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三夭《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的歌詞有一句:「會不會妳也跟我一樣,在等一句我願意」。想要等到一段感情的「我願意」,不如多多行動、用心經營,或許能更早得到美好的答覆。

Hi,海苔熊你好:

最近在網路交友軟體上認識了一位女生,離過婚,有小孩,起初,單純只是想跟她聊聊天,也交換了 Line 與照片,一開始覺得她很辛苦,要一個人要帶小朋友。聊到後來,我自己卻不經意地愛上她⋯⋯

我們每天會互道早晚安,分享日常生活的事情,到會擔心她工作的問題,擔心到會讓自己心情不好的狀態。她也知道我對她的關心、擔心,我們互動都很好,但我還沒勇氣跟她直說 XDD。

現階段似有似無的曖昧,確實耐人尋味、令人著迷。也許就像,歌曲最後那句「會不會妳也跟我一樣,在等一句我願意」。

喜歡個一個人,真的能不顧一切嗎?但我自己卻是很喜歡她甜美的笑容、傻傻的態度,現在可能連空氣都是甜的,想知道最後的答案是什麼,不管是好是壞,都願意承受。

by v~~(點播時間:2022/3/15 下午 5:37:32)

嗨!v~~:

收到你的信真是開心,從為你點歌開始連載以來,度過了好幾個年頭,堂堂來到了 190 多集,大部分的點播內容都是傷心、氣氛、難過、徬徨或無助,很少有積極雀躍,充滿期待的電波,所以收到你的信,分外開心。也因為這樣,我突然覺得回覆起來有點困難。

每個寫信來的人都懷抱著某種疑問,或者想要尋求解答,但感覺你似乎洋溢在粉紅泡泡當中,我突然覺得不知道自己能夠回你一點什麼,難不成要把你的泡泡戳破嗎?

一直到今天睡覺前,我翻開手邊的繪本《Big Panda and Tiny Dragon》,裡面有兩段話讓我印象深刻,我想先跟你分享第一句(p.117)[1]

「有時候你能做的,就是替人泡杯茶。對方需要的,也只是一杯茶。」

(Sometimes all you can do is make someone a cup of tea. It might be enough.)

這句話讓我想到了,或許我能夠做的就是好好泡一杯茶,靜靜的聽你說,仔細閱讀你在文字裡面說了什麼,而不是想要給你一個快速的解答。


圖片|Photo by 五玄土 ORIENTO on Unsplash

重複閱讀你的信件我發現,其實你除了著迷在曖昧不明的那種感受之外,似乎還有其他的感覺夾雜其中,包括:

  1. 不確定她是不是也一樣喜歡你,她雖然也感覺到你的關心,但不曉得她是否對你也有同樣的意思。

  2. 不確定自己是不是願意為了愛而「不顧一切」,包她過去發生過的事、以及之後可能要跟她一起照顧小孩等等。

  3. 不確定如果坦白告訴她自己心裡面的想法,會不會被打槍、不知道最後的結果會是什麼⋯⋯

乍看之下第一個和第三個很像,但其實不完全一樣。第一個不確定感比較是「她會不會也喜歡我」,第三個不確定感更多了「如果她也喜歡我,會不會願意跟我在一起?」

比方說,就算兩個人都有相同的心意,都彼此喜歡,也可能最後不會走在一起,例如她有其他現實的考量,或者是在意一些「兩個人相愛」以外的事情,例如擔心別人的眼光、害怕你對她只是一時的喜歡不是真的愛、被過去的傷痕所捆綁,還不敢太過相信一個人等等⋯⋯

只不過第一個不確定感和第三個不確定感,都不是你可以控制的,你只能問自己願不願意奮不顧身地去愛她——也就是減緩心中對於「不顧一切」的不確定感。

推薦閱讀:「30 歲的愛情觀,該是怎麼樣?」柯佳嬿:若有人還願意放手去愛,請不要笑他


圖片|Photo by tickcharoen04 on PIXTA

所以接下來我想跟你分享書裡面的第二句話,也非常發人省思,書裡面的小小龍(Tiny Dragon)想要開一間店賣恐怖南瓜,但他怕自己會失敗賠錢,他的好朋友大熊貓(Big Panda)跟他說(p.116):

「你是有可能會失敗,小傢伙,但如果你因為害怕而連試都不去試,那你就鐵定會失敗。」(You might fail, little one, but if you let fear stop you from even trying, failure or is assured.)

我第一次看這句話的時候,覺得根本就是老生常談,就是那種路人甲經常會說的「你連嘗試都不願意嘗試,那麼就注定失敗」,但仔細看英文卻有另外一種感覺。

那句“let fear stop you from even trying”當中的 fear,可以想像成有一個用恐懼和害怕建築起來的巨大牆面,在這面牆的背後,有你想要跟渴望的東西,可是你不確定那個東西是在還是不在。

換句話說,恐懼(fear)就是這面牆、就是阻礙你、讓你不敢前進的障礙。

於是這裡就來了一個問題:越過這面牆,會需要許多的精力與勇氣,有沒有可能在爬上去之前,就知道這道牆值不值得越過?

