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真實的自己」和「符合大眾期待的樣貌」之間,迷失了方向,試著停下腳步,問問自己在什麼樣的狀態,並透過本文的方式,擁抱與眾不同的自己。

文|施佳佑

「我是不是很奇怪⋯⋯他們看我的眼神怎麼好像有點不太一樣?」

「我是不是應該要像其他人一樣,才能融入大家?」你是否也曾有這些疑問呢?

覺察到自己的獨特性

8 歲那年的夏天,我牽著媽媽等著回家的公車,那是個風和日麗且再平常不過的下午,若有似無地還能感受到徐徐暖風吹過身體,對這世界仍懵懵懂懂的我,突然被一股突兀的味道所吸引。

「媽,你有聞到剛剛那個人身上的味道嗎?」

「哪有?!什麼味道?」

「就是有一個美國人的味道呀!」我一講完,媽媽錯愕地看著我,好像發現他女兒竟然是個神經病!

「真的啦!他走過時,我有聞到一股很香的味道。」稚氣的我執意說著,並不懂媽媽的反應。

為何我會知道美國人聞起來是什麼味道呢?因為這股味道勾起我記憶裡,曾在幾位美國親戚身上聞到的味道。

當時覺得這股味道很特別,也記得他們每每回到台灣都會有這股味道,對我來說,這股味道已經貼上了「美國人」的標籤,是一種我可以區辨人的方式。

年幼無知的我,只希望媽媽知道我在說些什麼,媽媽卻只是自顧自地牽著我走。

我帶著期待的眼神,目不轉睛看著媽媽,心裡不斷地猜測和試圖找出原因,堅持等待媽媽的回應,盡我一切可能去吸引媽媽的注意,但媽媽的沈默不語好像在告訴我,不要再追問下去,就此為止。

如此的畫面和情境,定格了我的內在時鐘,外在的一分一秒彷彿讓我經歷了永恆,期待漸漸退卻,轉而侵入我思緒的是焦慮感,感覺當下的自己是被丟下的。對於兒時的我來說,這股深刻且真實的「被拋棄感」是第一次感受到。

至此,我開始對自己以及當時的事發過程,充斥著許多疑惑和納悶,如此深刻的內在經驗和兒時記憶,也伴隨在我的成長過程⋯⋯從那時我才發現,我體驗到的世界,原來跟大多數的人有著些許不同。


圖片|Photo by Anthony Tran on Unsplash

同場加映:致心思細膩的你:把高敏感當天賦,不需要面面俱到、責任一肩扛

戴上符合期待的面具

經歷過這件事,我了解自己在氣味上有著特殊的敏銳,同時也覺察到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聽懂我所說的感覺、描述的氣味。家人朋友的反應總向我透露著:「你好奇怪喔!」

收到這樣的訊息,一開始難免是疑惑的,疑惑他們為何不理解,到後來逐漸對這樣的訊息產生焦慮,轉向擔心自己被大家視為異類,害怕被大家排擠孤立,甚至也懷疑過自己的特殊性。

種種的碰壁,我開始害怕這樣的特殊性,也不知道如何回應這樣的自己,漸漸我學會不再輕易地展現自己,也減少了關係間的尷尬,和避免過多異樣的眼光。

對我而言,是一番吃力且無奈的適應和改變,好讓我在他人面前是「正常」的過程,也開始學習符合這個社會和人際間互動的模樣,為自己打造了一個,專屬於「應對外在世界而存在的面具」,久而久之這個面具,也悄悄地住進我的人格之中,成為我的一部分。

在群體的生活中,因為害怕與別人不一樣、擔心不被同儕認同,選擇隱藏並打造一個能夠被接納的自己。正在閱讀的你,可能也有與我類似的經驗。

延伸閱讀:甜點大人學|巴斯克蛋糕教會我:真正的美好是成為自己,不是符合他人期待

坦然地展現真實的自己

我想藉此來談談「接納」這件事,相信大家對這個詞不陌生,但很多人可能為了迎合多數人,成了群體之下的犧牲者。被動地接受他人或是社會給的框架,於是我們發展出對外應該要有的樣子,卻與內在真實的自己有些落差,這樣的行為在心理學上稱作「假自我」。

