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菁芳筆下的留學長路系列,道盡了留學生「慣別離」的愛與苦。道出留學的日子裡撫慰身處異鄉的心情。

陳雪與早餐人《人妻日記》

如果說《托斯卡尼艷陽下》談的是居所與生活的關係,《人妻日記》談的就是愛情與生活的可能性:

你使我張望,守候,等待,學習,相信。關於家與愛的一切。

 

我也沒想清楚是為什麼,但《人妻日記》近年來成為我最鍾愛的床頭睡前讀物。It soothes my soul, somehow. 睡前讀《人妻日記》讓我心神平靜。或許是因為《人妻日記》裏有滿滿的正面能量吧。不是未經世事的天真樂觀,而是從不斷受挫的生活中生長出來的正面能量。陳雪忠實地記錄了同居生活的摩擦和齟齬,從中產生的憤怒、茫然與不安全感。

陳雪是敏感的藝術家。或許寫作的人(選擇學術之路的我們也可以算是寫作的人吧)都有這樣一面,神經質、彆扭、見笑轉生氣、遇到問題就想躲進自己的世界裡。每每在深夜燈下寫作,都覺得自己孤單得要活成楊牧的詩了。如衰老的獸,潛伏在亂石磊磊的心裡。在火光邊呵呵喘氣,亮光明滅之中陰影更加清楚。

陳雪說,她一直都是孤獨的,她一直都不相信這樣的自己可以愛人,可以被愛。但苦難無數的人世間,終有希望,希望唯有在苦難中才真實。她與早餐人的生活是一種見證,見證即使是像這樣我們這樣難逗陣的寫字的人,也可以把生活打開來,與伴侶分享。孤獨不是宿命,是前提。(推薦閱讀:我孤單,但不孤獨

只有孤獨過的人,方能學會幸福。

又或許,《人妻日記》揭示了happy ending的以後。Happy ending 之後還有以後的。幸福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逐漸被落實了,像是什麼響亮的口號被落實到小老百姓的生活裡那樣。可能是我的年紀到了吧,也可能是因為自己逐漸負擔起生活的重量了(必須皺著眉頭 go through 信用卡帳單以及報稅),那些浪漫、戲劇性的愛情故事不再有趣。

拿 Ryan Gosling 來做比喻好了,留學前後,對感情的體會大概就是從 the notebook 變成 the blue valentine。甚至是 Lars and the real girl。後兩者的伴侶關係乍看之下千瘡百孔,卻非常真實,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用赤裸裸的真心去衝撞現實生活的磨難,點點滴滴都是深刻的血淚。

我對感情的問題無數。即使跟一個人在一起要經歷這麼多痛苦與爭吵,也仍然想跟那個人在一起嗎?如何在兩人關係裡做獨立的自己,而心理上不疏遠對方?同居的情侶在爭吵後如何忍受無處可躲的尷尬?日子久了,是因為沒有理由分開,還是因為有理由在一起?

同場加映:30歲比結婚更浪漫的事:享受生活的當下

我曾經以為愛情必須激烈如閃電,如心痛,如一種令人暈眩,只想尖叫、無可自拔的神聖事務。我曾以為愛必須要無可救藥地愛,非如此不可地愛,愛就是要強烈到令人顫抖、痛苦、狂笑 […] 嚴格說來這也是一種愛沒錯。一旦進入交往過程,我就茫然無措,除了一起吃飯,也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麼。

愛的操作型定義是什麼?愛是看不見的,但是愛如果存在,必然可以透過某些現象觀察到。當我觀察到什麼,我可以說我觀察到了愛?火熱的性、心理牽絆、社會認可、忠誠、互利、他利…這些都可以是愛,但是是全部都在一起才是愛,還是有其中幾個就算是愛?

我們沒有懷疑過,這共同生活帶給我們一種逐漸積累的力量,那些事物彷彿生了根似的,就種在我們這個家裡面。[…] 我提著包包拉開紗門走到陽台,朦朧窗影里看見她在屋裡走動。我在陽台站了一會,心中脹滿難以言喻的感受,一種類似於疼痛,卻更深邃、飽滿的力量。

我跟很多人一樣,是先從陳雪的臉書認識她與早餐人。讀了《人妻日記》之後我又回頭去讀了她的《陳春天》,《惡女書》,還有零零碎碎的一些短篇。她說故事的方法讓人坐立不安:她把感情裡的黑暗之處一針見血地挑出來,扔在你面前,逼著你看。讀陳雪,很難受,腦海裡那幾段不愉快但刻骨銘心的記憶全部都共鳴起來,共振的速度之快,你覺得自己都快爆炸了。能寫出這樣殘酷透徹的小說,作者的生命經驗必然有大半部是混亂且高速移動的吧——但如果像是她這樣充滿能量且能量四處爆衝的人,有一天,都能掌握那樣的力量並安下心來,那我們也可以嗎?我們也可以吧? 離開是容易的,留下來是困難的。激情是容易的,生活是困難的。

留學與感情都是。離開台灣是容易的,在異鄉活下來是困難的。「留學夢」的美好投射是容易的,如何在夢想幻滅之後仍堅持下去,是困難的。

你也會喜歡:幸福的條件:感情,要經的起別離