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即將踏入職場,或是正在人生岔路迷惘,以下 4 方法推薦給正在踏入人生新階段的你:更清楚了解自己,能減少對未來的焦慮。

文|吳博毅諮商心理師/旭立心理諮商中心

小哲是一位高三學生,卻正面臨升學或就業的選擇。因為原先想就讀資訊系的他,在施測興趣測驗後,發現最高分的竟是醫藥科系,次之才是資訊,這讓他對於科系選填有些迷惘。

然而模擬考成績又不甚理想,若要選填醫藥科系就沒辦法進入理想的學校,因此小哲猶豫是否要先就業,之後再回頭重考,卻又擔心浪費時間。

六月鳳凰花開,畢業季到來,對於未來規劃,學生們幾家歡樂幾家愁。和小明一樣不確定未來的方向的學生不在少數,由於對未來還沒有明確的圖像,容易因為外在資訊的變化而無所適從。

為什麼大部分學生會遇到這樣的狀況?讓我們透過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son)提出的社會心理發展階段進而認識他們的困境。


圖片|Photo by Joshua Hoehne on Unsplash

社會心理發展階段:12 至 18 歲(青春期)

在艾瑞克森的理論中,青春期大約是在 12 到 18 歲之間,這個階段的重要任務是形成「自我認同」,也就是在心理上能自主、在行為上能自我肯定。

若順利發展,個人將會整合自我現況、生理特徵、社會期待、過往經驗、現實環境與未來希望等六個層面,使自己對於「我是誰?」這類的問題,不再感到迷失與徬徨。

相對的,若未順利發展則會產生角色混淆、失去自我控制力與安定感,造成認同危機(Identity Crisis)。也就是不太確定自己是怎樣的人、做選擇時猶豫不決,缺乏方向與目標。

同場加映:畢業感到迷惘,怎麼辦?5 個方法走出社會新鮮人的焦慮,定義自己的成功!

青少年將在此階段藉由對自我的省思與覺悟,試圖找到他在團體中的地位與社會的期望,並試著在不違背自己需要、價值體系及良知的情況下,調整自己的行為,以增進對環境的適應性。

他們會受到來自家庭、同儕,學校和社會的各種影響,並開始建立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他們也會面臨到與同儕之間的壓力和關係問題,以及對自己身份的不確定感。


圖片|Photo by Papaioannou Kostas on Unsplash

小哲所處的狀態,即是對於自我認同的概念感到模糊及迷惘,也容易受到外在的影響,使得自己進退兩難。當青少年面臨這樣的狀況時,能否有效應對、找到自己的方向,將是需要面對的課題。

四方法幫助青少年面對認同危機

一、與信任的人交流

找到可以信任和支持自己的人,與他們分享內心的感受。除了將情緒表達出來後可感到舒緩,他人的支持和理解也能幫助你勇於面對挑戰。過程中可以善用輔導室的資源,並幫助自己找到身心狀態的平衡。

二、自我探索

思考自己的興趣、價值觀和目標。探索自己是一段持續的歷程,透過認識自己的價值觀、能力、特質和目標,你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從而減少對未來的擔心和焦慮。

同場加映:我能說出內心話嗎?找到溝通界線:自我認同比他人理解來得重要!


圖片|Photo by Omar Lopez on Unsplash

三、接納自己

每個人都有較擅長的事物,也有待學習、開發的能力,不需要刻意拿來跟他人做比較,而是學會欣賞彼此的不同。從自我探索開始,進而練習接納自己的狀態,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擁有自己的價值與意義。

四、制定計劃

制定一個明確的計劃來應對未來生活。這包括升學規劃、尋找工作或實習機會、進修計劃等。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可以幫助自己感到更加穩定和自信。

走在自我認同的路上

如果現在的你仍不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想追求什麼?其實也不用太擔心,人生就是不斷在發現及探索,路途中總會遇到令我們印象深刻的風景,也會為我們帶來學習成長。

同場加映:2024 年六個旋風成長 Tips,自律蛻變就靠這些方法!|與軒軒講每月能量包

在形塑自我認同的路上,最重要的是「跨出第一步」,透過了解自己會讓未來的圖像慢慢清晰。不用把眼光聚焦在離目標有多近,而是回頭看到自己離出發點有多遠,光是「在路上」這點就值得好好的欣賞自己了。

相信今天的你,一定有比昨天更進步一點,慢慢朝向理想的未來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