人生有很多東西是不確定、沒有辦法預測的,但感情是很特別的,你可以從和他的相處當中慢慢地去覺察到「在牆背後的是不是你想要的」。

就像你問的那一句「喜歡一個人真的可以不顧一切嗎?」這句話或許可以換另外一個角度思考:你想要跟她維持什麼樣的關係?你所謂的「不顧一切」,真的可以抵達你想要的關係嗎?

同場加映:「愛是一個一個心動的微小瞬間」關係心理學:如何長久地去愛一個人?


圖片|作者提供

心理學 OK 繃

這裡的「想要的關係」並不是指兩個人的身分(例如曖昧、在一起、結婚),而是指你希望跟他的相處模式和狀態是什麼。

比方說,我經常會用伴侶治療裡面的經典問句「典型的一天」(A typical day)來做關係思考的導引:想像一下你跟她在一起/結婚之後,你典型的一天長什麼樣子?

  • 打算一起生活,還是分開居住呢?

  • 分開住的話,希望約會的時候對方帶孩子一起來嗎?

  • 希望孩子怎麼稱呼你呢?想像自己和對方、對方的孩子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 有考慮跟家人說你們的關係嗎?

  • 一起住的話,有考慮要住在哪裡嗎?

  • 早上起來是誰去準備早餐?

  • 誰負責帶小孩上幼稚園?

  • 兩個人都去上班嗎?還是有一個人負責打理家務跟照顧小孩?

  • 相處時大部分聊的是什麼話題呢?

  • 平日會回家吃飯嗎?

  • 誰去幼兒園接小孩呢?

  • 睡覺和小孩分開睡,還是一起睡呢?

  • 假日希望的安排和生活是和小孩一起嗎,還是把小孩交給保姆,偶爾讓彼此有兩人自己的相處空間?

你會喜歡:不要讓婚姻變成愛情的墳墓!婚前我們該知道的 8 件事:不因年齡而將就

我第一次知道「典型的一天」這個技術的時候,有一種「被潑冷水的感覺」,好像那種很美好很浪漫的感情,一下子回到了務實層面,那些曖昧、讓心癢癢的部分,瞬間都消失了,剩下好多的義務跟責任。

但後來我才發現,如果沒有好的規劃跟想像,那麼那個幸福和浪漫的感情很容易就只淪落為想像。

例如很喜歡對方的聲音、很愛對方笑起來的模樣、很渴望能夠每天和對方相處在一起,但真正在一起之後才發現,彼此之間有很多的不適合、或者是雖然很適合,但卻因為許多現實的因素,不得不分開。

換句話說,事前先考量在一起之後的「典型的一天」,反而是保護關係能長久維繫的重要關鍵。描繪典型的一天,就是嘗試去感覺兩人生活的風格(style-of-living)是否契合 [2]


圖片|Photo by Derek Thomson on Unsplash

另一個和上面相反的觀點也提供給你參考。繞過不確定感的另外一種方式是「先做再說」(just do it)。

蘇奕賢心理師指出,很多時候我們會等待「感覺來了」採取行動,但等著等著,會發現感覺可能一直沒有來,然後就會卡在原地 [3]

比方說我們在做重大決定之前可能會拖拖拉拉,想東想西,甚至考量了很多自己不知道之後能不能夠承受的事情(就像前面所描述的「典型的一天」),可是這個考慮並沒有讓你前進,反而讓你更猶豫、躊躇、不確定。

比方說你明明知道有一個重要的報告要交,但是你拖拖拉拉,想著「今天好累喔、明天再做啦、我想要耍廢、現在沒感覺啦等等⋯⋯」但如果在這時候老闆打了一通電話來說客戶明天早上就要,你會不會突然跳起來,拼死拼活也趕出這份報告?

很多時候我們在等待感覺,但是卻忘了,感覺不是等待就會來的,有些時候需要靠「行動」才會連接到感覺。

比方說你可能從未想過晚餐要吃豬腳飯,但經過巷口的小吃店,發現香味撲鼻,就不知不覺被吸引進去;或者是你從未想過要選擇在這一天表白,但那一天看著她的背影,心癢難耐,不小心脫口就說出你對她的感受⋯⋯

當我們還沒有足夠的動力去做出決定的時候,「累積經驗」就是關鍵,在感情裡面,就是累積多一點和他相處的經驗,這樣子就會避免自己總是停留在想像(或幻想)當中。

因此,面對一段曖昧的關係,你可以試著打開自己的經驗,去感覺你和他相處的時候那些心裡面發生的事情,一些潛藏的動力,就會默默推動著你。

面對未知,恐懼和害怕是正常的,但這也象徵了生命的改變即將發生。

不論說出口確認關係之後的結果是什麼,那個願意接受改變的你,都值得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