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我對《哈比人:意外旅程(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的感想,其實只要一句話就說完了:「電影一開場,當片名字幕亮起的時候,那熟悉的夏爾旋律一下來,我的眼眶就濕了。」那樣的起手勢,注定了這趟懷舊的旅程,從景色、人物、時空到冒險氣質,都遙指十年前豐沛又深醇的回憶。那燦爛的世界,綠樹與幽谷比鄰、絕望和勇氣交織⋯⋯而我在筆記上寫下了第一行字:真高興回來見見這些朋友們。

 

也因此,這篇心得要向和我一樣懷念《魔戒三部曲》、懷念當初那整整兩年的「期待後續」的幸福的人們,推薦《哈比人:意外旅程》。冬天真是個敘舊的好季節。我也會小心不要爆雷的,請放心!

 

不瞞你說,在聽聞彼得傑克森要把《哈比人歷險記》從原本的上下集變成三集、而且光是第一集就將近三小時之後,我一直擔心他會變成第二個喬治盧卡斯。尤其這畢竟是從人物豐富度到故事格局都略輸《魔戒》的題材;再試想:假如第一集真的讓人大失望,還有後面兩集的宣傳該怎辦?那可將是災難一場。

 

 

但看完後我整個放心了。彼導(這什麼裝熟的暱稱啊!)的頭腦還是很清楚的。從敘事節奏到收放,時空切換的語氣,到對人的關注、對景致的著迷和動畫運用,這種種質感都讓我覺得:他的導演功力仍在,企圖心或野心並沒有失控。甚至還有更華麗的運鏡,一會兒天旋地轉繞著隊伍穿梭、一會兒熊熊烈火中站起彷彿《獅子王》;配樂也沒讓人失望,霍華蕭的回鍋意謂著大量舊旋律的重逢,雖然因為角色不同難以再現剛鐸、洛汗等主題,但新的矮人樂章又讓人回味無窮。也很有趣的是,這次許多小樂句甚至有《雨果的冒險》的味道。

 

最重要的是:那樣的素材、這樣的篇幅,《哈比人:意外旅程》卻沒讓我有「稀釋」之感,一如當年的三部曲一樣緊湊非常,多線交織的切換或許不那麼壯觀,但仍是不停蹄的快馬。所以,雖然沒看過原著小說,但我猜彼得傑克森做到了兩件事:一是把前情遠史擴大化,造就宏大的史詩感,讓這趟歷險有了牽動中土世界過去和未來的力量;二則是,把對「後」的連結加強放大了。一邊看,我一邊覺得作者們心知老影迷的期待是什麼,也盡全力在鋪排、暗示、應和後來的聖戰故事。別的不說,光那場麻將似的聖白議會就夠讓人過癮了,更甭說當佛羅多/比爾博的配劍「刺針」(Sting)登場的時候,我有多興奮!

 

 

這「承後」和「啟先」的意涵,豐富了《哈比人:意外旅程》也撐大它的格局。然也可能是因為如此,目前看到的影評多數是不夠滿意的,覺得它太像《魔戒現身》的重拍版——事實上兩者的故事架構、場景順序還真的挺相似的,前者彷彿是後者抽掉「人性考驗」及「隊員分崩離析的慘況」的版本——或者說,彼得傑克森「拍一個新故事、拍一趟歷險記」的意圖遠小於拍一部「前傳」。真要說的話我也有這感覺。但正因為我屬於想重溫舊夢的觀眾,沒那麼在乎這些有點難分辨的矮人(對此我真心致歉),所以也不怎麼在意導演像甘道夫一樣一直分心。對我而言,不只是灰袍米斯蘭迪爾,還有愛隆王(當他對甘道夫說「It's been a long time⋯⋯」的時候我會心一笑),還有凱蘭崔爾女神,還有另一位客串的角色(消音)都讓我驚喜滿足矣。

 

且《意外旅程》還有兩大亮點。一是最重要的選角馬汀費里曼,從他和伊恩霍姆(老比爾博的演員)的相似到那些肢體動作、表情氣質,都無怪乎安迪瑟奇斯(他身兼本片二導)會相中他,甚至彼得傑克森願意等他拍BBC《SHERLOCK》而調整計畫停機三個月。費里曼有種脆弱又真誠的神色,也可以輕鬆熱情,跑起來的樣子特別有戲;他沒有佛羅多梅里皮聘那樣強烈的驚惶感,但當然身上的重擔是不一樣的。

 

另一大亮點則是「最棒的一場戲」:咕魯的聲音和語氣和表情和心思轉折,在此超越了後傳三部曲中所有的戲份,當咕魯與史麥戈兩個人格在同一張臉上切換著,全場都被逗樂了。這是安迪瑟奇斯證明他是當代「表情捕捉技術」第一霸主的一役,也是《意外旅程》全片角色魅力最高的一場戲。

 

 

所以到頭來我要說:十年過去了,面對《哈比人:意外旅程》只有六十多分的好評百分比,我很難回答它是真的比較差,還是只是《魔戒三部曲》已經在我們記憶中被神化了,造就更高的標準和無可避免的失落?但我想換個角度解讀:《意外旅程》讓我看到《哈比人》的世界和《魔戒》完全是同一個,沒有明顯的超越也就意味著沒有斷裂(瞧那《星際大戰》⋯)。而我就愛被回憶擊中的感覺。

 

看完電影回家,我想馬上重看《魔戒》系列,更發現自己再次回到那「期待後續」整整兩年的幸福中了。所以,如果你耐心讀到這兒,別猶豫了,快動身去見見老朋友們吧!

 

 

電影裡的人生

〉〉我們難忘的電影女主角

〉〉爸爸必看!十大父親電影精選

〉〉PIXAR 皮克斯電影作品中的女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