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晚餐我們在芬蘭的四樓公寓裡談起歐洲債務的事情,我好奇的問問在場的德國、芬蘭朋友: 「有時我在想,歐洲會有這麼大的債務,是不是因為大家比較重視休息,喜歡休息?」我以為自己講的似乎委婉,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芬蘭朋友紛紛搖頭。

「絕對不是,只有那幾個國家。」

「我們是在合理的休息。」

「是你們亞洲人工作過度,超出應該作的範圍。」

「你們有很多忙碌是多餘的、不必要的。」

是嗎?

我仔細想想,似乎是如此。

在到芬蘭實習之前,我是非常非常喜歡忙碌的,甚至在芬蘭的時候,我也總是可以找到一堆事情做。我喜歡把自己弄得很忙,不喜歡閒下來的感覺,因為想做的事情常常太多太多,一不小心就會排滿。以前,我還因為在忙碌之間給自己 20 分鐘的休息睡不著,很驚慌的跑去找諮商師。

「老師,我為什麼無法睡著呢?」

「我是不是失去馬上睡覺的能力?」

「這樣我都無法睡午覺了。」

我的諮商師有點傻眼的看著我…

「你讀一個科目需要多久時間?」

「三小時。」

「你跑一個申請流程要多少時間?」

「一到兩個小時。」

「你完成一篇文章要多久?」

「兩個小時左右吧。」

「夾雜在忙碌的事情中間,休息 20 分鐘這樣夠嗎?」

我思考了一下。

「你做事情,每一件事情,至少都要一個小時,休息也是一件事情啊。為什麼不也排一個小時呢?」我的諮商師瞬間將我點醒。

「而且只有二十分鐘,從前面剛忙完的亢奮心情還沒有消失,你又要為下一件事情準備、亢奮,這樣不是幾乎沒有什麼時間讓大腦放鬆嗎?」我點點頭,可是常感覺自己很難找到休息的時間。

「找不到時間休息,就代表你排的太滿了。那你應該要排休息這件事情,讓你自己好好空出時間。」

我忽然理解,原來自己的容易暴躁、憤怒跟疲憊,都是因為沒有給自己足夠的休息時間。休息,是我們亞洲文化裡面幾乎沒有教導過的事情。我們往往在忙碌,要有忙碌才是好,我們小時候只能在考完試的那個下午或周末,好好的玩樂、休息。一旦超過這個休息時間,父母親就會開始念東唸西,「還不快去唸書?」「還不快點做事情」我也聽過別人的母親一直叫小孩子在放假的時候看英文雜誌、練習英文,好像休息、悠哉,或只是放空、無所事事,都是不好的、錯誤的。所以亞洲人只要一閒下來,就會有罪惡感,覺得自己在放蕩、鬼混、像個廢物,渾身不對勁,要忙才是好。

但老實說,真的有忙碌這個必要嗎?

這麼忙碌是為了什麼呢?

在亞洲,忙碌是必須,是流行,是一定要這麼做,有很多時候很多人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只有閒下來不對勁的感覺。就我的感覺,北歐人在歐洲國家內,比較像亞洲人,他們通常非常認真、努力,和南歐的國家,像是西班牙、希臘、義大利的優哉、優閒、效率較低,兩者的差距很大。曾經在西班牙實習的 E 告訴我說我們亞洲人去到南歐工作一定會抓狂的。

「我待的那個單位是九點上班,下午兩點下班。我去實習的時候,九點時,員工們悠哉的走進銀行,慢慢的享用早餐,吃完後大約是十點多吧,走到電腦前面,員工的手放在鍵盤,思緒卻不知道飄去哪裡,就這樣一個多小時,手很少在鍵盤上面打字。」

「十一點多準備到外面吃午餐,吃個午餐後,可能就在外面逛街了吧,等到快兩點才回來。不久就下班了。」

E 說著說著,我跟在場的芬蘭朋友都感到很誇張、不可思議。

「很沒有效率吧。」我點點頭,心裡想著,要是我去哪哩,恐怕也抓狂了吧。「不過你們亞洲人也太忙了,忙到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我點點頭,因為我們就像是南歐人的極端相反版本,一早工作到晚,很少時間回家裡,幾乎都在上課、上班的地方,不是在唸書就是在工作。

我仔細思考很多次亞洲人忙碌的原因,考慮過效率高低、人口多寡等等的原因,卻一直沒有一個好的解答,在芬蘭的期間進入尾聲,我也漸漸的著急,直到我回到台灣,和在台灣做交換學生的芬蘭同學碰面,才慢慢的理解到。這是民族特性,一種性格,所衍生的觀念。我們其他的種種特質,容易著急、害怕跟不上、覺得自己不夠好和從小父母就要求我們不斷的唸書、不斷忙碌、不斷做事情,林林總總的加在一起,形成了性格的基礎調。但坦白說,我們有因此比中歐、北歐的人來的具有生產力、競爭力和生存力嗎?

