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加深靈魂的記憶,而孤獨,讓我們靈魂愈加飽滿。孤獨是什麼樣子呢?如果孤獨有色彩,那會是什麼顏色?如果孤獨有形體,那會是什麼樣的外貌?如果孤獨可以書寫,我們可以讀出什麼輪廓?這次,我們可以在這裡,找到和自己相似的孤獨,透過推薦的書單,青春期難以言喻的孤獨感而有了新的詮釋和出口。

孤獨造就文學

過去,些許孤獨感被視為理所當然而欣然接受,每個人也對孤獨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是現在只要稍稍感到寂寞、心情低落就高呼「微憂鬱」,甚至還被認為有精神異常的傾向。事實上,若以負面角度看待孤獨,的確會讓人陷入憂鬱,雖然這種惡性循環確實存在,但現代社會卻過於強調孤獨的負面影響力了。

對於將孤獨視為盟友的我來說,一心只想著希望這本書能讓人以正面觀點看待孤獨。在文學的世界哩,人本來就是孤獨的,這種形容再貼切也不過了,當文學家筆下的世界越孤獨,讀者就越能以「如果我也能產生這種情感就好了」給予正面肯定。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就是代表例,看到書中主角過濾、熬煮純度百分之百的孤獨,讓人驚呼「哇,居然有這麼孤獨的人」的同時,想必也鬆了口氣。事實上光是喃喃自語說著「我失去身為人的資格了」,就足以產生自我安慰的心情。太宰治宛如基督受難般全盤接受了讓人生不如死的孤獨,選擇了憧憬的自我了結,對他來說這也正是讓心情輕鬆的方法。

生死輪迴生命來來去去,人隱懷著孤獨一人的絕望而生活,這是理所當然的事。這麼一想,我們就能從自體中毒(新陳代謝過程產生毒素而中毒的現象。) 所產生的負面碎片裡逃脫。

存在主義之父索倫・奧貝・齊克果(Søren Aabye Kierkegaard)描述對生活不安與絕望的著作《致死的疾病》,其中寫道「孤獨是生命的要求」。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的《百年孤寂》,描寫孤獨依附於南美洲大家庭的悲壯物語。當接觸到這類文化的孤獨之作時,至少我們會因共享孤獨感而與偉大的文壇巨星產生連結。

在日本擅長描寫孤獨的作家首推太宰治與中上健治,不僅才能出眾,逝世後仍好評不斷的他們,其實遭遇了不為人知的孤獨,想到這就讓我湧現勇氣。閱讀描寫孤獨作品的這個行為本身,就是肯定孤獨,也是從寂寞深處谷底翻身的方法。青春期是開始理解這種孤獨感的第一期,以下是我推薦給青春期、青少年時期的人們閱讀的孤獨之書。

【青春期】

青春期是成為大人、獨當一面的過程,此時也很容易陷入孤獨,許多文學家對於青春期特有的孤獨特別喜愛,當你遇到同樣有著不安定感的青春期作品時,絕對會感到靈魂獲得救贖。

《十九歲的地圖/蛇淫/他》中上健次

主角是十九歲的送報生同時在重考班補習的青年,懷抱無處發洩的不滿,在自己派報的區域地圖上的家家戶戶畫上╳,撥打「我要殺了你」等近似威脅的電話以排解鬱悶,這種生活日復一日。主角身旁的男男女女,

沒有任何人是活在希望中,自我傷害的同病相憐者互相慰藉,某種程度上是個無可救藥的故事,但在閱讀的過程裡,就會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是懷抱著寂寞的同時拚命的生活。

《野球少年》淺野敦子

細緻描寫少年內心成長的友情物語,對主角天才野球少年巧的描寫更是細膩。隨著巧與家人保持距離、將真心話隱藏於心中;巧狂妄的行為舉止、試圖建立自我世界而奪鬥的不自由,都巧妙呈現於故事中。故事裡有許多兩難與矛盾,朝著夢想邁進時的孤獨感、與家人格格不入等,這些場景都令人發自內心感嘆「啊,這就是青春期啊!」

《石頭思想》坂口安吾

主角的父親是地方上的政治家而且很少回家,少年每個月大概只能見到父親一次面。父親只在磨墨時才會呼喚少年來幫忙,少年對此感到相當厭煩,繼母對於受到霸凌的少年感到相當頭疼。少年喃喃自語地說「我從不曉得父愛是什麼」、「我與母親互相憎恨」,少年與父母的關係不佳,可說是絕對的孤獨。

推薦你看:你讀的字,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20,30,40 的人生書單

在這種家庭背景下,少年決定拋下一切,或許也可以說少年是被父母拋棄了?然而,少年改變角度,主張自己不是被拋棄而是主動拋棄,這也稱得上是種幽默,用自己的方式找到與孤獨相處的方法其實相當有趣。

《德米安:徬徨少年時》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

描述主角辛克萊從童年進入青少年時期的成長物語,憧憬神祕的德米安逐漸變成獨行俠辛克萊,她在建立自我意識的過程引起不少讀者共鳴。她曾因為過度的自我意識與自卑感,一度沉迷酒精,因與朋友不和而苦惱,懷抱孤獨最終脫胎換骨的辛克萊別具魅力。

【青少年時期】

現代人因自我意識過強,容易偏執和鑽牛角尖,其實只要轉換心態接受這種精神狀態,這樣的韌性可加強人的深度。與受孤獨折磨的主角們產生共鳴,或是作為負面教材都相當適合。

《人間失格》太宰治

這本世界知名著作,各位讀者都必都很清楚。一本關於孤獨男子的告白小說,結尾的「只是一切都將過去」,實在是寂寞無比。

《城堡》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

土地測量員 K 抵達了深陷雪地的村落,本應受聘於管轄該村落的威斯伯爵,無奈 K 與村民不對盤,又受到無禮的對待,讓 K 感到疲憊不堪,原以為伯爵所在的城堡近在咫尺,卻怎麼抵達不了。本書在如實描寫無法融入團體的孤獨感與疏離感中,展開了一連串不合理的故事。閱讀此作品可療癒在現實人生裡,人與群體的格格不入與苦悶。

《方丈記》鴨長明

鴨長明生於平安時代末期,為京都下鴨神社宮司次子,雖然他的未來早已被規劃好了,但他晚年出家,在一間名為方丈的庵室裡,終其一生思索著人生與死亡。本書裡強烈的無常觀,用來探尋孤獨再適合不過。

《一握之砂:石川啄木短歌全集》石川啄木

石川啄木是情感描寫的名人,如同「我工作 工作/又工作 生活依然如故/唯有凝視雙手」所述,有詠嘆一人獨處時的空虛寂寞,也有「朋友看來都比我有成就的日子/買了鮮花 討好妻子」、「東海的小島海灘/我淚溼了白砂/和螃蟹嬉玩」等安慰孤獨感的詩句。記下這些觸動人心的詩句,在獨處時詠嘆,就能產生「這裡也有一個寂寞的人」的共鳴感而萌生勇氣,一起來享受與作者兼連帶的孤獨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