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自卑而過度補償,真的好嗎?」心理師解析《飢渴遊戲》,讓你知道不允許失敗的完美主義,讓你特別,卻也孤獨

文|張銓諮商心理師

《飢渴遊戲》是 2023 於 Netflix 上映的電影,內容講述了一位接手家中小吃攤的無名女廚師歐伊,在因緣際會下,加入了享譽全國的主廚保羅所建立的廚師團隊。歐伊原本希望加入團隊後,自己也可以變得特別,後來卻發現,那樣的特別,好像不是自己想要的。

過度的補償,是因為極度厭惡再次感受到自卑

保羅主廚對於料理有極致的追求。他會親自到貧窮的小漁村挑選最新鮮的食材,對團隊中廚師們烹煮後呈現出來的色香味也沒有絲毫的妥協空間,他也不斷地創新,想出各式各樣的料理方式。

這讓他成為最「特別」的廚師。追求極致本身就是極為辛苦的事情,為什麼他能夠一直走在這條路上呢?他的心理動力是什麼呢?這好像可以從他和歐伊的對話中看出一點端倪。


圖片|《飢渴遊戲》劇照

他在歐伊去探望他的時候,說了自己小時候的經驗。他媽媽在有錢人家做幫傭,他也有去幫忙。

在幫忙過程中,他對有錢人吃的魚子醬產生了好奇,就跑到冰箱想拿一點出來嚐,結果剛從冰箱拿出來,就被有錢人的小孩發現,大喊他是小偷!嚇得他鬆手打破了魚子醬,他媽媽也因此被有錢人破口大罵,還跪在地上道歉,工作了好幾個月才付清賠償。

這次的經驗也讓他立下了當上被有錢人渴求的主廚這個志向。他說:「我想當主廚。一個有錢人會跪在地上,哀求我為他們做菜的主廚。我要讓他們渴求我!」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曾說過,每個人在成長、適應社會的過程中,都會產生「自卑感」,那是一種覺得自己不夠好、無力的感受。為了要克服自卑感,人們會運用「補償」的心理防衛機制。

當自卑感太過強烈,或是影響太深刻,有時候人們會「過度補償」。換句話說,就是不只要變好,還要變成最好的那一個。要避免任何會讓自己感覺到自卑的情形發生。

保羅主廚所做的事情就是「過度補償」最好的例子。被羞辱、被貶低、被認為毫無價值的童年經驗,讓他深深地感到自卑,他極度地厭惡這樣的感覺。為了不要再次感受到這樣的自卑,所以他不斷地努力,超乎常人的努力。這讓他取得超乎常人的成功,同時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

猜你想看:自卑是生命的日常:真正重要的不是你的過去,而是你想追求的未來


圖片|《飢渴遊戲》劇照

爬上巔峰,身旁卻沒有一個愛自己的人

成功了,然後呢?

保羅主廚在歐伊也成為有名的主廚後,來到她的餐廳,跟她說:「妳成功之後,只會想到「我何時會從懸崖邊緣摔下來?」、「我現在已經過時了嗎?」,妳會緊緊抓住妳的成功,沒有意識到自己失去什麼了。」

這正是保羅主廚的寫照。他一輩子在追求成功,或是他所說的變得「特別」,這樣的執著讓他沒辦法跟別人建立起深刻的情感連結,因為沒有人受得了他對人的羞辱和貶低。

他在童年經驗中被人羞辱和貶低,讓他感到強烈地自卑。當他沒有好好地看看自己,療癒心中的傷痛,他就會不自覺地用這樣的方式對待別人。

這也是我在諮商現場時常會看見的情形。個案心理受了傷,會感覺到痛,可是沒有去處理,就會潛意識地做出一些行為讓別人(包括心理師)也感覺到這樣的痛。這是療癒傷痛的其中一個階段。假如沒有跨越過這個階段,就可能讓身旁的人也受傷,選擇離自己而去。最終,像保羅主廚一樣,身邊空無一人。

同場加映:《願你擁有憤怒的自由》|你豎起刺的憤怒,滿佈著害怕不被愛的恐懼


圖片|《飢渴遊戲》劇照

每個人都是可以重新做出選擇的

歐伊正是意識到那樣的失去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最後選擇回到了自己家的小吃攤,成為那裡的主廚。因為她知道,雖然那不是成功、特別的樣子,卻是她自己想要的樣子:跟自己愛、愛自己的人在一起。

附註:文中刻意使用保羅主廚跟歐伊來指稱,是想要呈現出保羅重視身分地位以及隨之而來的特權,歐伊更重視自己身為一個人,而不是某種身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