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效率不佳的時候,你會疑惑說:「到底要怎麼提升我的工作速度?」但也許你應該試著想:「我要怎麼減少手邊的工作?」

有時候工作的事情一多,如果又是相對挑戰的任務,就會感到快不能呼吸。

工作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容易分心、在焦慮之下挑選相對容易的工作來做,讓自己感覺「有做點什麼」,但其實真正重要的工作卻遲遲還沒開始,就像一壺在瓦斯爐上的水,愈來愈燙、煙愈冒愈多,再不了多久,就要發出燒滾時刺耳的尖叫聲。

前陣子內心剛好處在一個相對不平靜的時刻,就在這個時候有機會閱讀到柚子甜的《專注,是一種資產》這本書。宇宙很神奇,會用祂的方式提醒你:嘿,你是不是忘記專注在當下、好好生活了?

曾幾何時,一次只做一件事情的人變成稀有動物?吃飯的時候滑手機、走路的時候聽廣播、連工作也是想同時處理不只一件事情。


圖片|來源

書中提到現在的人們分成「無聊型多工」以及「恐懼型多工」:

前者因為尋求「快感」而想要不斷接受刺激,吃飯無聊就想一邊看電視、跟朋友聊天無聊就想滑手機,刺激上了癮,最終陷入「無聊 — 找刺激 — 無聊 — 找更多刺激」的折損身心的生活中。

後者則是因為「害怕說不」、「害怕說等一下」、或是「害怕失敗、怕落後、不想輸」等心態,讓工作的時候有人請你幫忙就馬上放下手上的工作處理,或是瘋狂地在所有空檔吸收新知,表面上像是「上進青年」,實質上卻藉由這樣沒有品質的「多工」持續餵養匱乏的優越感。

我想我大概偏向後者,重視他人的感受以及高度(或某種程度不切實際)的自我要求,讓我容易想即時解決他人的問題、滿足他人的期待;或想把時間作自以為最有效的運用,深怕這時候不學習、不工作就會跟不上別人、或是無法把工作做到對自己要求的水準。

但是就像書裡面說的,「沒辦法一次專注完成一件事情」,在各種工作任務中切換,其實造成效率、遺忘與情緒的耗損,最後你自以為的有效率,其實並沒有讓成果更好,反而降低生活品質、讓自己更加焦慮(因為可能到最後什麼事情都只做了一半,沒有一件事情完成。)陷入惡性循環。

推薦閱讀:健康職場學:你能夠做更多,不代表你就應該這麼做

我特別喜歡柚子甜自己實驗「練習專注」一年下來的心得,那就是從「日常小事」開始練習專注。

她在書中提議從這七件事情做起,分別是:吃飯、閱讀、運動、通勤、走路、使用手機或電腦、與人交談。

我是個重視生活的人,總是提醒自己要好好生活、好好照顧自己,雖然有時候遇到生活中的毛線球,還是會一時失去平衡與內心的平靜,但大抵還是把「好好生活」放在生命中重要的位置。所以柚子甜的提議,很對我的味。

吃飯、閱讀、運動、通勤、走路、使用手機或電腦、與人交談。這七件看似芝麻綠豆的小事,要真的有意識地練習專注當下就只做那一件事情,其實困難到不行。

吃飯的時候,你就是會拿起手機;走路的時候你會開始神遊不知道去哪裡;閱讀的時候就會想要起來泡茶、看看手邊亮起來的銀幕;更不用說通勤、用電腦手機的時候,你記得起來上一次你搭捷運沒拿出手機、用電腦不分新開新視窗是什麼時候了嗎?

雖然困難沒有錯,但上個禮拜我還是努力照著柚子甜的步驟有意識的練習,並且配搭瑜珈當作「練習專注在當下」的運動,結果心,真的慢慢地平靜下來。

專注的時候、慢下來的時候,看待事情的眼光變得逐漸清澈:我會發現工作其實沒有我想像的那樣困難,尤其當我專注一件事情慢慢做,就能越來越穩定地延伸下去;我會困惑自己為什麼要為那些無法控制的事情擔心、或發現自己像是無頭蒼蠅一樣沒有幫事情排定優先順序就忙的驚慌失措;我會想起自己生命中最看重的那些價值、原則、理想的生活樣貌,然後就像在暴風雨後撥雲見日,看到北極星一般找回了繼續前進的方向與勇氣。

然後我也想起了幾年前在加拿大乾媽家的後院,那是我每天最喜歡的時刻,坐在椅子上握著一杯剛煮好的咖啡,看著草地上尚未蒸發的露珠、聞著秋天混著早晨有點潮濕的空氣,曬著剛探出頭來、溫暖得剛剛好的陽光,低頭喝一口手中熟悉的咖啡。

我會如此喜歡那個時刻,原來是因為那一份如此專注地感受那個當下所帶給內心的踏實與平靜;是因為如此專注在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所發現到的美好帶給內心的滿足與感恩。

這就是「專注」的力量,帶來人們最好的狀態——「內心的平靜。」

你會喜歡:別讓人生被未來綁架!「活在當下」的三個行動

如果你也剛好和我一樣,面對生活中各種壓力與混亂,不妨從柚子甜的七個生活專注練習開始,或許你能慢慢找回清澈的目光、找回生活的主控權,也找回內心的平靜、生活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