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為世大運貢獻己力的每一位人員致敬!細看成就世大運的劇場工作者、原住民、運動員在社會結構下的處境,反思台灣產業與政府資源的分配問題。

世大運的前一晚,安徒生與莫札特的創意劇團才剛招集了台灣優秀的音樂劇演員及從業人員,在中山堂光復廳分享台灣音樂劇的現況,主要就是希望像我們這樣正在發展中的產業,能夠彼此分享連結,資源共享,往更大的願景邁進。

而世大運當日,雖然在選手入場時遭遇了波折,但接下來的三段開幕式表演,不僅節奏分明、意涵豐富,充分演繹了屬於這個國家這個城市的亮點,不只重新凝聚了整個活動的焦點,更重要的是凝聚了所有國人的心。

推薦閱讀:破世界紀錄!世大運選手郭婞淳:這榮耀,是全台灣人幫我舉起來的

在世大運前期的文宣,每一次的輸出,都引起了國人很大的討論熱度,從熊讚抄襲風波,開始檢討我們希望輸出怎樣的文化形象到國際?到第三支官方宣傳影片「Taipei in Motion」,馬上燃起市民榮耀感,甚至表示繳稅繳得很值得!再到引起美感論戰的「812 妝遊嘉年華踩街」,以及賺人熱淚的「這次,我們回家比賽」篇。在比賽正式開始前,在名次勝負決定前,文宣部門無不想方設法,希望擴大市民參與,希望我們能為成為地主國感到榮耀!


圖片來源|2017 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官方網站

然而,一幅名為「2017 台北世大運。為同一個名字努力」的燈箱廣告,卻令人困惑,那個喊不出口的,到底是哪個名字?中華民國、中華台北還是台灣?一個對自己國家認同莫衷一視的地方,要如何能夠為一場比賽一起燃燒?為同一個名字一起加油?

身為劇場工作者,常常都在黑盒子裡工作,有人覺得我們都不食人間煙火。也許因為現場演出的關係,我們的觀眾群總是有限,因為票房的關係,我們的規格跟場次很難跟演唱會或是電影抗衡,但是我們卻也無時無刻的在想,我們做的作品與觀眾對話了嗎?為社會說了什麼嗎?

劇場裡有非常多優秀的設計師們,在像建國百年、聽奧、花博、世大運這樣國家級的慶典時,大大的展現了他們內在的視野與強大的設計才華。編導演員們也在更大的空間,揮灑場面調度帶來的震撼感,技術團隊更是不斷推陳出新,希望用更先進的科技做為藝術展現的後盾。但最重要的是,這一切努力都是試著用表演去挖掘傳遞,能凝聚國人共識的「國家意象」。

不同於其他媒介,劇場工作,就是必須一鏡到底的調度所有部門,讓人與機器、所有視聽部門,在反覆精密的計算與練習下同時運轉,精準的掌握節奏,互相配搭呈現出那最核心的意念,並激起在場群眾同樣的心緒共振。這件事在劇場成立,在這樣的大型儀式也一樣成立,因為我們的工作就是在尋求合作,傳遞意念。

推薦閱讀:每天揮拍上萬次!羽球好手戴資穎征戰世大運:「用盡全力,就不會有遺憾」

在《活力島嶼》篇,當那在海洋無名漂浮的亮光,漸漸變成鯨魚,變成島嶼,那個我們鯁在喉中說不出口的「同一個名字」突然之間不言可喻。原住民的歌聲、舞蹈,竹林與織布的意象,述說了台灣的源起。在《匯聚台北》篇,有飲食台北、民主台北、信仰台北,把原本的混雜、對抗、紛陳的力量,都變成一種融合與活力。就像戲劇中,不管再怎樣對立的勢力,都是推動一齣戲前進的力量,跟現實社會中的勢不兩立,多了一種更超然的換位思考。《世界部落》篇的科技元素,晶圓電板、電動車,展現了台灣產業的優異面向,再轉進此次大會的重點──運動。台灣看似多元並陳,而唯有表演藝術能把這麼多不同的元素,這麼漫長的歷史,這麼多衝突的力道,用音樂、用舞蹈、用走位調度、用舞台、用服裝、用影像,熔冶於一爐,並傳遞出一股和諧溫暖的活力與感動!

