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可以說是人際跟職場上的一大障礙。我們可以放下任性,學著走出自己,用別人的角度看待一件事,學著「轉換視角」。這樣子心態跟心情也會比較舒適,對自己的工作績效與人際關係也都會有所提升,將自己活成更好的版本,「任性」升等為「韌性」。

    將任性升級為韌性

你自認是一個任性的人嗎?

在我個人眼中,適當的任性其實無傷大雅,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說,甚至還是一種紓壓方式。然而過猶不及,若是任性作為已經造成他人困擾,或明顯危害到他人的權益,那就真該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要這樣繼續下去了。

更殘酷的現實是,二十歲耍任性,人家可能還會解釋成「年輕不懂事」,尚可一笑置之;到了三十歲,若還是動不動就把自己的任性隨意,建築在別人的困擾上,像是把旁人當親爹親娘使喚,或是工作想做就做、不想做就留給別人收拾…,到時候肯定會搞到眾叛親離,沒人想要搭理你喔!

同場加映:改掉你的「好辯」壞習慣!練習傾聽與理解,培養職場人緣

此刻,站在三十五歲峰頭上的你,以及即將登上峰頭的你,想要贏在人生的第二個起跑點,就不能再放任「任性」此一破壞性能量,毫無章法地搞破壞,反倒是要將「任性」升級為「韌性」,讓後者這股創造性能量領路,帶你衝刺未來。

與其搞破壞,不如拚創造

舉一個實際在台灣社會發生過的例子。

 一名四十多歲的男子,原本從事高速公路收費員的工作,幾年前新政策上路,讓他和同樣擔任收費員的妻子雙雙面臨失業危機,還跟著自救公會上街舉牌抗爭,試圖藉此引發與論的關注,促使公部門積極出面回應。

同場加映:台灣是下一個克羅埃西亞?每兩個人就有一個人沒工作的失業時代

正當眾親朋好友以為他們夫妻倆的抗爭行動,將會沒完沒了的時候,他卻在失業半年後重拾書本,每天窩在補習班苦讀九個小時。幸好,皇天不負苦心人,後來男子不僅順利考到建築師執照,還一路過關斬將取得公務員資格,擁有人人羨慕的鐵飯碗保障,其力拚職涯第二春的勵志故事,也引發媒體一陣報導熱潮。

很多人好奇,何以男子會有如此大的轉變?關於這一點,他曾經有感而發地向記者解釋,「當初會退出自救會是因為發現抗爭行動已經變調,大家應該利用法律途徑來爭取權益,而非因為抗爭行動而傷害到其他人,像是用鞋子砸人或集體癱瘓高速公路…」

正因為男子懂得用自身以外的角度來檢視抗爭行動,才有機會客觀體認到,隨著大眾對於交通便利的需求,高速公路收費電子化本來就是大勢所趨,一味要求公部門保障就業權益,似乎並不合理。更何況,無論是離職補償金還是就業輔導,相關部門業已兌現承諾,繼續抗爭下去也很難出現什麼新轉機。

視角轉換後,男子的內在能量也開始從破壞轉換成為創造,彰顯於外的作為便是選擇苦讀報考公職,讓自己更上一層樓。當男子成功把任性轉化為韌性之後,不僅保障了家中的經濟,也為自己贏得更大的人生利益,以及外界的肯定。

相較之下,部分自救會成員因為不願就此善罷甘休,也甚少將心力投入在找尋新機會,不僅至今工作沒著落,還得處理抗爭行為引發的法律追溯問題,遲遲無法開展人生的新篇章。

換位思考,搞定內在任性小孩

將「破壞性能量」轉化成為「創造性能量」,並不容易。用比較擬人化的語言來解釋,首先,就是要能夠成功搞定自己內在那個自私、貪玩、情緒化,有時又很容易被外在事件激怒的人格小孩。

最有效的說服方式之一,則是「換位思考」,透過跳脫自我本位的方式,從他人的立場來評估一件事情,多少可避免因為一時的任性情緒,引發後續一些難以收拾的局面。

推薦閱讀:不要被情緒綁架:放下憤怒,與自己和解

換位思考,如同一個人在電腦螢幕上,先用滑鼠把自己的視窗縮小,然後把別人的視窗點開。透過此一切換動作,搞不好會發現,哇,雖然兩個人都是聚焦在同一個現實事件,因著個人取景範圍的不同,有人用特寫鏡頭聚焦、有人關注的是全景,對於事件的理解自然會有所出入。

講一則小故事,或許有助於理解這樣的概念。有一位生性好打不平的業餘攝影師,某天心血來潮,隨手拿出單眼相機捕捉街頭即景,正當他湊近觀景窗,準備按下快門鍵時,突然,一名男子衝進視窗,狀似逃命一般,為了看到更多真相,攝影師趕緊將鏡頭焦距拉遠,發現男子後頭還有另一名男子在追趕。

「糟了,前面那個人可能遇到危險了,」攝影師的心裡開始有些不安,正當踟躕著要不要出手相助,同時將鏡頭焦距拉得更遠時,才終於看清楚發生什麼事情。原來啊!前方男子是在追趕即將啟動的公車,後頭男子則是急著想歸還掉落的皮夾子給他,也就是說這根本不是什麼街頭械鬥,而是一個熱心人士正在發揮助人精神。

不同的視窗,果真會擷取到不同的事實。而這也代表說,當我們面臨到一個困難或不滿的事件時,不用急著做出回應,想一想,換位思考一下,搞不好會發現,實情跟你以為的完全不一樣。

換位思考帶來的另一個效益是,即使沒有改變你看待事情的角度,也能讓你因為理解對方立場而心生同理,讓內在的那個任性小孩不再動輒暴跳如雷,更好的情況是,可以因此耐住性子來觀察事情的變化,在最適當的時機點做出最適切的回應。若真能做到這一點,便是已經成功將「任性」提升為「韌性」,未來也將因此而開啟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