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研究與生活密切相關,而透過性別視角,可以使科技發展更加多元共融,帶動科技產業的創新。

文|蔡麗玲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

我任教的單位常簡稱「性別研究所」。

十多年前,一位學生與人閒聊時,對方脫口而出「性別不就是男跟女?還需要研究嗎?」

這句話顯示了一種常有的觀念:性別(sex)只是一種生理條件、而且只有二種,不需研究。

然而,這樣的觀念(性別只有男女二性)從何而來、如何傳播、有何影響、維護了怎樣的社會文化體制、參與了怎樣的機會與資源分配、如何以科學之名行鞏固既有性別不平等之實⋯⋯等等,皆是需要嚴肅對待的議題,也正是國內外「性別研究」此一學術專業中常見的研究主題。

性別研究作為一種學術專業

國際上許多知名大學都設有性別研究學程(早期多名為「婦女研究」),其影響所及也促使如聯合國、歐盟等國際組織將性別平等列為各國發展的必要目標(如:SDGs)。

目前在台灣,以「性別」為名的碩士學位研究所共三所,分別是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以及筆者服務的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

本所名稱特別加上「教育」二字,是希望以教育場域的性別研究為特色,但也不排除其他領域的研究主題。目前此三所的教師總數約有十數人。

推薦閱讀:「女性主義」是什麼?日本女權鬥士上野千鶴子入門性別書推薦


圖片|Photo by Christina Morillo on Pexels

除此之外,國內性別研究學者總數已有數百人,散見於各類系所(如法學院、文學院、社科學院、藝術學院⋯⋯等)及研究單位(如中研院),其研究主題也非常多元。

舉凡法律、文學、歷史、勞動、傳播、公共行政、國際關係、醫療、藝術、金融⋯⋯各面向,皆有相應的專門學者。也就是說,幾乎任何一個生活面向皆有其性別議題,真正是所謂「無處不性別」。

性別研究如何可以幫助了解科技中的性別議題

既然無處不性別,則科技領域必然也有性別議題,其中最明顯的莫過於科技領域女性人數不足(故有「女力」偏低危機)的問題。關於此問題的早期科學研究試圖從男女腦大不同等「天生」條件來解釋,但此說法不但是倒果為因,更涉及歧視。

後來的性別研究者指出該說法是將大腦「性別化」的結果;使用看似中立客觀「描述自然界事實」的科學語言,卻為社會上不平等的性別二分背書。

幸而目前許多知名高中女校分組已經是理多於文,我們的年輕一代用實際行動打破了迷思。

同場加映:Google Mentor 制度、台積電 Women@TSMC,替職業女性照亮一道曙光


圖片|Photo by Chokniti Khongchum on Pexels

此外,科技知識本身的發展與傳播也涉及性別議題,尤其是科學語言及隱喻的使用。例如生物課本形容「精卵結合」的方式,就被指認出充滿「男主動、女被動」的性別刻板印象。

然而精子與卵子僅僅是二個細胞,這種印象直接從細胞層級大跳躍至社會男女層級,毫無根據。還有,醫療研究中常以公鼠進行研究,但研究成果卻直接應用至全人類,再次顯現「以男人代表全人類」的窠臼。

有鑑於此,性別研究者也指出,若能培養科學家本身的性別平等素養,則能加速科技研究的創新想像。例如,癌症多被認為是「壞」細胞吞噬「好」細胞所造成,「好」「壞」二元對立下,醫界多設定以「消滅」的方式處理癌細胞。

分子生物學家 Lisa Weasel(2001)則根據女性主義原則,以共生、溝通、合作、整體關係等概念主張癌症是細胞內外溝通功能失調所造成,因此治療策略改以修補細胞間的溝通關係以扭轉癌症條件,開啟了新的治療方向。

當前性別與科技研究實績

國際上的性別與科技研究成果豐碩,影響所及,許多國家及國際組織皆投注資源以促成科技領域的人數衡平以及知識創新。

例如,美國曾執行 POWRE 計畫資助個別女性研究人員,後來自 2001 年起改以 ADVANCE 計畫補助機構改善職場文化,以此營造對女性友善的科技職場。

歐盟資助了相關研究以瞭解各國女性在科技領域的處境,並於第五期綱要計畫(FP5)要求研究者需包含女性,在 Horizon 2020 中更要求一百多個研究領域需要進行「性別分析」。

猜你喜歡:科技裁員潮衝擊企業 DEI 進程,多元共融的工作環境怎麼辦?


圖片|Photo by ThisIsEngineering on Pexels

加拿大、澳洲皆有類似作法,而鄰近的韓國則通過「女科技人育成支援法」,以固定的國家預算編制確保女性持續參與科技領域。

而在知識創新方面,加拿大衛生研究院(CIHR)成立了「性別與健康研究所」(IGH, Institute of Gender and Health),協助生醫研究者進行性別分析,使研究成果適合所有性別。

美國的「性別化創新」網站則提供科學、醫療與健康、工程、環境四大領域的成功案例,使讀者易於瞭解如何在科技研究中納入性別分析。筆者也獲得授權,將該網站翻譯成「性別化創新中文網」,方便台灣讀者迅速獲得資訊。

此外,台灣科技部自 2007 年開始徵求「性別與科技計畫」,至今已經補助五百多件,成果斐然。其中部分便於科普推廣的主題已經集結成書,更有利於初學者一窺此領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