很多事情只有自己可以做決定,但一旦做了決定,無論好壞都要對這個決定負責,而且必須堅持下去。」誠懇而堅定的眼神,讓我們感受到他的用心執著,也讓我們願意相信他,相信愛情,相信自己,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