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行是為了回來;離開是為了再見。遇到想不透問題,解不開的結,就去旅行吧。有時走著走著,世界就會豁然開朗起來,你會遇到許多出乎意料,你會找到心底的答案,下次歸來,我們就是全新的自己了。

夏天的東歐之旅,結束在採買伴手禮的那個下午, 維也納聖史蒂芬廣場與西班牙馬術學校間的那條大道,與男友兩人繞過路人繼續奔馳。不是為要在 L 牌、C 牌開頭的名牌店掃貨,是為要到當地的專賣店念念不忘的巧克力粉,那意外喝到的美味除了這個城市哪裡都找不到!

可惜美味即使我買了相同的巧克力粉,如法炮製了一番,也未重現。倒是那頭戴高帽側臉剪影頭像的專賣店標誌,回台後卻在男友公司後巷尋見。

從店員口中,更驚訝得知,專賣店在相同地點營業已好些年。

拜心理師的職業病 24hr 啟動的自我覺察之賜,我立刻領悟:「旅行,讓以為能夠複製的美味並未出現,日常行走的道路卻發現奇景。」熱巧克力喝來香醇的秘方,不是材料元素不同,而是人在他方的心境。

同場加映:旅行讓你遇見最初的自己!測驗你的旅人性格

專賣店倏地在台北市容中躍出的原因,不是建築的改變,而是焦點曾轉移的旅人。

旅行就像與生活調情。就像在說,我會留著並且愛你,但我必須離去。這是我的基地。

Traveling is like flirting with life. It's like saying, 'I would stay and love you, but I have to go; this is my station.
——英國作家,Lisa St Aubin de Terán

旅行製造了兩種距離,旅人與異國的距離,旅人與自身文化的距離。

旅人以原有的文化,看待異國的事物,將不同經歷視為正常,極大的包容讓旅人能迅速適應環境。旅人以陌生的距離,檢視自己的脈絡,回頭向理所當然的日常提問,挑戰那些被當作理所當然的。

與你們分享一個旅途中的小故事,歐洲之旅剛開始的第二天下午四點(歐洲夏天太陽正豔的時候),與男友在多瑙河畔的小鎮克雷姆斯,想找間餐館用餐小酌。葡萄酒沒喝到,卻蒐集到不少餐館的無情禁客令:「抱歉,我們打烊了。」

「才四點就打烊?!」這驚嘆與疑惑,成為我與男友一路討論的話題。

然而,隨著旅行的進展,我們感到不可思議的程度也逐漸降低。 (除了我們隔週日到達蘇黎世時目睹整條街週末無需營業而再度驚呼連連外,幾乎沒有什麼事情能讓我們有旅行初期的大驚小怪。)

這意味,我們日漸適應歐洲的不便,將之視為正常。此同時,像是眼睛突然被擦亮了般,赫然發現台灣生活的便利表象下,隱藏的是未被足夠重視的勞動權利。

台灣的便利,立基在廣大勞工的超時工作、過勞之上,構成了我們熟悉以致渾然不覺。這個問題衍生出的種種思考,直到現在仍迴盪在腦海。

我們不能停止探索,且最終我們必須回到出發處,重新認識它。

We shall not cease from exploration, and the end of all our exploring will be to arrive where we started and know the place for the first time. —— 美國詩人,T.S. Eliot

旅途的最後一站,也是出發的第一站。終究是得回歸的,回到自己的國家、工作場域,面對那些沒完沒了的現實。

延伸閱讀:旅人的 13 個生命課題:記得擁抱恐懼

這些時間與個案的工作,我發現長途旅行對想重新找回工作熱情的個案特別適用。他們回來後有些找到新的施力點,有些毅然決定離開了本來的崗位。

也許更多時候,旅人所經驗到的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地戲劇化轉變,困境經常維持著。只是「我」的思考的出發點不同了,採取的行動不同了,面對環境的方式改變了,自然發展成新的局勢,困境也就不在了。

旅行,在重複的日常中按了暫停鍵,和繁瑣的生活拉開距離;旅行,更替旅人的視野,回歸後得以用不同的眼光看待日常;旅行,創造空間增加反思,使盲點區縮小,發現那個明顯卻從未看見的裂痕。

旅行與日常的碰撞,最終可以促成什麼改變,你得自己按下了暫停鍵,行動了才知道。

Bon voy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