不能說沒有,我們中華民族,在很多方面,是非常聰明的,也因為大量的人口與有限的資源、工作崗位,我們必須時時刻刻保持高度的競爭力,其中有一項,是來自於讓自己更具有生產力,但很多人在這忙碌之中,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邊,也因為過度的忙碌,很多時候我們犧牲了最重要、成本高的健康與和家人相處的時間,我們忽略掉那些對於人的基本重要因素,而去追求生存、更好的表現、升遷,而且更不好的是,在這忙碌之中,因為疲勞所帶來的消耗與精神不濟,我們漸漸失去對於一些事情、與生俱來的熱情、投入和對於事情的喜愛、厭惡,忙碌使的我們沒有情緒,很可能不是真的沒有情緒,而是去壓抑情緒,使的自己漸漸失去屬於自己的一部分。但因為壓抑許久,終究變成跟以前完全不同的模樣,我想這在很多台灣許多的短篇或長篇小說中或多或少或提到的,成長使的孩子失去了某部分的自己。

除了過多的社會化,真正的原因,是那些忙碌。

busy asia 亞洲人為何如此忙碌?

忙碌可能讓我們總是知識豐富、了解與完成許多事情,但在忙碌之中,我們失去了對於知識的感覺、熱愛,失去對工作的感受、喜愛、初衷,或是忘記對於自己想要東西的念頭,我們工作的時候總是看起來、聽起來很有競爭力,但事實上,我們在做的許多事情,並沒有辦法讓整個國家富有競爭力,或是讓國家向前走。我們有非常多的產業是以加工為主,我們的醫療強調按照程序、提升知識做完所有的病人,我們的服務業專注在賺錢、多元的滿足,我們快要有自己的品牌,卻總是在很多該擁有的時候向後退。

不知道是因為過於忙碌的原因,還是對於自己不夠了解、沒有足夠的信心。

在芬蘭,人們認為休息非常重要,不只是純粹我們常講的: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道路,而是休息、放鬆才是人的原本特性。

在原始人時代,當人類忙完打獵、捕魚或是燒火、煮飯,在晚上的時間,就是休息的時候,人類會聚在一塊兒,討論、分享事情,這是最基本的家庭、部落生活,但在工業化的時代過後,我們分工越來越細,工作也越來越精細,歐洲從工業化的忙碌慢慢演化到講求周休二日、休息的時間,強調多留時間去了解自己、發展自己或是建立關係、陪伴家庭,歐洲的步調漸漸緩慢; 雖然在南歐國家,步調的緩慢和悠然自得的民族性使的這些國家的生產停滯不前,無法前進,但在中歐、北歐等國家,人民都試圖在忙碌與休息、玩樂中保持平衡,更因為強調個體的獨特性,他們往往認為休息是生活的基本調子,和亞洲人的積極、不斷工作、忙碌形成迥異的對比。

芬蘭的年齡和台灣差不多,甚至比台灣年輕五歲,但他的國民所得和生產力,卻比台灣高,芬蘭人採取的許多標準並不低,有些甚至比台灣高很多,但芬蘭的人們並不急於趕快達到那樣完美的標準,或是趕快完成工作。

他們習慣穩紮穩打,慢慢來,去掉、捨棄掉不需要的部分,專注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面,同時也不忘記應該要有的休息:興趣、娛樂、親密關係或家庭生活,他們深信,真正的競爭和生產,來自於穩穩的向上堆積,不是迅速、拔腿往上衝,也不是忙個不停讓自己飛到山頂上頭。

這些都是不紮實的,也不必要的。

慢慢來,比較快,他們總是這麼認為。

順應人性,我們會活得更加輕鬆、自在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