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出生開始,就不停練習走入群體,家庭、學校、建立連結,而很少人告訴你,與自己建立關係也是一件重要的事。茄子皮在女人迷的【獨處練習】專欄第三篇。親愛的,你害怕獨處嗎?如果你害怕那些寂靜讓你聽見太多心底的聲音洶湧著;害怕喧囂笑鬧後,要回歸一個人吞忍難受卻無人傾訴的日常,想邀請你一起來做一個獨處練習,想像你的人生是一部電影,有人來聽你說一段話、陪你經歷一幕幕悲喜交雜的投影播送。但電影總有放映結束的時候,而人生,除了你自己以外,沒有誰能陪你到最後。

名稱:一個人看電影,等到散場後

類型:體會型

時間:視電影長短而定

素材:一部正在「室內電影院」撥放的電影

作用:體驗一個人看電影,還有散場之後獨自一人的感覺

前兩次的遊戲,多是環扣著回憶和感受,要一直不停的回想與反問自己,屬於「反思型」的遊戲,有時候連我自己都覺得挺累的,我的心中自然冒出了一個問號:「這樣的獨處,會不會太理性了一點?」

推薦閱讀:【獨處練習】好壞都是我們的一部分!成為自己的生命說書人

所以這一次就來點單純不需要反思的,我把它稱作「體會型」的遊戲.體會型遊戲顧名思義,覺察大於反思、用心重於用腦,親身的體會多於言語的描述,很放鬆吧!

一個人,挑一個電影、一部電影,必須是在「室內」的電影院撥放,而且有其他觀眾一起看的電影,散場後先別急著走,在座位上等到所有人都離開,你必須是最後一個離開的,這個體驗就這麼簡單,還是來分享一些小撇步好了:

撇步一、先別決定看什麼,隨機走進電影院

走到一個離家最近,或是交通的距離不至於遠到會讓人掃興的電影院,你試過還沒決定看什麼電影,就奔到電影院嗎?放輕鬆~生活中早已被計畫充滿,你很怕看到不好的片子、浪費了錢,但我們今天的目標是體驗電影的散場,與電影內容無關。

放下那些好壞的評價和是非判斷吧,走進電影院,看到哪部電影快要放映,就是它了!如果你在這一個步驟開始感到窒礙難行,那恭喜你,這個遊戲很有繼續進行下去的價值呢。

撇步二、不只是觀賞「電影」,也在觀賞一起「看電影的人」

你有沒有想過,在家裡看電影和去電影院看電影有什麼差別?在家裡看的電影,要不是電影台決定、就是由你決定,關上電視機或闔上平板電腦後,影(癮)頭犯了隨時都可以打開,予取予求、自由自在。

平常看電影,如果不是落單,那一起看電影的人鐵定和自己有點關係。有時候和友人一起,也許醉翁之意不在酒,可能偶爾會交頭接耳,或是花些心力注意同行的影伴看電影時的反應。

畢竟,座旁的人和自己或多或少有點關係,而花在他們和彼此互動上的注意力,可能也某種程度呈現了我們的關係,甚至影響著關係的未來,無論深淺、親疏、遠近,總會有些影響。

不過這一次你是獨自去看,所以沒這個問題。

撇步三、一種米,養百種人;一部電影,也看著百種人

很多人一起坐在電影院,看著一部電影,我們的觀影經驗通常都是這樣的,畢竟沒有人會一次看兩部電影吧,很少有例外。

但換個角度,想像那一部電影是「一個人」,當你在「演說」的時候,是不是看到了一種米養的那一百種人,說到不同的部分,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反應,一批人聽完離去、還有下一批人,幾乎沒有任何一次的演說會是完全一樣的。

接著,你試著站在它的角度,想像你是那部電影、那個人,你看見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有沒有對和你坐在一起看電影的人們,產生一些新的認識呢?

然後,你還是那一部電影、那個人,你的演說慢慢要落幕了,你開始用黑底白字的述說法為自己的背景做介紹,但你看見大家對這些細節不感興趣,你開始安慰自己,他們喜歡你的內涵、不在乎那些枝微末節;

但你不免憂傷,因為那一些被視為螺絲釘的「細節」,缺一小塊,你的演說可能都無法進行,但是好像沒有人在乎,時間久了、也就釋懷了,人們總是在乎自己大於在乎你。

推薦閱讀:距離未曾讓我們離散!致好朋友:青春會逝去,幸好留下一個你

也是啦~畢竟你只是一部電影,就別想太多了。

然後,你還是那一部電影、那個人。當你的演說慢慢落幕的時候,你至少看見了兩種人:一種是當你一用「黑底白字腔」開始結尾,頭也不回馬上就走的人;另一種人,就是一路聽你的演說到最末尾,聽到只剩下你和他的,那一種人。好像也看不出什麼所以然,只知道這兩種人在現實世界中比較少交集、對話,好像也不太想和彼此有交集、產生對話。

最後,那部電影是一個人,而你是陪他到最後的那一個人,在電影院裏頭只剩你一個人。

有沒有多明白了什麼?至於,你問我「為什麼」要玩這個遊戲,這還用問,當然是由你自己決定阿,聽到這一句話的當下你若心有困惑,讓我想一下唷,該不會⋯⋯你生活中大部分的意義,都是交給其他「遊戲的設計者」去決定的?

「是的話也沒關係,現在開始、還有之後的遊戲,你可以替自己決定!」

對了,如果你的人生是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