台灣號稱是一個民主國家,包容多元聲音與族群,但其實場內場外的衝突,獨立與統一的聲音,轉型正義的議題、原住民爭取傳統領域、綠色發電、年金改革等衝突⋯⋯還有很多的問題,等著政府跟人民以智慧去共同化解。該如何調和這一切?不得不以這次的世大運服裝設計總監林秉豪為例。他從小學習美術,後來大學改唸舞蹈,再到劇場從事服裝設計。所以他的服裝設計可以兼具視覺藝術的美感與表演藝術的動態,也成為他個人的品牌特色。後來他將觸角向外延伸,以 Ballet Monsters 芭蕾群陰之名出了兩本芭蕾舞者的圖文集「芭蕾女孩的祕密日記」「全民跳芭蕾」,更成立自己的國際時尚舞衣品牌「KeithLink」,改變芭蕾舞衣的傳統形式,行銷全世界。

推薦閱讀:【紀錄片】看見台灣:不是鬼島是值得守護的寶島


圖片|來源

這次他統籌開幕式三個 part,共 78 款 1476 套服裝,囊跨所有舞者、歌手多種需求跟考量。他將世大運的主色調紅、黃、藍、綠、白,融入表演者身上,也象徵台灣多元的族群與聲音。在他的設計上,你會看見所有聲音是可以像音樂一樣共鳴,所有的色彩可以相輔相成,而非互相排擠。運用不同的材質、塊狀,多層次的去表現純色的魅力,最重要的是,每個設計又呼應回當下導演設計的主題上。富有整體感卻又變化多端。

如果一個國家是一個劇場機器,政府是這個戲的總導演,他/她會如何來調度這個國家,說出怎樣的故事?他/她會如何運用人民的長才,共創令人驚豔的台灣?

世大運開幕式結束,正式的運動員才正要登場!世界願意給大學生一個世界級的盛會,投資他們的未來;台灣的世大運開幕式也給了優秀的劇場年輕人,展現才華與抱負的舞台。而在這一切落幕之後,政府該如何來重新審視資源的分配?

當在凱道陳抗被驅趕的原住民,成為世大運開幕的第一聲嘹亮;當吃不飽餓不死,成天拿補助才能維生的劇場工作者,成為世大運節目的催生者;當總是被體育協會黑箱操作的運動員,在世大運拿下第一面金牌⋯⋯

推薦閱讀:沒有人是局外人!專訪巴奈:「柔軟是最強大的武裝」

在這些熱血沸騰的喝采聲過後,政府請想想,他們的光亮需要多少的柴來燒,才能迸出這在國際閃耀的光芒?別讓這些可以為台灣發光的青年,因為缺乏國家政府的支持與忽視,變成轉瞬而逝的流星。我們應該投資在這些可以讓台灣動起來的年輕人身上,讓低靡已久的國家,得以重新燃燒。

開幕式第三段的音樂總監王希文在臉書上的一番話,深得我心:「幹我們這行的,多少人希望可以為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土地貢獻所學。」劇場常被視作一個封閉的黑盒子,這樣的大型盛事,卻證明了劇場人可以為這社會所用,可以與其他各樣領域的一同為這個國家發聲。表演藝術是群策群力的工作,很多部門的工作人員,耗盡一生之力,名字也不一定會被看見,但是他們在每一個部門的奉獻,卻都是至關重要的,就像國家運轉,每一個行業的貢獻都應該被看重,區域、資源分配與階級,將得以平衡。祈願這座島嶼齊心合力,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