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女人)都不來關心我(男人)的痛苦!」女性主義者,如何解讀己願他力
阿迪契在《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這本書裡和我們娓娓道來「女性主義」的核心是解決性別不平等問題。
阿迪契在《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這本書裡和我們娓娓道來「女性主義」的核心是解決性別不平等問題。
女人迷 Audrey 性別選書,願每位讀者透過閱讀,長出屬於自己的堅定力量,培養為自己選書的能力。
在臺灣,對開始接觸並認同女性主義的人,叫做「開天眼」,指的是開始理解女性主義並用這樣的知識去觀看世界時,會發現這世界充滿了反女性的人事物。
新冠病毒的擴散,向我們展示全球的人類社群有多不穩定,或詭弱。在大流行病之中,重舉人類平等的價值尤其變得刻不容緩,而這不只是總統競選的口號。巴特勒認為我們應該有一種集體的欲望,在基進的不平等(radical inequality)之中欲求基進的平等(radical equality);我們必須對抗所謂資本主義的「現實主義」,並堅持不論我們是誰或是否手執財政資源,每個人都有權力得到基本的物質需要,包括醫療保障。
這部搞笑到位、層次豐富的電影,用一個瘋狂的晚上完整鋪陳高中生轉大人的過程,就是一連串認同崩毀、衝突、覺醒與再建構的結合。
喜歡艾瑪華森 Emma Watson 的你,一定知道她於今年開始擔任聯合國婦女署的全球親善大使!而近日,她在紐約的聯合國會議的演講更是撼動在場的所有人。以 HeForShe 為題,Emma Watson 讓爭取兩性平等權益不再只是女人的事,而是男人女人都該共同努力的目標!請分享給身邊的男人女人,一起感受這場演說帶給我們的感動。
你認為的「女性主義」是什麼?「打擊」男性特權、徵求女性「福利」?如果以這些字眼來說,那也許在許多人心裡女權人士就是可怕的權利狂。
Emma Watson 重申演講的核心理念,清楚指出女性主義從不等於厭惡男性,舉凡相信平等的人,都是女性主義者。Heforshe 希望打造一個空間,讓男人相信自己能夠脆弱,讓女人能夠堅強;讓男人支持女人,讓女人支持男人,彼此協助。
艾瑪華森先前成立了以女性主義為主要書單討論的讀書會《Our Shared Shelf 》,現在的她不僅是國際知名演員,更是一位熱衷社會活動的女性職人,她更曾擔任聯合國的女性親善大使,致力於性別平權與女性主義以爭取更龐大的社會認同。
性別角色就是那個套在我們身上的模具,在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就套了上來,每個人都被套住,以致我們以為方形的西瓜才是正常的西瓜,被套住的人才是正常的人。而問題就出在,我們不是生來就是模具限定的樣子,我們的自我被限縮,被扭曲,被壓迫,每個人都如此。
感謝艾瑪華森的女權讀書俱樂部,誰說性別不重要?新的一年,我們提醒自己從閱讀性別相關的書本開始,跟 JK. 羅琳、泰勒斯、艾瑪華森當不分國界的書友。
艾瑪華森拍攝《浮華世界》雜誌封面,一席 Burberry 針織外罩袒露雙胸的照片惹議,許多人質疑她捍衛性別平等口徑不一
女性主義者的含義是複雜的。
三月,它是溫柔的,是帶有衝勁的,也是充滿陰性力量的月份。 在 1908 年 3 月 8 號,有一萬五千名女性走上街頭,高喊「麵包加玫瑰」——我們要選舉權、要增加工資,我們要平等,我們要理想的生活。百餘年後,世界各地用著各自的堅韌,衝破社會框架對女性的限制。
要數波娃的重要洞見,肯定是她的大作《第二性》,在這本書中,她直截了當地指出,女人和男人肯定是天性的差別,但女性和男性則是社會文化建構出來的產物。換言之,是誰有權力一直操縱住歷史的進程和社會文化的建構﹖無疑是男性。
性解放讓女性擺脫傳統社會的桎梏,然而當性自由與女體行銷結合時,究竟是讓女性掙脫枷鎖,還是另一種制約?
首次在臺舉辦的 WOW 世界女性藝術節,在高雄衛武營。一起感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女性主義。
南韓射箭選手安山,因短髮形象被攻擊,對此安山回應:剪短髮是因為舒服。隨後南韓,也發起社群運動為安山應援,每個人都有自己身體的自主權。
希臘式袍裝(Peplos)是跨越時空的經典,本系列的希臘式垂墜晚禮服展現俐落線條,具結構性卻又能順應身體弧度搖曳靈動。系列中有寬領的窄身外套,也有取自男士晚宴服概念的設計,以千鳥格紋或人字紋等剛性圖樣,交織出金光閃閃而輪廓挺立的裙子與長褲。
先前,日本一名「搭訕名師」遭到逮捕,這位名師甚至教導學員要在約會中灌醉女性、在對方無力反抗時性騷擾對方,以達目的。
過去給人「男尊女卑」印象的南韓,在 2018 年開始有了新的變化!5 月在首爾惠化地鐵站,發生一場大規模遊行,抗議「弘大偷拍事件」;在 6 月時,南韓女性開始素顏革命;在 9 月,南韓女權運動達上顛峰,有 27 萬名網友聲援具荷拉,要求政府嚴懲「色情報復」。我們開始聽見長期受到父權壓抑的聲音,人們不再沉默,也不再獨自奮戰了。
近年來,女性意識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的覺醒,傳統社會角色規則不再是鐵律。而許多走在當今思潮浪尖上的女藝術家與策展人們,也正用女性的角度說著不同的故事,重新詮釋「何為女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