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物該為性別歧視言論下台嗎?語言背後潛藏的厭女症
台灣國會女性立委比例亞洲第一,然而當我們爬梳台灣政治人物「歧視女性言論」歷史,卻是不分政黨持續發生。
台灣國會女性立委比例亞洲第一,然而當我們爬梳台灣政治人物「歧視女性言論」歷史,卻是不分政黨持續發生。
「處女膜」的正確名稱其實是「陰道瓣」,要完全的杜絕性別歧視和處女情結,我們該從使用正確名稱開始。
Victoria's Secret 通過 Love Cloud 系列讓社會看到多元的美。
有些人會將帶有歧視的言論當成是玩笑話,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帶有歧視、侮辱性的言辭,會讓對方的精神狀態受到怎樣的衝擊,他們從來都沒有思考過,也不打算去了解。
凱薩琳強生 : 「女性能在太空總署做事,不是因為我們穿裙子,而是我們戴眼鏡。」 “ They let women do some things in NASA, and it’s not because we wear skirts. It’s because we wear glasses.”
今年初,全聯為了宣傳集印花換鍋具的活動,推出了「貴婦養成計畫」系列廣告,主角清一色都是女性,而為了強調鍋具的高品質,廣告訴求女性該如何成為「貴」婦。首先,無論有意或無意,廣告傳達了「女性是理所當然的家務勞動者和家庭用品消費者」的概念。
前陣子我們向讀者募集「一句話說性別歧視」,超過千則讀者留言響應,我們發現,不只是女生,其實男生也深受歧視所困擾,不論男女、體型、經驗,每個人都有可能被歧視所傷害,我們整理了三大常見歧視種類,裡面有你也聽過的歧視嗎?一起來分享你的感受吧。
一個廚具用品廣告,很明確將客戶鎖定為男性客群——尤其是不會做飯的男性,廣告文案內提到,這是個多功能的廚房用具,除了做飯外都可以包辦——而做飯,這正是妻子存在的意義。
禁制實施是否可能產生反效果、觸動人們對「突破禁制」的渴望,現階段仍不得而知。然而值得思考的是,當社會現實充斥著依據性別刻板印象而生的性別分工與歧視,僅是禁止廣告再現「真實」,是否仍有些治標不治本?
也許你是幸運的,從未踏進偏見的牢籠;也許你一直不自覺地承受著固有思維和性別偏見帶來的消極影響,那麼在鼓勵下一代突破這種性別偏見的同時,也可以重新發現自己是否也是早年性別偏見的「受害者」,並做出嘗試改變自己的生活。
年末,作者艾彼為我們帶來市面上兩則典型的性別歧視下架廣告;2016,我們要努力的還有很多很多。
大家好,我們是賓狗英文,這週的性別英語主題是「性別刻板印象」。相信大家常常在生活中聽到「娘娘腔」、「男人婆」、「馬路三寶」,這類充滿刻板印象的字眼,一聽到就讓人白眼翻到後腦勺。
我們應該將厭女情結主要理解為父權秩序的「執法部門」,其整體功能為監督並執行其中的治理規範和期待。同樣地,我們也可以指出,本質上來說,性別歧視應該被看作是父權秩序的「辯證部門」,它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扮演著合理化與正當化父權社會關係的功能。
回想迪士尼的經典反派角色——她們是把孩子關在閣樓上餓三餐的無良繼母,就是對權力汲汲營營的皇后女巫,她們躲在陰暗的角落,深不見光的海底、森林、樹洞,十指伸出骨瘦如柴,面色或蠟黃蒼白,或者擦著大紅唇膏、鮮豔卻詭異的紫色眼影,一張開嘴就能露出如野獸般的獠牙⋯⋯她們的慾望是永遠填不滿的洞——汲汲於年輕貌美、渴望掌權。
近期台大經濟系學會候選人歧視言論鬧得沸沸揚揚,筆者從美國就學的經驗中,分享消弭歧視的最佳方法,邀請讀者一起學會同理。
AI 時代來臨,讓台灣看見更多「國際化」的可能,但缺乏多元的訓練數據,會引發更嚴重的歧視、偏見。
從台劇《她和她的她》的「林晨曦」一角看權勢性侵受害者在傳統華人家庭、現代社會中的困境與解脫。
台灣落實「性別工作平等法」已屆滿 20 年,職場上仍充斥著有性騷擾成分的對話,申訴人數以女性居多。
女人迷【敬未來・近未來】特別企劃,邀請曾經歷性別不平等的讀者,寫下自己的生命故事。讓文字化為力量,陪伴有過相同經驗的每個你。
2020 年 6 月 27 日,海巡署為宣導水上安全與防溺知識,貼出一則「母親疏於照顧釀禍」的圖文,引起性別歧視爭議。有人替海巡署長室緩頰,甚或反過來攻擊女性主義者或婦女團體。或許粉專並非「故意歧視」,但你知道為什麼,我們更該關注這種「雖無惡意的隱性歧視」嗎?
日本搞笑藝人岡村隆史在 4 月 23 日於 ニッポン 放送(日本放送)電台的 All Night Nippon 節目上,回覆聽眾留言「如今受疫情影響是不是暫時不能去風俗場所?」時表示:「現在當然只能忍耐不去風俗店,現在很多人因為疫情影響了收入,我認為大概三個月期間後,可能有很多可愛的女生會在短時間內做風俗娘。等疫情結束絕對有『好事』發生,
「汐止女警開車門不慎,機車騎士撞上受傷」是我對「女」這個字太敏感了嗎?為什麼這則新聞需要強調女性呢?
性別平等教育法立法 15 周年,教育部表示,大眾對許多職業仍具性別偏見,顯示性別平等要走的路還很長。教育部製作圖文懶人包,介紹 4 個女性占少數的職業,包括廚師、護理師、國家領導人及幼教老師。
從葉永鋕事件後,追求性別氣質的差異認同,花了十九年的時間,依舊無法止息這類的霸凌事件在校園發生;台灣同志運動之父祁家威,更是花了三十年的時間去推動同志婚姻的平等權益,直到今日的立院表決案通過,才終於露出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