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沒來由的焦慮,覺得生活一團亂?心理師分析焦慮成因:不安來自對生活的「不可控」,找本適合自己的手帳,書寫能讓你在焦慮中穩住步伐。

一部份前來心理諮商的個案的議題,是他們在生活規劃上的混亂,如知道事情要做但沒去做、做了卻拖著做、不知道如何起動,起動不久又會混亂起來。

「心理師,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是我常常聽見的訴求。

如果探問下去,往往發現影響著人們有效或條理地思考的,是背後未被指名的「焦慮」。

一般大眾的做法都是直線思考的,即想找出自己在焦慮甚麼,然後就處理它。好比因為焦慮工作出錯會被責罵,就去把事情盡可能做到完美才交出去。但以嚴謹的心理學觀點看,這些都不是焦慮,而是恐懼。

恐懼是可被指認的某物,就像怕上司指責、社恐、懼高;然而,焦慮則是一種「我不知道自己在焦慮甚麼」的不安與慌亂,一如佛洛伊德指出:

「焦慮是對某事的焦慮,它具有不確定性和沒有對象的性質」,它既是某種創傷的自動化反應,亦是接近這個看不清的傷口前的身心警備訊號。[1]

我們能夠對「恐懼」直接工作,但「焦慮」則是另一回事。由於無法對焦慮直接工作,所以許多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在焦慮中前行。

而這趟令人不安的旅程,其實可以有各種穩住自己的準備和工具。


圖片|哈里斯 提供

臨床經驗模擬焦慮案例

一位女士最近在公司裡負責一件重要案子,她知道自己要查看前人的資料、翻閱最新的文獻,然後整理成一次向上頭的匯報。她焦慮自己做不來、做得沒效率、或無法抽空去做⋯⋯事實上,除了有能力且自信滿滿的人,任何上班族多少都會焦慮。

探究女士焦慮生成的背景,是她從小就缺乏一套有效的知識整理技巧或問題解決步驟,因此每次看工作資料時,她都會陷入看完卻無法整理、整理時又沒有章法的自我質疑之中。每當自我質疑的聲音響起,她就更確信自己無法處理眼前的工作,而當工作真的做不來,她便掉進新一輪的惡性循環之中。

同場加映:上班日等於焦慮日?三個練習,讓焦慮變為工作動力

在諮商中,我們很難就「怕交不出匯報」這份「焦慮」做點什麼,卻是間接地針對女士的生活安排、學習策略,資料整理等方面的技能,及改善以後的「自體感」(sense of self)作鞏固!

當人面對「焦慮」之際,要是能感受到自己並非無助或無力的,而是有能力去規劃、耙梳、整理、安頓與應對,他便能夠慢慢以──自體心理學所說的──凝聚的自體感,去面對令人焦慮的事情。

失控與主控的時間樣態

失去凝聚的自體,其實代表一種「失控」,自我的不受控。在工作上,常表現為人們不知道自己的能力為何、不懂得花多少力能換來多少成果、不清楚時間能被如何掌握,而非被時間推著走。

就許多這類型的個案,我常常問他們:「你們有寫筆記、記行程的習慣嗎?」答案無一例外:沒有!

到底是都市人對管理自身都過於自信,還是電子化已成了都市人引以為傲的生活樣態?彷彿得坐在那間綠色美人魚招牌的咖啡廳裡使用某種水果品牌的筆電與手機,把行程都記在手機裡,日子就過得夠高效率?

然而,會不會放棄了沈澱下來慢慢書寫,反而代表我們失去了對生活的「主控」?

人們以為多花費時間去書寫與筆記,但其實是為自己「保留」那些原本會被高速的科技沖刷掉、失控掉的「時間」,好用來沈澱與成長、讓自己真實的學會認清自己、管理自己、調整出適合自己的生活步調。

同場加映:今天就開始動筆!寫日記的 7 大好處:記錄回憶、整理思緒、增加健康&幸福感

焦慮的失控感,可以被自體的主控感慢慢馴服。就像新佛洛伊德學派的精神分析師荷妮(Karen Horney)所指,當使人感到無助的「基本焦慮」被化解後,個體的思考、溝通、學習、親密及性關係,都會逐步因安全感的建立而改善。[2]


圖片|哈里斯 提供

筆記對心理師工作的幫忙

從當年實習開始,每年年底我都會到各大文具店搜尋合適的年曆手帳,因為諮商工作就像排課表一樣,一位接著一位,我需要一目了然,同時能對工作排程有主控感。

可惜我從未買到滿意的手帳,好多本的內容不是時間的切分不足、就是排版難用、書封太醜,直到最近開箱女人迷的「2024 play with time 手帳」,我便知道之後的入手方向了!

這本手帳給我濃厚的「時間感」,從排版上就配置了一些計劃、追蹤、大小目標的檢視頁,又在每一天的日程中,能夠讓使用者自由發揮。

好比我一般從早上九點開始接案,有時候最晚會到晚上十點,這本手帳就完全符合我的強迫式工作安排,讓每一天要做的每件事、每個空檔都變得一清二楚。


圖片|哈里斯 提供

生活可以很忙碌,但在主控下將能面對焦慮。結尾送上「2024 play with time 手帳」我的專屬折扣碼,讓我們一起面對 2024 年的種種焦慮。

我是哈理斯心理師,歡迎分享文章給您想到的家人朋友,追蹤我的 FB 或 IG;若有心理諮商與相關需求,可電郵給我或聯絡伯特利身心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