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氣溫持續升高,當人體無法通過正常的散熱機制,調節自身體溫時就會發生出現熱中暑的症狀。一起看熱中暑的風險、預防措施和應對方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急診科主治醫師鍾稟彥指出,熱中暑的原因有很多,環境因素是主要誘因,如長時間暴露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當環境氣溫超過 35 度、且相對濕度較高時,人體難以通過出汗來降溫,增加了發生熱中暑的風險。

其中,自身生理因素也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當人體的體溫調節機制失調時,某些群體更容易受到影響,包括老年人、嬰幼兒、慢性病患者,以及需要長時間在戶外工作或運動的人。

此外,某些藥物也可能影響體溫調節,增加熱中暑的風險。

熱中暑「皮膚乾燥無汗」

熱傷害 3 嚴重程度,中暑最危險!

常見的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熱中暑,鍾稟彥表示,熱中暑如果不及時處理,症狀往往會迅速惡化,出現高燒(體溫超過 40 度)、意識混亂、抽搐、甚至昏迷。熱中暑早期症狀包括:

  1. 頭暈
  2. 頭痛
  3. 噁心
  4. 皮膚發紅發熱且乾燥
  5. 心跳加快和呼吸急促

熱中暑和熱損傷差在哪?

鍾稟彥表示.熱中暑與熱損傷的主要區別在於,熱中暑患者往往皮膚乾燥無汗,這是因為體溫調節機制已經完全失效。

猜你想看:心情浮躁、食慾下降,你有「夏日疲勞」嗎?中醫 3 步驟補氣補力

圖片|Photo by Min An on Pexels

熱中暑急救先降溫

鍾稟彥指出,如果出現疑似熱中暑的症狀,應立即採取緊急施救措施,首要任務是將患者移到陰涼處,脫去多餘的衣物,可以用冷水淋浴、冰敷或用濕毛巾擦拭身體來迅速降溫。

如果患者意識清醒,應給予水份或運動飲料補充體液和電解質,但不要讓其大量飲水。

如果症狀嚴重或患者出現意識不清的情況,必須立即撥打急救電話請求協助就醫。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持續監測患者的體溫和意識狀態非常重要。

同場加映:夏天好熱沒食慾?四道開胃又清爽的日本家常菜

圖片|Photo by Andres Ayrton on Pexels

4 招預防熱中暑

鍾稟彥指出,預防熱中暑的關鍵在於採取適當措施:

  1. 避免在最熱的時段(通常是中午到下午 3 點)外出或進行戶外活動,如必須外出要確保充分補水,每 15~20 分鐘喝一次水,即使不口渴也要主動飲水。
  2. 穿著寬鬆、淺色、透氣的衣物有助於散熱。
  3. 在室內時,使用空調或風扇來保持涼爽。
  4. 對於必須在高溫環境工作的人,應調整作息,增加休息頻率,並在陰涼處休息。特別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更要注意避免暴露在高溫環境中,並保持室內涼爽。

鍾稟彥強調,熱中暑是一種可以預防與治療的嚴重疾病,通過了解其熱損傷的風險因素、及時辨別症狀,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發生熱中暑的機率。在炎熱的季節,個人都應該多留意自身和周遭的狀態,避免熱中暑產生不可預期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