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桃園舞進紐約大城,被專業舞評家譽為「瑪莎葛蘭姆的化身」,面對人生摯愛與一生志業,她說:孩子與跳舞,我都不會放棄。

她是舞者,更是一個母親。生孩子對女舞者而言,傷腰椎、傷筋骨,很多人都放棄了這個人生體驗。而她在 26 歲生下女兒的第四週就重拾舞蹈,同時還餵了 9 個月的母乳。靠著理性與執著,她成為繼許芳宜之後、第二位來自台灣的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甚至被紐約舞評家譽為「瑪莎葛蘭姆的化身」。

推薦閱讀:我是許芳宜,舞蹈就是我的生命態度

一拍照,眼神就變了。

不再是剛才受訪時那位言笑晏晏的長髮女子,33 歲的舞者簡珮如身形靈活、目光專注,彷彿攝影記者鏡頭下的一方天地,就是世界級的舞台。

簡珮如縱橫國際舞壇,是台灣旅美舞者最亮眼的一顆星,曾任美國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目前是舞團的客座首席。

她的表演能夠隨意進出不同的舞蹈技巧體系,時而細膩流動、時而充滿爆發力,不但被紐約舞評家譽為「瑪莎葛蘭姆的化身」,今年更得到有舞蹈界奧斯卡獎之稱的紐約貝西獎(The Bessie Awards)提名(尚未公布獲奬名單)。

不過,更令簡珮如興奮的是,她即將在世大運開幕典禮擔任獨舞重任,將自己在國際舞台上鍛鍊的精彩舞藝,為家鄉親友演出。

「在開始正式為世大運排練之前,我並不清楚編舞家設定的風格,但只要多溝通就不會有問題,」簡珮如在被問到現在心情如何時聳了聳肩,她一派輕鬆,但又補了一句,「當然是要呈現最好的。」


鏡頭下的簡珮如,如同站上舞台,眼神變了。(黃明堂攝)

從桃園蘆竹舞進歐美大城

就是這股「什麼都要表現最好」的拚勁,再加上不可多得的天賦,讓簡珮如一路從桃園蘆竹,舞進了歐美各大城市的表演廳。

從小在桃園的簡子愛舞蹈社習舞,她的老師閰美文形容簡珮如是個內熱外冷的孩子,「安靜、好強,不會熱情地表現自己,但似乎我沒怎麼鞭策她,她就做到了我的要求,」閰美文說,家裡非常支持珮如跳舞,每次她在台北有表演,簡媽媽還會包車邀請親友團去觀賞。

推薦閱讀:以詩作舞!專訪編舞家余彥芳:讓自己成為舞蹈的語言

從國小舞蹈班到大學,簡珮如是北藝大 7 年一貫制舞蹈系的畢業生,2007 年赴美進入紐約大學舞蹈教育碩士班,父母心疼她練舞辛苦,希望她修到學位回台灣教舞,「但我還是想跳舞,隔年就進了舞團。」

簡珮如先是進入在紐約舞蹈教室裡認識的 Buglisi 舞團,然後離開紐約大學、進入摩斯康寧漢(Merce Cunningham)舞蹈學校,「它的舞蹈技巧會挑戰舞者的平衡度,做很快的角度變化,因此可以讓我更加能掌控身體的靈活度。」

在紐約,想要嶄露頭角,就要先進入重要的舞蹈學校和舞團,才能成為被觀察的對象。


對女舞者而言,生孩子對身體是很大的挑戰。但簡珮如卻綻放出更大的光芒。(簡珮如提供)

生完孩子傷筋骨,卻無損她的光芒

2009 年,簡珮如被另一個舞團 Nimbus 邀請,後來和舞團總監帕特(Samuel Pott)相戀,隔年就結婚、生女。

生女兒的那年,簡珮如才 26 歲,雖然年輕、身體易恢復,但生孩子對女舞者而言,很傷腰椎,會使腰、背不再那麼柔軟,是舞蹈生涯的重大挑戰,因此許多女舞者都選擇不生小孩。

