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性侵:陪伴他走更長遠的路
性侵,陪伴,Metoo,ItMatters
別讓倖存者習慣了傷害與沈默,理解、接納、傾聽、不帶批判的給予陪伴,是我們能給的力量。
性侵暴力為何會發生?

情感教育的失敗
長久以來家庭與社會不夠重視情感教育,更經常塑造錯誤的情感價值觀,例如:「窮追不捨是痴情」、「痴情值得被同情」,更多時候是受到各種偶像劇的誤導,營造出「死纏爛打總有一天等到你」的愛情幻象。
進一步了解
咎責受害者,就是默許暴力
明明是加害者處心積慮設下陷阱犯罪,被害者卻承受著輿論及週遭親友排山倒海的責備,甚至司法系統對其說詞的高度檢視,都遠遠超過對加害者的譴責,這也成為性侵害被害人很難站出來求助的關鍵。
進一步了解
性別暴力,是歧視與權力交織的產物
「性別暴力,是歧視與權力交織的產物。」姿瑩說,「歧視我們都熟。重男輕女文化,遺產不給女生,女生不能當主祭,月經來會帶衰,當代獵巫持續發生。」性別歧視是全球現象,權力分配不均也是。
進一步了解
暴力是由整個社會一起完成的
他們很明白,只要挑更弱勢的、更不會反抗的、更懵懂幼小的、更溫柔乖巧的、更全心全意信賴、崇拜他的受害者,就可以一直強姦下去。真出了事?他們只要站出來,聲情並茂表演一番,不少旁觀者自然會站到更有名望、資源的他們這一邊。
進一步了解我們能怎麼陪伴倖存者?
聽他說話,受害者很可能不會處理焦慮與怨恨
鼓勵受害者自我肯定訓練,指導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慾望

以討論學習性教育,幫助受害者正視
鼓勵受害者學習新事物,透過建立成就感找到自我認同
深入了解方法
社會上還有很多可以使用的管道,例如諮商:

一對一諮商
透過與諮商師一對一的談話,在彼此建立關係與信任之後,根據你的需求以及諮商師的判斷,陪著你在療癒的路上同行一小段距離。

團體諮商
以 6 到10 人的小團體形式,藉由同為創傷經驗的成員之間彼此分享與支持,達到療癒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