亦即在關係系統中所產生的自我,是較不成熟且自動化的反應,也容易出現在團體從眾壓力之下,Bowen 曾說:「假自我是一個能扮演多種不同角色的演員,他能扮演的角色相當廣泛。」

其實這樣的行為並不是件壞事,就像是我們對每個人都會使用不同的模式去應對,就是所謂的相處之道。

只要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假自我,並給予理性的思考與同意,理解它其實並不糟糕,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真實的自己是誰,自己是如何的特別,是否能夠好好接納自己,不論是哪一個面向的自我,我們都有責任、選擇和自由成為自己。

相信很多人曾在「成為他人期望的自己」以及「做自己」之間,試圖做出一個決定,這樣的矛盾在每個人心中自有個定奪。但我告訴自己,或許我可以在兩者之間取中間值,以及能夠彈性地在適合的場合中運用。

這樣的中間值就是先意識到自己的「假自我」是如何形成的,並認知到自己在什麼情況下運用它,換句話說就是,我們要看見自己的行為與背後的意義,並且重新檢視真實的自己。


圖片|Photo by Ushico on PIXTA

推薦閱讀:成為接納自己的內向者:寫日記記錄今天的我,專注安定於每個當下

4 種方法,接納自己的與眾不同

在我的經驗中,我自己也持續做了很多的練習和嘗試,其中不免需要鼓起勇氣去面對各種未知的結果,然而至今的我已經能夠在面對自己與外在之間,坦然地展現真實的自己⋯⋯那麼我如何重新接納起自己並實踐呢?或許我可以提供些要點與方式:

1. 把自己寫下來

首先,在一個安靜且不受打擾的私人空間進行,以近一週或是當天為書寫基準,把自己那些沒有說出來的話或是感受,用紙筆好好描述下來。

在我的經驗中,寫下來就像是照鏡子般,可以在紙上看見自己的模樣,同時也有一種抒發的感覺。

2. 嘗試不過分注意那些眼光和評價,成熟理性的判斷

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一環,具備上一點的練習,我也鼓勵可以嘗試保持這樣的書寫習慣。

因為書寫的過程除了具有療癒效果之外,那些加註在身上的評價和眼光,可以透過書寫的方式,區辨自己認同與不認同的部分,藉此培養自我價值判斷並增加自信,是能夠穩住自己內心與提供安全感的方式。

3. 在安全且熟悉的環境下與信任的他分享自己

在自己斟酌並同意的情況下,我鼓勵每個人都可以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真實,這是重新建立正向新經驗的開始,也是實踐之中相當重要的過程。

很多的療癒過程都是在關係中建立的,自信心的建立與增強也不例外,想要坦然地做自己也需要堅立不搖的自信心,持續地在關係中練習,你也可以將做自己的自信心變成做自己的堅持。

真實的過程中,我相信仍會有些掙扎和彆扭,此時不需要強迫自己豁出去,可以 Baby step 的方式,也就是一次一小步的進行,一次一點點地讓真實的自己試試水溫,慢慢地從這之中建立自信並實踐。

4. 閱讀

閱讀相關書籍與知識,除了能夠增加視野與思考面向,也能從中獲取知識的力量與自信,更能夠透過書籍療癒自己的身心靈,與增加自我覺察的能力。

在心理學派中也有讀書治療的方式,鼓勵人們自主地去尋求相關的書籍,從閱讀中獲取所需的資源以自我協助,因此我也相當鼓勵能夠維持並培養閱讀的習慣。

「從好好的接納自己到做自己」這樣的過程,本身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允許自己不斷的練習並給予自己最大的包容,坦承自己與眾不同的特質,我們才能夠在群體中保留自己的特別並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在群體生活中不迷失自己、不隨波逐流,如此更能活得真實,同時你會發現自己變得輕鬆且更自由自在,此時專屬你的氣質也會隨之散發!那會是你成為自己最美最有魅力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