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真的能夠等價交換嗎?開始計較付出的愛情,還會純粹嗎?

「我好愛你喔」執起他厚實的手端詳,我一邊沒話找話的開口。

「我也愛妳」他漫不經心的回答,一邊將頭微微偏過,視線越過我的頭,緊盯著遮住一半的球賽。

「哼」一如往常的,我倔起嘴「這麼勉強喔?而且為什麼每次都是我先開口?你就不能不要『也』嗎?」

他瞄了我一眼,想從我的臉上找出是否可以繼續裝死的蛛絲馬跡。


圖片|來源

「為什麼每次都是『也』?也也也⋯⋯每次都是『我也』,你就不能哪天先開口對我說句『我愛你』嗎?」帶著一絲得理不饒人的興味,繼續連珠砲的質問。

不擅言詞的男人一如往常地安靜了,面對女人大發嬌嗔的無聊話題,回答得不好便會從 3 分鐘安撫演變成 30 分鐘口角,比較聰明的方法是靜觀其變,看今天的風往哪吹。

我一邊看著沉默的他,一邊揣測他是否已對週而復始的無聊對話感到厭煩──只是話起了頭就得有個尾,原本佯裝生氣的臉只好繼續維持下撇的嘴角,嘴裡兀自吐出「為什麼每次都那麼被動呢?難道不能主動點嗎⋯⋯你這樣要我怎麼相信你真的愛我?還是其實你是不是根本不喜歡我?

「我⋯⋯」他試圖說些什麼。

「那麼勉強就不要繼續了嘛,我要回家了!」渲染過度的委屈溢成洪水,我一邊忿忿不平的站起來,腦子卻冷靜的感到場面失控,不知道該如何下台階。

這時只見男人一反常態地單膝跪下,伸手環抱我的腿,我一方面詫異他反常的舉措,一方面感到被限制行動的不悅。

「你在幹嘛?不要拉我,不要拉⋯⋯」

砰!好痛!

「男人呢?怎麼不見了?」我躺在地板上發愣,一腳還跨在床沿。


圖片|來源

屁股跟肩膀的疼痛仍無法迫使自己立即清醒,我花了些時間才釐清:「原來剛剛是做夢啊」,但心中仍殘留著夢中爭執的情緒,煩躁而茫然。扶著床沿爬起,分手的事實也慢慢從渾沌的腦海中浮現,沒想到夢比人更記得戀情的每吋皺折。

拾起掉落在地板上、夢中拉住我的皮帶,想起過去在一段關係中,總執著於付出的愛是否得到同等回應,縱使懷著犧牲情操、心甘情願的付出身心所有,卻總在意對方是否也有相同心情、是否吝於做出「愛的回應」。

對方冷淡以對,不甘熱臉貼冷屁股;對方熱情回應,便更加倍回報他的情深意重,於是,愛情成了角力賽。

一個問題,到底愛一個人,需不需要得到回應?

一度以為自己可以率性說出:「我愛你,但與你無關」。然而這樣的宣告不論是灑脫或無奈, 故作堅強還是玩世不恭,說到底還是有點一廂情願的哀傷。

年歲漸增,對愛情的態度持續蛻變,從不知情為何物、看臭男生一眼都是玷汙自己眼睛的「蠢真爛漫」;蛻變為動輒因對方沒打電話來而低落、口氣中隱含親暱就雀躍的「易碎少女心」;最後到今日自認看破紅塵從此波瀾不興的滅絕師太,中間當然也不乏幾次因情傷心碎而恨恨的說此生再也不涉情愛之類的傻話。

成長的轉變或許不留痕跡,沒留下任何證據,但是女孩們倒是真真實實的知道自己跟以前不一樣了,從前那個自己,一見到喜歡的人,就像飛奔過去的狗兒般,親親熱熱的挨上去,心中的尾巴不停興奮擺動、巴不得狠狠咬上對方手臂一口以示親愛,早就因過往殘破的經驗的教訓而學會多慮。


圖片|來源

於是,每當「我愛你」說出口前,總會想起談話性節目裡頭兩性作家的論調:輕易說出的愛不被珍惜;而讓男生逃之夭夭的罪魁禍首中,過度積極的態度也總是榜上有名。於是,當說出「我愛你」這句話時,心境跟過往大相逕庭,多了揣測與擔心。

其實,愛一個人哪需要那麼多擔心?
愛著對方時的愉悅心情就是最大的報酬。

這樣的觀點延伸自哲學上的利己主義,人天生會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快樂,這裡說的「有利」並非倫理道德上的自私,不是立即的圖利自己,而是所有行為的最終反餽的獲益者是自己。

推薦閱讀:在愛情裡奔馳,找回愛情中完整的自己

舉些例子來說:

1) 人們開始注重環保是因為不做的話地球要毀滅了,但是地球毀滅跟我有什麼關係?因為會影響到很多生物的存亡,他們的存亡跟我有什麼關係?因為他們死了我會感到愧疚。

2) 撿到錢不要求三成報酬,絲毫未取的歸還對方,不是因為我錢太多,而是因為無償歸還帶給我自己的益處(名譽、安心、社會認同、自我道德…等),大於索取三成帶給我的最終利益。

3) 扶老婆婆過馬路不是因為我很有愛心,而是當我幫助了她我可以得到「自我感覺良好」,讓我覺得自己是個善良有愛心的人

這個理論認為人們做事情都是因為最終利益(也許是物質,但更多時候是非物質)對自己有利,人們很有可能是做著利他行為,但最終最終都也只是個利己主義者。

把理論套用在戀愛中,你可以挖掘出愛情的真相:我們對對方好,因為自己可以從這樣的行為中得到心靈上的滿足,也許是:我做了一件很癡情的事、他會喜歡我這麼做、甚至是最單純的,對你好讓我感覺快樂!


圖片|來源

假如把事情單純化,其實我們的喜歡最終目的是為了自己快樂。那麼在愛著對方的當下,我們就得到最棒的報酬──快樂。

(應該沒有人是為了跟這個人可以一起感到痛苦才跟對方交往的吧?就算是跟對方交往時飽受痛苦,那想必有其他的原因支持著我們繼續下去,而那個因素一定是自己想要的,也許是陪伴、也許是回憶⋯⋯)

所以又何必在乎對方的言行是否符合自己設定的「愛的標準」?何必執著於等號兩端是否對等?

在愛的當下,滿溢心中的快樂與幸福,或許就是最划算的愛情等價交換。

同場加映:四部愛情電影,盤點愛情的不同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