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之下的每個人,都面臨著巨大的情緒壓力,而我們如何在艱鉅的環境下,有效的安頓自己及配合防疫措施?

作者|蔡秀娟 諮商心理師

新聞媒體不斷更新疫情現況、新增確診者足跡,使得反覆暴露在疫情訊息下的我們,產生極大的心理負擔,負擔的背後,潛藏著一個人對生存的焦慮及恐懼,而這些焦慮及恐懼的心情,會使得一個人處於一個相當不舒服的狀態。

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經驗,在看到新聞發佈進入第三級的防疫時,匆忙的走出家門,也完全沒在管家裡目前物資的狀況,而跑到了家中附近的賣場,心中想的是:為了因應防疫,需要盡可能的待在家,減少外出及不必要的接觸,所以可能得囤些食物來經歷非常時期。

接著,你走到賣場的人口,你可能會發現,每個架上的食物所剩不多。看著眼前擁擠的人潮,你心中可能又會浮現新聞公布三級防疫的一些準則,一邊想著沒有搶到物資怎麼辦?另一方面,又想著:那大家搶購算是在群聚嗎?

在疫情加劇,每個人都可能感受到極大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意味著我們無法掌握生活中的一切。就好像把自己的生活交付給另一人決定一樣。

所以,我們會想要擁有掌握感,會希望可以拿回一些生活主導權,來讓我們心中感到安定。

不安很正常,重要的是我們如何面對內心的恐懼

事實上,面對未知及不確定性時,人們衍生焦慮、恐懼情緒是很正常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去思考的是:焦慮、恐懼的情緒是不是在一個合理適切的範圍?

合理的範圍意味著,相關情緒不會過度影響你的生活功能,比如說,你害怕但是你仍然知道如何做好防疫,認知雖然處處具有風險,但是也有一定的安全性。你若能如此思考,就代表你的恐懼還在合理範圍之內;此外,你也可以問問自己,現在的因應方式,是否有效舒緩我的焦慮及恐懼?還是說,這些因應行為越做越不安心呢?


圖片|Photo by Toni Reed on Unsplash

在疫情之下的每個人,都面臨著巨大的情緒壓力,而我們如何在艱鉅的環境下,有效的安頓自己及配合防疫措施?

你可以參考以下的一些做法:

1. 重新掌控

你可以試著先將生活周遭的事情區分成兩個類型:

第一是你可以控制的,例如,你可以在生活中落實防疫策略,如減少外食、以外帶取代內用、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適時的減少看電視的頻率,避免自己反覆曝光於疫情下的衍生負向情緒、遵守及理解中央發布的防疫規定。

理解防疫規定非常重要,因為有助於你客觀、理性的評估現在可以做的事情有哪些,比如說在三級防疫的情況下,我們其實維生及醫療資源是足夠的,所以是不需要跟著去囤貨的,除非你家沒物資了。

第二個是你無法控制的。例如:別人的行為舉止、落實防疫的態度、疫情的走向、居家隔離者的動態行蹤或是一些網路不實的謠言等。

延伸閱讀:「大家都有準備,我也不能缺少」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為什麼大家瘋狂搶購口罩酒精?

2. 情緒安定

不管發生什麼事情,照顧好當下的自己永遠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因為唯有安頓好自己,我們才有心力去面對生活中的困境,甚至去幫忙他人。

所以呀,你可以問問自己:

「在目前疫情加劇的情況你,你自己還好嗎?」

「你的感受是什麼?」

「你對於疫情帶給自己生活的影響,你又有什麼樣的想法?」

試著去理解自己的感受及想法,並看見在這樣狀態下的自己會做出什麼樣的行為因應,這樣的覺察,會使得我們心裡空間變廣,以及可以幫忙自己更為客觀的評估現況,並做出你好、別人也好的因應策略。

3. 自我評估

如果你近期因反覆接觸疫情相關訊息,使自己在身心方面開始出現一些變化,如:

(1)在身體方面:出現疲憊感、難以集中注意力、睡眠品質降低、病痛感(頭、胃)。

(2)心情方面:難以有正向情緒產生,容易處於低迷且負向的情緒當中(痛苦、生氣、憤怒、憂鬱、焦慮),如因為看了新聞公布確診者足跡後而衍生的批評或是麻木感、對社會及他人的不信任感,這時候你可以留意一下自己是否有「替代性創傷的」。

而這樣的情緒及想法持續出現生活中,且無法因為疫情的穩定及控制獲得改善,那麼建議你,可以至身心科或心理諮商做進一步的諮詢,以獲得一些改善的因應策略。

同場加映:替代性創傷的心理學:每一個渴望改變世界的你,可能都受傷了

面對疫情:信任社會與他人、戰勝孤獨

我想說的事情是,這一次的疫情除了帶給我們對於生存的焦慮外,其實也帶來了在生活中的許多提醒,比如保持保持社交距離以及減少與他人接觸這件事,會牴觸到我們人的基本需求,因為與人保有連結所獲得歸屬感這是人的基本需求,所以當我們被刻意要求需要暫時大量減少人際互動時,我想這是一個滿大的挑戰。

此外,關於獨處與自我照顧,在疫情以前,我想大部分的人生活步調是相當快速且緊湊的,也很少有一個機會去好好跟自己相處,所以我想,也可以運用這一段時間好好的去整理與自己的關係,去做一些過去因為繁忙而不斷被耽誤的事情,如好好看部影集、好好放鬆、好好休息。

當然,不是說,要阻斷我們跟他人的所有連結,只是因為目前的情境因素,使得我們與人的接觸需要暫時換一種型態。

最後,我們也要試著相信社會中的每個人在有意願及能力的情況下,一定會盡力落實防疫這件事,因為每個人都希望這一次的疫情是短暫的,並且能順利平安的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