但她不願放棄生小孩,也不願放棄舞蹈,因此生完孩子第四週就開始練舞,還讓女兒喝了 9 個月的母乳。

2011 年,當代最知名的現代舞團之一、瑪莎葛蘭姆舞團甄選舞者,簡珮如以兩段分別展現狂野和年輕活力的角色片段,成為舞團的實習生,隔年晉升為正式舞者。

推薦閱讀:用舞蹈記錄人生走過的路!林向秀:「世界上永遠不會變的事就是改變」

隨著多次被選中擔任重要舞碼的獨舞者、被《紐約時報》大幅報導、舞評家稱讚她是「在同世代中異常大膽、肢體變化如變色龍般的瑪莎葛蘭姆舞者」,遮掩不住的光芒,讓簡珮如在 2014 年就升任為舞團首席舞者。那一年,她還獲得義大利最佳當代女舞者獎(Positano Premia La Danza “Leonide Massine”),是當前台灣舞者所獲得的最重要國際大獎。

卸下「首席」,更享受表演

簡珮如的舞蹈之路看起來十分順遂,是繼許芳宜之後、第二位成為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的台灣人。但她在去年毅然決定卸下全職首席舞者的職位,以客座首席的身分,展開新的舞蹈生涯。

「之前有一次歐亞俄連續巡演 6 週,我突然領悟,我有孩子、家庭,不能再繼續這樣下去。我要有掌控自己行程、工作方式的能力,所以向舞團提出不再擔任全職,」簡珮如說,過去得失心比較重,會很在意自己的表演,現在則較能享受表演,不像從前那樣喜歡講究速度感和炫技。

開始讓自己慢慢沉澱下來的她,膝蓋、腳踝還是充滿受傷的痕跡,但那些傷讓她自由,跟不同的國際編舞家合作、有時間返回台灣演出。


簡珮如提供

悟性與執著

「珮如的身體條件好,筋開腰軟,而且同時具有藝術上的悟性和執著,」北藝大舞蹈系副教授張曉雄,是簡珮如在北藝大就讀 7 年一貫制時、教了她 5 年半的老師,他說她從未請過一天假,上課的專注程度,讓她能從學術理解到完成身體執行。

張曉雄分析,自己所教授的當代舞蹈技巧,注重身體原理性的開發與使用,大部份的舞者感性,但簡珮如能處理理性議題,從想像落實到合理的身體開發,而不只是拚命練習。

「珮如大二那一年,我讓她跳台北越界舞團的《支離破碎》,那是一支 7 位男舞者、1 位女舞者的舞碼,男舞者包括黃翊(編舞家、科技藝術家)、黃建彪(曾任香港芭蕾舞團首席)等,但她一人的能量就能與其他 7 人抗衡,兩人三人互動、高度托舉都游刃有餘,」張曉雄回憶,從那支舞就可以看出簡珮如的勇氣與冒險精神,「例如,有的角度,她是看不到接她的舞者,那種對身體的使用與控制,是非常挑戰的。」

簡珮如在北藝大其實僅受過 1 年半的瑪莎葛蘭姆舞蹈技巧訓練,但卻最後能成為首席。「可見她對舞蹈的理性思考與轉換能力非常好,而且她很開放,不會把自己侷限在某個風格或審美體系中,不同的技巧訓練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脈,讓她可以接受任何一位編舞家的挑戰,」張曉雄觀察,這是為什麼簡珮如能同時詮釋注重身體收縮與釋放的瑪莎葛蘭姆舞蹈,又能演繹瑞典當代編舞大師馬茲艾克展現芭蕾流動戲劇張力的作品。

推薦閱讀:一路乖巧的劉真老師:我把一輩子的叛逆都給了舞蹈

舞蹈是精神與身體高度結合的藝術,也是舞者自我追尋的過程,而關於簡珮如的一路追尋、展現的力量與美好,很快就會在世大運開幕式和其他舞台上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