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許聽過薩提爾的冰山理論,但該如何用這個理論來解釋家人間又親密又陌生的關係?用冰山理論圖解親子關係,讓家庭中的每個人更了解彼此!

文|蔡季葦

跟著探索冰山的首部曲,我們學到了人們在溝通中的姿態,及如何了解彼此內心的冰山。但是,冰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真的可以用在生活中嗎?

推薦閱讀:鄧惠文談家人:父母孩子之間,不可以只剩彼此索取

還記得幾年前很流行「打電話給家人說我愛你」的活動嗎?在 youtube 上,我們可以搜尋到許多人打電話給父母說「我愛你」的反應。現在,我們就透過這 4 部小短片,來看看親子間的冰山吧,請看 VCR! 

國小孩子的「我愛你」

一群可愛的小孩子用學校的電話打給爸爸媽媽說我愛你,有的害羞的傻笑、有的細心地按照草稿念出想說的話、有的卻突然說不出話,紅了眼眶... 

青少年孩子的「我愛你」

高中的孩子在母親節前的課堂上,打電話給媽媽說我愛你,媽媽們似乎都被孩子的話嚇到了,但在孩子的心裡,似乎有許多隱藏很久的心情...

在馬來西亞的一所中學,孩子們同樣在課堂上和家人說我愛你,但每一句「我愛你」的背後,好像都有著不同的故事...

成年子女的「我愛你」

「我愛你」這句話到了家人面前,已經夾雜了太多的故事與情緒,尤其在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之間,因為經歷了越多、傷痛越多、遺憾越多,愛就更難說出口⋯⋯

看完影片我們可以發現,告白的孩子們和被告白的父母親都有許多不同的「反應」。孩子們說「我愛你」當下的反應是什麼呢? 有的害羞、有的尷尬、有的傻笑、有的哭泣;而家人聽到「我愛你」當下的反應又是什麼呢?有的正面回應、有的打哈哈過去、有的驚嚇,以為發生了什麼事了!

同樣一句「我愛你」,每個人說出來時的反應不同、心情不同,造成這些不同的原因也不一樣,其實這就是冰山的樣子,說「我愛你」只是外在的行為,在這個行為底下埋藏著的是不一樣的情緒和故事。

冰山水面上是我們肉眼可以直接看見的「表面行為」;冰山水面下是我們無法直接看見的,包含做出這個行為的「姿態與反應」、「內心的情緒與感官的感受」、「產生情緒與感受的原因」以及最深層的「內心渴望與需要」。

例如,國小的孩子說了我愛你(表面行為)之後,爸爸回覆她:「好~爸爸也愛你!」,孩子就開始哭了(姿態與反應),為什麼呢?她邊哭邊說:「爸爸謝謝你把我養長大⋯⋯」或許在孩子的心裡,充滿的是對父親的感恩與敬愛(情緒感受的原因),當爸爸也回應「我也愛妳!」的時候,孩子感受到「被愛的」(渴望),同時也重新感受到她與爸爸之間的情感(重新連結)。

第二個例子,在青少年孩子說了我愛你(表面行為)之後,便開始掩頭哭泣(姿態與反應),為什麼呢?他邊哭邊說:「謝謝你一直以來照顧我,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好兒子⋯⋯」,在他的心中,或許哭泣的原因是來自於對母親的愧疚,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兒子(情緒與感受的原因),而心底或許是希望得到母親的愛和原諒(渴望)。

透過冰山的概念,我們可以一層一層的去了解自己的內在情緒與想法,但他人的冰山仍需要透過「對話」才能夠真正的了解,而不能只用猜測的。因此,親子之間的對話就顯得更重要了。

推薦閱讀:與家人出遊教我的事:越緊密的生活,越知道彼此不同

透過「溝通姿態」可以幫助我們覺察刺蝟脫下外殼後的真實心情,透過「探索冰山」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的內在情緒,接下來,我們要透過「冰山的對話」,來練習如何探索對方的冰山。

冰山的對話練習四大重點

重點 1:問問題

保持對一個人的好奇心是探索冰山的重要關鍵,在冰山的對話中,必須透過詢問問題來建立連結,而問問題的重點在於探索問題的成因及細節,以了解事件的脈絡。

重點 2:給予回饋

當孩子願意回答我們的問題時,可以重述他/她的話,核對事實,也能透過表達自己的感受來同理孩子的心情。

重點 3:探索冰山

當孩子願意繼續和我們對話時,可以逐漸向冰山下探索,詢問他的感受、情緒以及背後的情境跟原因。若此時孩子有新的情緒產生,也能慢慢引導孩子抒發情緒,進而思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重點 4:解決問題

當我們與孩子已經彼此了解,且情緒穩定時,就可以來解決一開始的問題,可以依著孩子的年齡與情況調整,或許利用引導的方式、或許可以一起討論,一起建立對事情的共識,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 

透過冰山的對話練習,親子間的對話可以有更多的連結跟理解,較能夠避免產生誤會。其實,冰山對話不限於親子之間,也可以應用在伴侶相處與人際溝通上!

不過,冰山的對話方式也不見得一用就見效,因為我們沒辦法在一開始就完全掌握冰山對話的重點,但是透過日常的對話練習,我們可以逐漸累積親子/家人間的信任感、連結感,慢慢地,家人間的關係就可以更加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